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是复杂性研究与公安工作的良好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三项建设",一要切实提高基层实战能力,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二要切实提高执法能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三要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城市图像监控系统增强了动态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丰富了信息收集的手段渠道,完善了社会治安前端管理,延缓了警力投放压力,更是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有效途径.公安机关要积极探索创新城市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应用对策,规范系统运作模式,科学整合资源,完善应用工作机制,为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3.
保持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为此,公安机关要努力做到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驾驭社会治安局势、处置突发事件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而要提高这“四个能力”,就必须加强公安教育训练的改革创新工作。公安教育训练的改革创新要紧紧围绕提高“四个能力”,转变思想观念,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实战训练方面;创新警察教育训练模式;优化组合训练资源;加强对警察训练的统一领导和各种条件保障等。只有这样,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才能很好地为提高公安机关的“四个能力”及公安队伍的素质和战斗力服务,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胜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农村派出所接处警规范化建设是农村社区警务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的重要内容。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明确接处警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严格把握接处警工作规范化要求,加强民警思想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人员结构;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人民需要”为导向,以维护治安、服务群众为己任,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5.
乐山市公安机关开展"三基"工程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主要抓突出信息化建设成果的转化、突出侦查破案"三大支柱"建设成果的转化、突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果的转化、突出公安行政管理建设成果的转化。全面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为民能力,注重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工作,突出和谐安定的社会效果;注重精确打击,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效果;注重数字化警务建设,突出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形势的社会效果;注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突出公平正义的社会效果;应注重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突出提高服务质量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6.
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情势,必须从执法规范化建设入手,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牢牢抓住执法思想、执法主体和执法程序三个重点,并以队伍建设为基础,正确处理执法规范化建设与法律监督能力、形势发展变化、精细化管理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去年底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强调,把服务群众贯穿于执法工作全过程,把政法工作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全国检察长会议也明确要求更加注重群众  相似文献   

8.
要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独特的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并积极地运用于人民警察的实际工作中。通过追求全面发展中的审美情结加强警察执法能力建设,注意在生活世界的美感生成中增强警察执法能力建设的成效,以主体能动的建设活动作为创新人民警察执法能力建设方式方法的基本素材,通过深化建设过程中的美的规律加强警察执法能力建设,通过道德人格的修养的美的回报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强化将善与美相结合相统一的意识。通过捕捉无处不在的美的灵性,能够使自己同时也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准确地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历程中的人生价值坐标。据此,人民警察将愈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群众工作面临的对象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群众工作面临诸多难点。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要牢记党的宗旨,维护实现发展群众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完善工作机制,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注重民生改善;坚持服务为先,提高能力,改进方法;培育完善社会组织和自治组织,注重社会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公安工作的一个衡量标准,减少110群众投诉,是新时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基层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形象的展示窗,必须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全力减少110群众投诉。一要强化宗旨意识,筑牢思想根基;二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教育培训机制常态化;三要狠抓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巩固思想防线;四要发挥传帮带机制,全面提升群众工作能力;五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用正能量净化媒体环境;六要完善民警维权机制,提升民警维权意识;七要以减少群众投诉为目标,创新"9字工作法"。  相似文献   

11.
在新形势下,公安高校素质教育必须作出科学调整,确立两个重点内容:全人教育和挫折教育。全人教育能够为"执法为民"奠定坚实的人格思想基础;挫折教育能够为"执法为民"提供必备的心理素质条件。  相似文献   

12.
社会管理创新是政法工作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应急管理是公安机关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应在新形势下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对应急管理进行创新,具体包括:首先在理念上,要从政法思维主导转向意识形态思维主导;其次要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合力;再次是整合管理资源,改变传统警务模式;最后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警务工作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服务型公安机关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宜居城市建设又对服务型公安机关的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宜居城市建设中,公安机关面临许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这些对策主要有:切实提高认识、彻底转变观念,真正做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创新警务机制、积极应对治安,满足人民群众对服务型公安机关的新期待、新要求;完善激励机制、重视科学考核,进一步激发服务型公安机关科学管理水平;加强舆情分析研判、有效调处矛盾纠纷,切实提升基层公安队伍形象;适应社会发展、加大警务创新,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公正执法和服务群众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治安格局的剧烈变化和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户政管理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调整、完善和加强户政管理工作,使之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必须站在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高度来重视户政管理的地位,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看户政管理的任务,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户政管理的作为,树立起"主动型户政"、"信息化户政"、"规范型户政"和"社会化户政"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网络媒介已经融入人们的工作、生活之中,这给公安机关的公关工作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当前公安机关要提高自身形象,实现良好警民联系和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的需求,有必要加强网络公关建设;构建在互联网上的警察网络公关可以实现警务公开、密切警民联系、危机化解、民警反馈与民意测验等功能。加强网络公关的建设可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手,硬件包括建立门户网站和培养专业的网络公关人员,软件包括网络公关意识的培养,投公众之所好,注重服务性和注意网络安全,增强保密性。  相似文献   

16.
对于公安机关来讲,文化在整个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而要真正发挥公安文化在公安管理和队伍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首先明确公安文化的概念、内涵以及建设先进公安文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面落实综治责任制,深入开展治安重点整治、基层创安活动和“平安福建”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可喜局面。取得了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有效、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并日臻完善、社会治安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等工作成效,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即必须始终坚持党政领导,必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必须充分发挥政法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必须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要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 ,公安工作必须“提速” ,但其前提是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提速”。这就要注重思想观念上有新突破 ,运行机制上有新构建 ,破解时代课题上有新探索 ,工作主体上有新优化。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迅速上升,呈现出数量增多、行为偏激、组织与规模扩大等新的趋势。多发、不可控的群体性事件导致公共财产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进而形成无休止地挑战现行社会秩序的恶性循环。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群体性事件的预警防范、果断处置和善后处置工作,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奠定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批准成都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为公安机关探索新形势下的警察公共服务定位问题提供了先行良机。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大力服务成都“试验区”建设,并在此过程中推进自身公共服务定位的改革,形成独具特色的“锦江模式”。“锦江模式”的实质是在城乡统筹制度框架中实现警察公共服务定位的理念和方法创新。并带动警务效能的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