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羔羊腹泻病广泛流行于新疆牧区,尤以北疆牧区最为严重。为尽快控制本病流行,我们进行了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因学研究,并用自己研制的“羔泻灵”进行了治疗试验,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流行情况 本病在全疆各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以北疆更广;细毛羔羊与土种羔羊均可发病,以细毛羔羊发病率最高(特克斯军马场达82.13%);但母羊健壮、产羔棚  相似文献   

2.
轮状病毒是幼龄动物腹泻的病原之一。有关羔羊轮状病毒性腹泻,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对于轮状病毒与其它病毒混合感染,报道很少。我们在对腹泻羔羊病料进行电镜检查时发现,在新疆部分地区存在轮状病毒与疑似萼状病毒(Calicivirus)混合感染的病例。(一)发病情况 乌鲁木齐县芨芨槽子放牧点有生产母羊900余只,分4群产羔。1987年该点只有1群羊流行腹泻,1988年则蔓延至其它3群。羔羊出生2~3天开始发病,整群发病率85%以上,致死率可达80%。(二)临床症状与剖解变化 发病初期可见黄色水样粪便从肛门流出。羔羊体温、食欲正常。数小时后卧地,不愿运动。触动肛门可见粪水呈喷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驯鹿狂蝇蛆病与机体氧自由基代谢的关系,分别对感染驯鹿和健康驯鹿血清中的微量元素硒(Se)、锌(Zn)、铜(Cu)、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终末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染组驯鹿血清Se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Zn、Cu含量差异不显著;感染组驯鹿血清GSH-Px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uZn-SO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T活性差异不显著;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机体患病后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导致抗氧化能力降低,引发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
大量研究证实,硒—VE缺乏不仅与畜禽的白肌病及许多重要缺乏病有关,而且也是人克山病的重要原因。硒—VE缺乏病的病因是复合性的,不是单一的营养物缺乏,不仅包括硒、VE和含硫氨基酸等的缺乏,而且还包括一些物质如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他一些元素的过多。在这些因素中,硒是首位的,且它的缺乏是由土壤和植物中硒含量过低引起。硒在体内是一种强氧化剂,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与VE相互协同,对细胞膜性结  相似文献   

5.
微量元素硒的缺乏,将导致家畜的肌肉营养不良性疾病,谓之白肌病;若发生于小鸡,有关文献称之为“渗出性素质症”,根据外观所见病理变化,我们称之为小鸡水肿病。我站硒缺乏疾病早在1959年之前就存在于奶山羊的羔羊群,并于1959年发生于小鸡群。而真正认识羔羊白肌病则是在1959年由侯从远等的研究所证实;小鸡水肿病则是在1964年由曹光荣的研究所证实。1962年开始使用国产化学试剂亚硒酸钠(Na_2SeO_3)对羔羊白肌病进行预防,并于1964年实验性地用于小鸡水肿病的预防,二十年来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免疫球蛋白G(以下简称IgG)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抑制和中和的作用,还能固定补体从而杀伤细菌。产后立即给新生羔羊输入IgG,可补充其从初乳中吸收IgG量的不足,这对羔羊生后最初几周内的生命活动是重要的(王克恭,1987)。我们于1987~1988年在南北疆(农一师四团、农五师八十七团)两个试验点的19个羊群,口服,注射羊血清IgG防治羔羊腹泻,获得极佳效果,羔羊成活率达95.9%~96%;并于1988~1990年在农5师87团面上推广应用,在母羊群数和母羊数基本上均未增加的情况下,与推广应用本技术前的1987年比较,取得了净增羔羊7497只(其价值人民币32万余元)的  相似文献   

7.
西农所处之地为一缺Se地区,该区奶山羊的Se缺乏病常有发生。为了弄清西农莎能奶山羊血液中GSH—Px活性的正常参考值及注射Se和VE后该酶的变化,特提出本研究,它将对奶山羊的饲养、疾病防治及奶山羊的繁育推广工作提供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犊牛腹泻是一种临床综合症,严重影响着犊牛的成活率及生长发育,给养牛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1990~1992年,我们应用亚硒酸钠VE对我场犊牛腹泻进行了治疗和预防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药物:亚硒酸钠VE注射液,每支10ml,含亚硒酸钠10mg,VE500IU,上海市兽药厂出品。 2.试验牛及分组:治疗组:将本场犊牛经临床诊断为犊牛腹泻的98头分为3组:1组30头,2组39头,3组29头。预防组:98头妊娠母牛及其所产犊牛54头。对照组:选择未经注射妊娠母牛所产的犊牛95头,不内服和注射药物,饲料管理与预防、治疗组相同。  相似文献   

9.
在十九世纪中就有人报道畜禽的缺铜症,此后研究人员在南美(Tabusso,1942)、新西兰(Cunningham,1974)、非洲(Schulz等1951)、苏联(Dandamaev与Abramova,1956),北美(Jensen等,1958)、欧洲(Behrens与Schulz,1959)、冰岛和巴尔干各国亦确诊了本病。当前畜禽铜缺乏症的范围已扩大到荷兰、丹麦、瑞典、民主德国,西德、北威尔斯、西班牙、比利时、澳大利亚、南非,东非、巴西、印度、日本、美国、英国等地。我国也有畜禽缺铜症的报告。但绵羊缺铜症仅郑绍仪(1976)报道了新疆盐渍化芦苇草甸地区羔羊缺铜症及其生态学研究。我们于1981~1983年对牧场羔羊摇背病的病理学进行了检测。除检查肝、脑组织含铜水平及其有关试验外,寻找了不扑杀羔羊的办法进行血液含铜量  相似文献   

10.
应激综合症已引起畜牧兽医界的重视,在家畜方面应激与免疫的关系,国外已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报道较少。本文就外科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对山羊免疫功能的影响做了初步探讨。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随机选用本地成年健康山羊20只,其中母羊18只,公羊2只。以自身对照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1.
羔羊下痢病是初生一周龄内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死亡快,对养羊业危害极大。有的地区即使用“三联四用苗”对母羊进行了预防注射,羔羊发病仍很严重。对病死羔进行细菌学检查,可从内脏分出较纯的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coli)。为防制该病,1983~1986年我们对部分地区羔痢中E.coli血清型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对291只怀孕母羊皮下注射菌毛苗0.5mg/只,其局部和全身均无任何不良反应,不会造成母羊流产、早产及羔羊畸形,进一步证明该菌毛苗安全性好。应用菌毛苗主动免疫的怀羔母羊所产羔羊通过吃初孔获得被动免疫,攻毒结果,保护率均在80%以上,证明该苗具有较强的K_(99)和F_(41)免疫原性,可使羔羊获得确实的被动免疫,对羔羊的生长发育产生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将60例役牛原发性前胃弛缓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消化不良型(33例)和外感型(27例),以13例健康役牛作为对照,研究了原发性前胃弛缓和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及其胃肠道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的关系.结果表明,原发性前胃弛缓病牛不论消化不良型还是外感型,血清SOD与GSH-Px活力较健康对照组牛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种类型前胃弛缓病牛血浆GAS、MTL均较健康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消化不良型前胃弛缓病牛血清GAS和MTL又明显低于外感型前胃弛缓病牛(P<0.05).提示役牛原发性前胃弛缓的发生、发展与体内自由代谢失去平衡和胃肠道激素的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用大肠杆菌K_(99)遗传工程活疫苗,按100亿活菌/只剂量于产前6周给149只妊娠杂交绵羊皮下接种,有28.86%的羊只出现临床反应,但所有免疫母羊均正常分娩,其所产羔羊均发育正常。对免疫母羊所产羔羊(66只)吮吸初乳后,给口服250亿强毒菌攻击,死亡率为4.55%,其发生腹泻持续期平均为1.78天,排菌持续期平均为2.94天。与未免疫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本试验初步证明该疫苗对绵羊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对严重缺硒地区绵羊投硒弹后2个月,血硒含量达到正常水平,5个月达到高峰,12个月后虽降到临界水平以下,但还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投硒弹后的1~4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间体重差异不明显(P>0.05),从第5个月开始,试验组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从第9个月后虽逐渐缩小,但至第12个月试验组总增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14 900只缺硒病羊应用硒弹后,羔羊白肌病完全得到控制,春乏死亡率降低6.55个百分点,流产率降低8.06个百分点,羔羊繁殖成活率提高23.09个百分点.试验羊比对照羊平均多增重3.06 kg,多产毛0.11 kg.研究表明,冬春枯草季节是绵羊缺硒病高发季节,选择每年10月份投硒弹,在来年春乏和育羔阶段,羊血硒水平即可达到高峰,从而发挥明显的补硒作用,完全能控制羔羊白肌病发生,有效防治成年羊缺硒性拉稀、消瘦和春乏死亡,提高绵羊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绵羊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早巳被人们发现,国外有关学者对住肉孢子虫及其危害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发现它们所产生的住肉孢子虫毒素(Sarcocy stin)可严重地影响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其他重要的,生命活动机能。是一种危害很大,甚至是致死性的绵羊流行病。近年来,在新疆石河子地区的养羊业中,流行着一种以妊娠母羊流产和羔羊因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99流行病,每年损失羔羊数千只,经济损失很大。据此,我们结合石河子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该病的流行规律,依定对该病系统研究。自  相似文献   

17.
经对甘肃省定西地区南部高寒阴湿地区4县1场的29份土壤、93份饲草和117份绵羊全血用催化极谱法分别测定硒含量,其中土壤为123.47μg/kg±13.21μg/kg,饲草为5.86μg/kg±0.44μg/kg,绵羊全血为22.72μg/L±2.55μg/L,表明该地区属严重缺硒区。经流行病学调查,该地区羔羊因白肌病致死率为16.3%,最高的达40.5%,羔羊繁殖成活率不到50%,成年羊发生缺硒性腹泻、消瘦,春乏死亡率为11.26%,母羊流产率为16.3%。  相似文献   

18.
在绵羊生产中 ,实现母羊早期妊娠诊断 ,使空怀母羊及时接受重新配种或胚胎移植 ,妊娠母羊适时得到优化饲养管理 ,对于降低饲养成本、预防产科疾病和提高羔羊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自从 1976年Lindahl首次将B型超声诊断仪 (以下简称B超 )用于绵羊妊娠诊断以来 ,国内外畜牧兽医工作者纷纷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他们普遍认为 ,B超实时扫描是最快速、最安全、最有效的绵羊早期妊娠诊断方法。为了获得经验 ,笔者结合生产实际 ,应用B超通过腹壁探查对接受胚胎移植的小尾寒羊受体群进行了快速早期妊娠诊断。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仪器与动物…  相似文献   

19.
将微量元素缓释丸投服在绵羊的瘤胃内,让其缓慢释放.结果表明,投服缓释丸后1个月即可使动物全血和被毛硒(Se)、铜(Cu)和钴(Co)含量明显升高(P<0.01),达到动物适宜的水平,投服后12个月全血、被毛Se、Cu和Co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育成绵羊增重效果显著,并在春乏枯草季节明显减轻绵羊春乏,显著提高母畜的繁殖性能;绵羊白肌病和摆腰病发病率由10%~15%下降为2%以内,提高母畜繁殖率和幼畜成活率1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将24头健康DLY(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仔猪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2组,采用鼻腔喷雾法分别接种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含3.8×107 CFU/mL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稀释液(试验组),研究了猪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48h后血清及肺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清中SOD、CAT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SH-Px、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O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010.05)。试验组肺组织除CA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01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