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毅 《创造》2006,(8):70-71
由中国住交会组委会、中国住交会主流媒体宣传联盟、春城晚报社联合评选,承载着2006年度云南地产荣耀的“2006云南地产‘三名’总评榜·十大名盘”榜单,于9月9日在大理揭晓。  相似文献   

2.
高广柱 《创造》2001,(11):27-28
去年底,“兰花”牌电冰箱厂宣告破产,至此,云南轻工系统中曾被云南人民厚爱的“五朵金花”全都凋谢了。身为伴着兰花冰箱成长及衰落的国有企业领导,心情非常沉重。一是破产使企业“赖掉了”8千多万的债务,国家和银行损失惨重。二是上千名职工破产后再就业困难,当年身以为荣的职工陷入生活困难的窘境;三是多年苦心经营的大厦一夜之间倒塌了,当年的贡献成了历史,联合海尔、美菱等大集团没有成功,丧失了极好的机遇,试图重振雄风的技改付之东流,调整产业结构的种种努力未果……历史是这样的残酷,市场是如此的无情。痛定思痛,很有…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大理的苍山脚下,洱海岸边,有个颇有生气的福利企业、名为“大理市博南实业总公司”。公司总经理苏跃,刚到而立之年,血气方刚,闯劲十足,管厂有力,经营有方,是管理福利企业的一把好手。今年春夏之交,笔者来到大理,有幸采访了这位经理。大理是个穷地方,发展福利企业困难重重,笔者请苏经理谈谈在不利的外部条件下,他是如何领导福利企业朝前奔的。苏经理不加思索地回答“闯市场呗!”他接着介绍了自己闯市场的前前后后。原来这个福利公司的前身叫“大理市工艺制品福利厂”,建于1989年7月,生产大理石骨灰盒。企业初建时期,…  相似文献   

4.
大理崇圣寺三塔,名闻中外。其主塔千寻塔之始建年代,著名史学家方国瑜先生自四十年代以来留心考证,认为南诏丰祐时“天启元年(公元八四○年)建成之说可信”。有关著作及文章,如《云南考古》、《云南文物古迹》、《大理古塔》、《大理千寻塔调查》等均从此说。然而,仔细阅读诸先生有关文字后,犹有疑窦,今提出如后。  相似文献   

5.
黄志雄  林雪妙 《台声》2004,(4):51-51
在“中国兰花之乡”南靖县山城镇葛山台资工业区,有一家集冠花卉有限公司,采用现代化温控、湿控技术,进行无土化栽培蝴蝶兰、石斛兰、万代兰等“西洋兰”花卉。这里的“西洋兰”,根系外露,无须土壤,却株株争奇斗妍、鲜艳夺目,成为南靖花卉中的又一奇葩。 这家由台商吴怡庆先生于1999 年投资创办的公司,是漳州市首家洋兰企业。短短4 年间,吴先生依靠科技,潜心培育的集冠“西洋兰”,已经频频获奖并远销上海、北京、四川、新疆等地。 今年39 岁的吴怡庆先生,说起自己与“洋兰”的不解之缘,说起到“中国兰花之乡”种植“洋兰”的创业历程,总是…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四十年代,海伦·查平博士就着手对美国纽约等地博物馆所藏大理国时期的观音造像进行研究,发表了《云南的观音》一文,并首次向世人公布了《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六十年代,李霖灿先生发表《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全部彩版公布了《张胜温梵像卷》,把大理地区观音信仰的研究引向深入。同期,大陆学者李家瑞先生,以《南诏以来来云南的天竺僧人》为题,对“梵僧”作了详尽的考说,堪称研究大理地区早期观音造像的力作。此后,有关大理地区观音信仰和观音造像的研究便持续地开展起来。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这方面的研究,远未深入。作为历久不衰地受到信仰和崇拜的男性观音,至今没人  相似文献   

7.
保护洱海     
被称为“东方日内瓦”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位干中国西南滇中高原与滇西纵谷的交接地带,洱海则是其境内最大的淡水湖,因形状象人耳,故名洱海。其海拔为1972米,面积为252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养育大理人民的“母亲湖”。如今,大理人民正在为保护洱海免遭污染而奋斗。大理经济发展的依托阿敏、阿丽、阿明、阿伟、阿六是大理市湾桥乡的农家女。每天早上天一亮,她们就穿上绣花精美的白族罩衣,戴好姑娘帽,穿上绣花布鞋,精心打扮好以后,赶到离家半个小时路程的洱海公园,以美丽的洱海为背景,扮演“五朵金花”。“金花”是白族人对…  相似文献   

8.
《创造》2002,(10)
在云南古代文明中,白族及其先民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千年前,洱海区域在云南率先进入青铜时期,而其后的南诏及大理国的建立更将白族人创造的历史和文化推向鼎盛时期。大理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而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美丽、丰富、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人们看到了充满魅力的大理。七百多年前大理历史上的“兰室居士”段宝姬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能文能武,有很高的艺术修养,独创了“宝姬兰苑”,养殖了三十八种名兰,第一次将白族人的兰文化推向高潮,明代大理白族名士杨安道所著大理兰谱——《…  相似文献   

9.
廖珍妹 《台声》2023,(2):64-65
<正>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曾出版《台湾养兰技艺》一书,书里介绍“台湾是中国兰花主要产区之一,野生兰花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早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兰花种植业就进入了规模化、产业化的轨道,成为出口创汇的一项产业。”台湾种植兰花的技术闻名遐迩,而在福建漳州市,也有一位台湾“养兰人”。“这是红色的兰花,也叫红草;这种叶子出现不同颜色,价格更贵;这个叫科技草,是不同品种杂交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得法     
教育得法哈利夫妇在河边钓鱼,哈利太太在一旁唠叨不休。不久,有一条鱼上钩了。哈利太太:“这鱼真够可怜的!”哈利先生:“是啊!只要它闭嘴,不也就没事了!”教育得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兰花     
中国兰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具有婀娜多姿的叶片,能战严寒,傲霜雪,有白色或黄绿色的花朵,高雅素净,气味清香,千百年来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常见栽培的兰花有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等。中国邮电部于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发行《中国兰花》特种邮票一  相似文献   

12.
去年初,福建漳州召开了首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从会上传来消息说,台商刘景荣先生的“墨兰水晶”获得国兰一等奖,“白花红心卡特兰”获得洋兰一等奖。这次获得一等奖的兰花一共只有4盆,而刘先生一人就占了一半。这消息让人叹服他“玩”兰的功夫,更让人对这位养兰人产生好奇心,于是我们走访了他的兰花培养场。车子开到厦门杏林区东孚镇洪塘村地界,拐到旁边一条蜿蜒的土路上,没几分钟就停在了景堂兰花培养场内。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如果不是有人指路,很难寻找到这幽深所在。眼前是10亩左右的大棚,大棚下盆盆碧叶修长的兰花齐…  相似文献   

13.
杨来 《当代广西》2012,(9):59-59
在“中国兰花之乡”乐业县,兰花产业逐渐走上生态发展之路,精品兰花数量不断增加。在已发现的种类中,有5个名贵品种创下了单品种高密度、多品种高密度2个“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4.
云南天文台高衡老师有一天跟我说,几十年前他在大理工作了四年,和当地人密切接触,喝茶无数,但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三道茶”。这些年上大理,“三道茶”以一种民俗的身份登堂入室,一举覆盖了苍山洱海旅游地区,从洱海上的游艇,跳到大理古城楼,跳上每一个宾馆酒楼的舞台,成为大理旅游的招牌菜。于是稍微有点诗意的游客们在饮完了载歌载舞献上的苦茶、甜茶、回味茶之后,便进入集体回味领悟的状态,得出人生哲理:一苦二甜三回味。 我手头恰好有一本云南日报社新闻研究所编的《云南一一可爱的地方)},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此书…  相似文献   

15.
为积极实施旅游兴县战略,进一步扩大云南会泽“钱王之乡”的知名度,中国云南·会泽“钱王之乡”首届旅游文化节于9月5日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6.
影像     
《创造》2009,(7):28-29
云南大理,万人红装唱国歌 7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万人红装唱《国歌》盛典在云南大理三塔寺举行。万余大理各阶层人士身着红装,齐唱《国歌》,唤起中国人爱国的共鸣。(左上)  相似文献   

17.
李东红 《思想战线》2002,28(6):136-138
由云南大学与大理州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南诏大理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14~18日在云南大理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61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同研讨旧学、开拓新知。参会专家学者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以及美国、日本、瑞士、英国等国家。大会共收到论文124篇,近百万字。近20年来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的大总结与大检阅。在《僰古通纪》的诠释、云南佛教研究、白族形成与发展、南诏学学科建设、南诏大理考古发现与研究、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等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其新观点、新资料、新理念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萧军     
萧军、萧红送给鲁迅先生的第一张照片──1934年摄于哈尔滨。无求无惧寸心声,岁月迢遥四十年!镂骨恩情一若昔,临渊思训体犹寒!啮金有口随销际,折款沉沙战未阑。待得黄泉拜见日,敢将赤胆奉尊前。这七律,是老作家萧军“悼鲁迅先师”中的一首,写于鲁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的当夜──1976年10月19日,这是“十年浩劫”进入“尾声”的时候。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的一开始就说道:“一个人要做到伟大,不要装成‘伟大’!”几十年来,“鲁迅”这响亮的名字始终受到人民拥戴的原因,也正在于此。鲁迅先生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从来…  相似文献   

19.
寺人 《中国保安》2004,(18):34-36
“你好!我叫魂之天涯”“你好!”“你有什么爱好?”“音乐、看书、游泳……”……“我最近心情不是很好。”“怎么了,可以说出来听听吗?”“考试没考好,好烦呀!”“嗨,没事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家里又说你了?”……“明天能出来吗?”“干什么?”“我朋友给了我两张电影票,很好的,还有就是想见见你!”“这……我想想!”以上的几段对话是网名叫潇潇雨(女)和魂之天涯(男)三次在网上的聊天,相信凡是有过网聊经历的人对于这样的对话语气都不会感到太陌生。两个从未见过的人,在网络这个似实似虚的世界里,寻找着彼此感情上的寄托…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分布着一条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商业通道──茶马道。它跨越云南、四川、西藏的三角地区,连结着中国、印度和尼泊尔等国,当年曾为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贡献,如今仍有马帮在它的支线余脉上艰辛跋涉,使它成为中国大陆唯一一条“活着的古道”。为了寻访茶马古道,我们摄制组一行4人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接合部的马帮旧道上穿梭,从云南最南端的勐腊起程,经普洱、景谷,穿过大理、丽江,到达云南西北部的迪庆,又从那里,辗转到四川的西昌、乡城和理塘,历时近一年。1994年秋的一天,经四川盐源,我们回到了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