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农村消费的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城市0.2个百分点。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919元,是198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随着7亿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村将成为扩大消费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描述了我国农村居民居住消费现状,然后以2003~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于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2~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居住的边际消费倾向、边际预算份额、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支出与人均年纯收入之间高度相关;农村居民居住边际消费倾向在这8年间一直稳居第二位,且呈U型;农村居民居住的边际预算份额呈U型,说明居住将是农村居民未来的消费热点;农村居民居住需求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表现出必需品的特性,且呈折线式下降趋势,说明农村居民对居住的需求具有刚性;农村低收入户尚未满足居住基本需求支出,需要社会救济。最后,文章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要树立科学合理的居住消费观念、加强农村居民居住配套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居民居住消费信贷、保障农村居民居住的基本权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1996-2004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扩大。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看,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34元,相当于城市居民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差距会更大。从当年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消费的差距对比来看,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1985年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例由1978年的2.9∶1缩小到2.12∶1,但是此后这一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02年扩大为3.29∶1。农民收入长期低于GDP增幅,低于市民收入增幅。城乡收入真实差距超过1∶6,且呈进一步扩大之势。农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仅相当于城市…  相似文献   

4.
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回升,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的共识。地方经济如何扩大内需,既要取决于全国性政策和全国性产业结构水平,也需要地方经济自己的努刀。其中,扩大地直性消费需求,对于繁荣地方市场,刺激地方经济的回升至关重要。一、近年来居民收入增幅的下降趋势目前,在我国社会总需求的总量份额中,固定资产投资约占1/3,而消费需求则占50~60%。可见,增加消费对于启动经济增长举足轻重。然而,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出现增幅下降的局面。其中,1998守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比1997年增幅下降4个百分点,农村居…  相似文献   

5.
赵鑫 《辽宁人大》2007,(5):44-44
近年来,随着乡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日趋频繁,职务消费支出也呈逐年递增趋势。由于乡镇一级的职务消费并没有列入预算,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乡镇及涉农街道的职务消费成了“无底洞”。  相似文献   

6.
邓玉萍 《创造》2001,(11):17-20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任务。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家庭收支呈逐年上升态势,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1996年末,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已达4466.46元,人均消费支出达4007.48元,分别比1991年的1528.92元和1428.28元增长1.92倍和1.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任务。城乡之差别可见一斑。布实/摄年 份困难户最高收入户两者差额两者比例1991年718.632595.851877.221∶3.611992年803.283294.122490.841∶4.101993年1050.004555…  相似文献   

7.
日前,国家统计局课题组的专家分析了今后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七大需求增长点。一是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和农民负担的减轻,将大幅度提高农民整体收入。目前能尽快见效的有两个方面:1.通过增加政府投入来改善场面民消费环境。2.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二是居民教育、医疗保健、文化消费将大幅度增加。近几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每年增加60多万人,按每人支出2万元计算,一年可扩大需求120多亿元,这还不包括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在医疗保健方面,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88元,比上年增加25.1%;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二十年,湖北农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二千元大关,达到2102元,比改革初期的1978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2.4倍,年均递增6.6%。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力地拉动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体消费水平由改革前的温饱不足,达到目前的温饱有余,进而稳步向小康迈进,到本世纪末农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将能够变为现实。一、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农民生活消费变化的特点l、各项消费支出成倍增长,农民生活全面改善,整体消费已实现贫…  相似文献   

9.
观点与数据—青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消费的相关分析 近期,据武汉大学生特殊消费调查显示, 大学生这一群体内部在经济消费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8383.96元,中位数8000元,众值8000元,幅度(Range)为16400元。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CALL机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第一,旅游消费。武汉大学生一年的旅游费用最高达到1000元以上,最…  相似文献   

10.
话题     
《创造》2010,(12):10-10
公车治理16年来,目前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高达1500亿元-2000亿元。民众期待改革的声音更是一浪高于一浪。  相似文献   

11.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为切入点,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市场体系,提高农村市场的消费总量和比重,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促进漯河在中西部地区快速崛起。二、目标任务通过3年的试点工作,到2001年达到如下目标:(一)农民消费能力显著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比1998年增加768元;(二)农村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形成以国合商业为骨…  相似文献   

12.
俞育民 《创造》2001,(11):22-24
根据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40个县2400户农户家庭抽样调查资料,2000年平均每个农民纯收入达1479元,比建国初期的195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0元,增长36倍,平均年递增7.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平均递增5.5%左右;每个农民平均生活消费支出1270.8元,比建国初期的39元,增长32.5倍,年平均递增7.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平均年递增5.6%左右。从各个时期的收入状况看,1978年以前的29年间,农民生活提高缓慢,存在着曲折和反复,属于低消费型维持阶段。“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农村经济停滞,l97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9.32元,比l966年的103.…  相似文献   

13.
运用改进后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2004-2008年我国不同收入阶层城镇居民的各消费项目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等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城镇居民总体边际消费倾向有递减趋势,而其中的低收入、中低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逐年递增;在消费项目上,城镇居民对交通和通讯的需求收入弹性最大,对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并且需求收入弹性都大于1,呈逐年递增态势。  相似文献   

14.
自治区党委、政府在确定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规划时,始终把农牧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我区各级财政也一直将支持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牧民收入,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财政支援农牧业项目不断扩大,投入不断增加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财政支农支出只有一个类三个款级科目,到1998年扩大到三个类(支持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25个款级科目支出。财政支农资金支出,1949年只有22万元,至19…  相似文献   

15.
在"2018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中,与上年度相比,选择计划增加文化教育方面消费支出的受访者占比虽然仅提高了5.5个百分点,但却是中国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表现。据文化部测算,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实际消费仅约1万亿元,缺口逾3万亿元。如何提高文化消费支出比重,扩大文化消费规模,并形成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职务消费综合配套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职务消费、减少职务消费对减少政府运行成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政府廉政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职务消费的改革方向是实现职务消费公开化、规范化和货币化。实现职务消费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是要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节约廉洁自律意识,加快推进个人职务消费货币化进程,推进公共职务消费市场社会化运作,推进职务消费科学化管理,建立职务消费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与地震现场的满目疮痰相比,是地震预报监测支出经费少得可怜。4月19日,中国地震局公布2015年度预算,数据显示,预算支出总额为近40.87亿元。其中,地震预报监测支出近3822万元,而用于住房保障支出却达到1.54亿元。再往前看,2012年7月19日,中国地震局公开2011年度部门决算,当年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5562.95万元,而当年用于地震预报监测支出仅270万元,地震预测经费不足公车消费的十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协整以及短期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地区GDP差距与最终消费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终消费和GDP的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以1990年为最低点,呈"V"型。地区GDP差距的长期稳定性依赖于时间趋势,提高最终消费份额短期内能显著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地区间的GDP差距一直大于最终消费的地区差异。1978年以来,全国最终消费在GDP中所占份额持续振荡下降。所以,短期内,为了有效降低地区收入差距,应该提高全国最终消费在GDP中所占份额。  相似文献   

19.
(一)澜沧县竹塘乡党委、政府在省、地、县政协、民委、农牧等挂钩扶贫单位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以粮食为基础,林、牧为重点,农、工、商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战略,积极带领全乡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出现了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各项经济收入逐年增加的好势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由1980年的1886万元增至1998年的2792万元,增长148倍;修复、完善水利工程13件,并通过实行科学种田,推广良种水稻4600亩,杂交玉米11000亩,1998年全乡粮食总产1174万公斤,人均有粮296公斤,增…  相似文献   

20.
农村市场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开拓对象.从总体上看,浙江农村的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值得期待.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浙江农村有常住户8895万户,如果某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全省就有8.89万台(件)的新增需求;如果全省平均每年有2%的农户新建住房(近5年平均为2.3%),全省就有17.8万户建房户;如果全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按1997-2006年平均递增7.3%的速度计算,将每年增加120亿元以上的社会消费需求;如果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达到2006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则可增加2400亿元以上的社会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