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当代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传新 《青年探索》2008,(4):66-69,73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由此青少年流行文化表现出了特有的五大时代特征:日常生活性、技术复制性、非理性、媚洋性和浮动性。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流行文化的魅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青年文化”中的特殊类型,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当下性及当下性中的多样性,正是“青少年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魅力所在。“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另一个特质是它的易变性。青少年在“青少年流行文化”这种貌似具有统一性的文化现象中,寻求的不是集体意义,而是个体意识。“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同伴文化”或“同辈文化”,在为同伴或同辈间的交流提供途径的同时,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少年借以认识社会和对社会表态的手段。其中“表态”的成份更高一些。“青少年流行文化”不能说没有道德性和政治性,但多数“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及产品,并没有构成实质性的“挑战”。现在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从总体上讲,不过是青少年借以寻找自我和表达自我的一场游戏。“青少年流行文化”会不时让成人社会、“主流文化”吃惊,为“大众流行文化”提供刺激,但是制造或消费这种文化的青少年们并没有因此而更具有反抗性、更反对社会。他们所嘲弄或颠覆的东西,或许正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要舍弃的。  相似文献   

3.
岳璐  蒋超 《青年探索》2013,(4):17-22
流行文化在当前日益蓬勃发展,并呈现出由城市逐渐向农村地区蔓延的趋势,因此在农村青少年群体中研究流行文化的传播态势极具研究意义。根据对两所典型农村中学的调查分析表明:流行文化已经全面渗透到农村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其对农村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表现为当代的农村青少年在人生观方面世俗化与低俗化并存,在金钱观方面节俭主义与享乐主义同在。因此在如何理性引导和科学利用流行文化走向农村青少年群体这一问题上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流行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政治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颖 《青年探索》2005,(2):7-10
青少年流行文化是对青少年具有特殊亲和力的亚文化形态,它构成了当代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特殊文化背景。流行文化的影响流动于政治社会化的基本过程之中,制约着社会教化的统一性和个体内化的积极性,微观上起作用于个体政治人格的成长,宏观上影响政治文化的传承。当代青少年流行文化特殊的存在方式、心理机制以及审美倾向和价值取向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制约作用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产生的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发展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产生的决定性因素,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开放,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规模越大、程度越深、周期越短。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新生代”青少年的自身特点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产生的内生性因素。同时,研究表明,随着青少年年龄的日益增长,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流行文化的参与愿望就会降低,并逐渐趋向稳定和固化。其他因素是影响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选择性因素,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进化速度越快,带动并形成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可能性越多,更新替代的速度越快,对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反作用也越大。  相似文献   

6.
1.研究性质研究“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是一项新的较前沿的课题,具有探索性、预测性研究的性质。由于“流行文化现象”带有综合性,因此,应遵循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的原则,在收集资料方面以定量研究的方法为主,在重大研究结论提升方面则主要凭借定性研究的方法。“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问卷调查,是团中央宣传部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02年4-11月开展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与对策研究”调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定量研究的主要方式与途径。2.调查内容、对象及其理论假设调查内容主要围绕青少年中的“偶像崇拜…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青少年中不断出现一些流行文化层面的时尚现象,如大众传媒中的“追星族”现象、网络世界中的“QQ热”现象、外来文化中的“韩流”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语”现象等。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不同领域的社会文化形态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青少年也在创造、积累着自身的“亚文化”,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是其表层、集中、典型的代表,并不断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团中央宣传部与中…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青少年流行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青年文化”的视角看,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出现的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趣味的代际差异,特别是从文化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青少年流行文化”并不是“大众文化”,也不完全是“流行文化”。“青少年流行文化”同“主流文化”在某些方面有一致性,但更多地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内在的紧张关系。从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实状况来看,可以认为青少年流行文化是在青少年中存在的、具有青少年特殊性的流行文化现象。寻求个体意识,而非集体意识,是“青少年流行文化”和“主流文化”乃至“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流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青少年成长脚印与发展写真,是一代代青少年梦想与追求的记录.本文以时间为序,对2000年以来具有较重大影响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进行梳理,以期窥见21世纪初期我国青少年发展的心路历程,把握"80后"、"90后"青少年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导言随着香港步入后过渡期,香港与大陆的关系更为密切,再加上大陆坚持改革开放路线,两地文化汇流将会进一步增加。由于广深两地与香港相距甚近,彼此语言更以广东话为主,青少年价值的互为影响是必然的现象。这篇文章旨在介绍香港一项近期的青少年价值系统的探索研究,剖析香港青少年的价值观在中西文化汇流下的特性。此研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香港青少年在殖民统治下,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是否不复存在呢?香港青少年价值观是否有其独特之处,有异于西方青少年的价值系统呢?这篇文章除了将研究结果发表外,亦会讨论上述的问题,期望这些讨论对中港两地青年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及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代生活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变化着。“快餐文化”在成为青少年文化的重要潮流的同时,也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价值观教育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要与时俱进。在“快餐文化”流行的背景下,如何使青少年在五光十色的文化快餐氛围中建构起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引领青少年正确的阅读习惯和健康的文化活动,拓展富有人文性、人性化、走进青少年心灵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工作要认真面对的严肃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社会学视角分析Hip-Hop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流行现象。本文认为Hip-Hop的本土化是它流行的前提,与青少年心理的契合是它流行的主要原因,文化工业的推动是它流行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杨昕 《青年探索》2009,(3):83-87
在当代,流行文化已经成为影响“80后”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现实的表现来看,流行文化对“80后”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既起到能动的建构作用,又构成了消极的解构作用。在这种双重影响下,“80后”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呈现出多重趋向,展现出与时代互动的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4.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性文化,深受青年群体的喜爱,对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流行文化的个性化、感性化和低俗化的消费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代青年群体在商业社会中面临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5.
文化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最重要的是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青少年文化建设是全民族、全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部分,应该努力把青少年文化建设纳入社会整体文化建设的格局。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存在、发展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必须用大的文化视野、文化心态和文化作为,去认识和研究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既不简单否定,也不由其自生自灭,而是科学、理性和宽容地对待它。所以,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持何种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慈善是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个体道德发展的必备条件。中国慈善传统的核心是以"慈悲为怀"为基本理念的"爱"的价值观,以及以"行善立德"为社会准则的"善"的行为模式。考虑到青少年的年龄结构和社会发展状况,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慈善行为多以志愿活动为依托,同时体现了时代的新特征。在慈善文化基础上发展中国当代青少年志愿服务需要从一些基本建设抓起。首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创建独具特色的中国志愿服务文化。其次,要通过志愿服务促进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慈善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再就是以"慈善法"发布为契机,依法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行为,推动青少年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佳 《人民论坛》2010,(1):100-101
随着社会价值出现多元化的局面,青少年流行文化出现了新特征。通过对青少年流行文化内涵和特征的解析,以及历史轨迹的追踪,分析青少年流行文化存在的社会基础,提出通过对青少年流行文化关注的价值基点、关注方式等转变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文化异化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敏 《青年探索》2003,(3):35-37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社会青少年文化中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剖析,指出当代青少年文化在语言、符号、价值观、规范、行为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各种文化异化现象的表现,并就其中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2)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发展最艰难的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优秀先进分子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了影响社会发展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德育行为具有深远影响,对当代德育课程具有指导作用,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显学”一后现代文化思潮已经随着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深入渗透到我国的文化意识中。在此社会文化背景下,我国当代青少年的集体意识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更加尊重不同话语权;个体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现实个人利益取向凸显;集体责任意识消解;自身内在矛盾深化。后现代文化内涵的平等性、多元性、解构性、工具理性和矛盾性等特有的文化品性是影响当代青少年集体意识变化的深层文化因素。对两者之间内在关联的深入解析是进行青少年集体意识文化重构的重要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