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目前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座博物馆中,记录在案的中国文物就有164万件,而流失在海外民间的约为这个数目的10倍,具体数量难以统计。它们大多是在1949年以前流失海外,加上1949年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盗墓走私出境的文物,目前至少有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落异域。面对数量众多的海外流失文物,身为一名律师的刘洋想到了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追讨文物的难题。2007年6月,刘洋以个人名义向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2.
中国追索流失海外文物面临着国际法上的困境。根据有关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规定,通过利用中国参加的多边国际条约、国际惯例、跨国诉讼和涉外诉讼等途径来追索流失海外文物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可行的方法是争取与有关国家就有关事项缔结特别协定,由外国力所能及地收复流失文物并将其返还给中国,由中方支付相关的费用;或依据一般法律原则,借助国际司法机构或与有关国家进行协商、达成相互谅解,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措施来追索中国流失海外文物。  相似文献   

3.
<正>一、通过境外诉讼方式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法律背景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中国文物流失惊人,数以百万计,精品即达几十万件,涉及数十个国家。其中一部分是战争情况下被抢走的,另有很大一部分是近年来通过非法走私途径流失海外的。欧洲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国家就是英国,其中又以大英博物馆为  相似文献   

4.
追索流失文化遗产的国际实践由来已久,其中通过诉讼的途径进行追索,但通常的诉讼途径为原文化财产来源国在文化市场国内对个人或团体提起诉讼,而在查巴德(Chabad)案中,俄罗斯作为文化财产的来源国却被迫参与到诉讼中,而其所依据的国有化法案却成为文化财产返还的障碍.诉讼结束后,俄罗斯拒绝对法院的判决予以执行,直接导致了两国在文化和外交上的冷战.本文以查巴德案为视角,分析在跨国追索流失文物案件中最突出的两个问题——国家的管辖权与判决的执行问题,并对诉讼以外的其他追索途径进行述评,以期为我国境外文物追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吕斌 《法人》2007,(8):80-81
被称为"个人追索第一案"的这起诉讼在洛阳得以立案,一方面使大量流失海外的中国国宝有了更多回归的希望;另一方面也警示收藏家,在收藏活动中不要违反"规则",要"合法"的收藏  相似文献   

6.
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雪 《中国法学》2005,(6):97-112
文物流失既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又是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一直为我国政府和民间所关注。按照国际公约和国内法的规定,战争时期移出的文物以及被盗和非法出口文物的返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公法解决方式和私法解决方式,但是由于公约适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的限制以及文物返还受制于国内法的规定,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7.
国际民事诉讼是追索流失文物的重要途径。在跨国文物追索诉讼中,法院通常依法院地法裁定原告是否具有诉讼能力,但依文物原属国法裁定原告是否适格,因此,追索方可以采取增加原告的策略以提高成功起诉的几率,同时,国家应承担主导角色。文物追索诉讼由起诉时文物所在国的法院管辖,并依法院地法对特定文物属于动产还是不动产进行识别,这是各国普遍认可的两项原则,我国亦应遵循;由于各国普遍适用"物之所在地法"解决文物归属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追索方需对文物交易地所在国的民商法律进行研究以预判诉讼结果;鉴于公法无域外效力,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立法,借助条约机制克服这一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8.
“从几十年来港澳富商巨款回购流失文物献给国家,到今年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圆明园铜兽首拍卖事件,我们正在近乎疯狂地试图追回流失海外的那些文物,然而,如果我们现在不能阻止国内的文物再因为我们的治理不善流失出去,那么,追索流失文物又有什么意义呢?”李健民感慨道。  相似文献   

9.
我国追索非法流转境外文化财产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回顾了文化财产非法流转之追索法律机制的发展历史 ,然后通过对现今关于文化财产非法流转的追索的三个国际公约的比较评述 ,指出有关国际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中国流失文物的概况 ,分别从建国前和建国后流失文物的追索 ,分析了追索活动面临的障碍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物流失既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又是一个严肃的现实问题。圆明园文物事件使这个问题更加的凸显,但是由于公约适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的限制以及文物返还受制于国内法的规定,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法律障碍。本文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政治、外交、行政、道德舆论谴责、协商沟通等手段,解决圆明园文物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1.
“奥德赛”案对中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和应对在美进行的国家及财产豁免诉讼具有借鉴意义。长臂管辖与推定管辖是美国法院行使国际海底打捞对物诉讼管辖权的依据,但由于奥德赛公司打捞的沉船为西班牙军舰,美国法院适用《外国主权豁免法》,认为不仅军舰本身,而且军舰所载私人货物也享有豁免。因此,美国法院的对物诉讼管辖权被国家豁免排除,未进行实体审理即直接驳回奥德赛公司的诉讼请求。假若进行实体审理,美国法院不但不应支持奥德赛公司的财产权请求,而且对其因擅自打捞行为而主张的打捞费用和报偿也不应支持。  相似文献   

12.
构筑防止文物流失的法律长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林 《检察风云》2007,(10):18-19
长期以来,中国这个世界上唯一文明没有断代的国度,不得不一再体味文物流失带来的切肤之痛.150多年来,无数文物包括大量国宝级文物流失海外,而流失文物到底有多少,恐怕永远是个谜.幸运的是,近几年的中国文物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海外回流文物逐渐增多.   ……  相似文献   

13.
文物流失,中国绝非孤例.世界范围内尚有诸多国家面临相同或相似的追索困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国际拍卖行拍卖规则的分析,探究了拍卖行形成拍品权利瑕疵免责行规的深层根源以及该免责给即将于明年春季在巴黎拍卖的鼠首和兔首铜像回归所带来的障碍。并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我国对于流失海外文物在拍卖成交之前和之后分别通过所有权举证和侵权之诉进行追索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5.
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中国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2009年,这两件兽首在法国巴黎被拍卖,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谴责。长期以来,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一波接一波地在海外以天价拍卖,拍卖公司并不理会中国政府的反对。无奈之下,中国国家文物局或一些爱国人士为使祖先留下的遗产回归祖国,不惜重金将文物拍下后赠送故宫博物院。虽然文物完璧  相似文献   

16.
刘亚 《方圆》2023,(18):40-43
<正>近年来,为了追索流失海外的文物,我国一直在尝试着各种努力,不断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建设,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最近,一部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出圈。短片采用拟人手法,讲述了一盏来自中国的小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央求在国外工作的中国记者带其回国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关于打击文化财产非法贩运的犯罪预防与刑事司法对策国际准则》的通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文物清单作出宽泛解释,增设国际文物追索领域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将文物犯罪确立为可引渡犯罪,强调在引渡文物犯罪人的同时进行文物的追缴与返还,明确各国应为文物犯罪提供最广泛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确立针对文物犯罪的"或引渡或起诉"原则。我们应当借鉴该准则的规定,完善国内立法与实践,推动我国流失文物追索工作的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高升 《法治研究》2009,(7):35-41
1970年UNESCO公约要求缔约国采取措施禁止进口被盗文化财产并返还非法进口的此类文化财产。针对文化财产非法进出口和所有权转让规定了基本的预防和返还措施.建立起了规范文化财产国际流转的基本原则。文物市场国加入该公约并制定国内实施立法.履行公约义务协助来源国追还流失文物有助于文物.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加入公约后,积极运用该公约返还机制及有关国家国内立法的规定.在追索非法流失文物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要从根本上遏制文物的非法流转.除了加强国际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内文物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1947就从事博物馆工作、今年已经80多岁的史树青,至今仍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工作。谈起中国流失的文物老人心痛不已,他对记者说:“我一生去过世界很多博物馆,中国流失至海外的文物真是太多了,它们就像是一粒粒的珍珠散落于世界各地!”老人的痛心来之于大英博物馆近年来提供的年度报告:该博物馆共保存了23579件中国文物藏品,其中书画、织品等5224件,金石、玉器和金属文物18355件。这些藏品与古希腊、古埃及藏品等一并成为该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全球文物交易额直线上升,2003年超过了800亿美元。巨大的交易额亿美元,和巨额的利润,直接诱发了全球性文物犯罪,中国、埃及和希腊等文物大国的文物流失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久前发表的“全球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报告”公布的数字,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私人收藏家手中的中国文物则在千万件以上。这些文物绝大部分是中国境内各地的非法盗墓者从古墓中盗取之后辗转流失海外的。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盗挖古墓案达10万余起,被毁古墓约20余万座。陕西省作为我国文物大省,古墓被盗更是首当其冲。本文首次披露了该省近年来古墓被盗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情况,希望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图为考古人员正在清理出土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