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丁俊是农十二师西山农牧场一连职工,2003年以前一直在外打工的他,回到农场不到6年的时间,靠科学种植、科学养殖,辛勤付出,2009年他纯收入达到5.8万元,成为农场有名的青年致富能手。2001年,西山农牧场在连队中实行"两费自理"政策,农产品自主销售,职工承包土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创业     
曾实是涪城区龙门镇香社村奶牛养殖大户,现饲养奶牛76头,平均年收入10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龙门镇的奶牛养殖户达50户,养殖奶牛700头.2000年7月1日,曾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去年5月,他被评为"涪城区十大杰出青年".  相似文献   

3.
(镜头回放)甘南县中兴乡绿化村四甲山屯农民詹德利刚刚饲养奶牛不到一年.由于养殖经验不足,前不久,他家的奶牛产犊时难产.正在他急得团团转时,党员王立国主动来到他家帮忙.  相似文献   

4.
农二师十八团渠管理处下游站配水员叶鹏,充分利用工余时间,发展庭院养牛,仅3年时间靠养牛就获纯利15万元。 2003年,在处党总支提出“有一份工作、又有一份产业”的发展思路感召下,叶鹏申请贷款4万元。买了6头奶牛,在庭院搭建了牛棚养起了奶牛。第一年收入了1万多元,还得了两头小牛犊。庭院经济的发展使他尝到了甜头,2004年他又买了7头奶牛,扩大了养殖规模。在发展中他边干边学,从书店买了有关奶牛饲养的书籍、光碟,晚上在家看书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养牛的实际中。在喂养中他还经常向二十九团的养牛专业户学习。他从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嫩江农场职工罗精东是农场典型的因灾致贫户--种地赔了钱,爱人有病,两个孩子上学用钱一时也没着落.场长贾玉林从自己家拿出一万元,又给他贷了一万元,帮他买了五头奶牛,一年下来,每头牛的年纯效益都在五千元左右,让他一年就翻了身,两个考上大学的孩子也不再为学费发愁了.像贾玉林这样的党员干部扶贫济困的举动,已在垦区九三分局蔚然成风,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道亮景.  相似文献   

6.
李忠庆是农十二师一O四团的一名下岗职工,在团场的扶持下,带领3名下岗职工6年前开始创办自己的"栩立养殖场",从发展奶牛开始,先后从事过奶牛养殖、商品羊育肥等行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收益。2006年,他看准机遇,果断卖掉了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农五师八十九团青年农工周伟,职工群众都翘起大拇指说,这个年轻人勤劳、肯干、好学,是一位能吃苦、会经营的农场子弟。2006年他种植的300亩棉花籽棉总产152  相似文献   

8.
周录春 《奋斗》2012,(3):63-64
海林农场位于我省东南部的海林市境内.南临著名旅游景区镜泊湖,北靠滑雪胜地亚布力。西依中国雪乡双峰林场。农场创建于1954年。有耕地13.4万亩,人口7300人,从业人员3000人。是一个由3个农业管理区、7家股份制企业、12个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1所学校和医院构成.集农工牧游于一体的中小型国有农场。  相似文献   

9.
李兆宙是江苏无锡人,今年67岁,当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成为千百万来疆支边青年中的一员,1959年西山农牧场建场后便投身到了建设农场的洪流中,2001年从农场农业科退休的他却退而不休。作为老龄委委员他经常找老同志谈心,了解他们日常生活情况,对自己无力帮助解决的困难,他才去找农场领导帮助解决,即便是遇到较为棘手的事,他也从不推诿,对个别老同志提出的不符合政策的要  相似文献   

10.
李峰 《江淮》2011,(8):28
王永玖是安徽农业大学的毕业生,1997年,他应聘来到龙亢农场,十多年来,他扎根农场,从事农业基础试验和引育种工作,推动了农场农业科技创新,累计向全场成功推广26个作物品种,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产出率。王永玖现已成为安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研究生,农场职工亲切地称他为"龙亢农场的引育种专家"。如今,像王永玖这样从大学毕业扎根农场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超过50人,他们在农场经济社会发展中建立了新功,农场也因此成为培养各类技术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11.
今年27岁的大学生焦志强,已在养殖这条道路上辛勤耕耘了5个年头。5年来,焦志强不仅走出了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而且已真正成为农七师一二七团养鸡行业中的佼佼者。1998年,焦志强大专毕业后,没能找到工作。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他决心在农场庭院养殖这片天地里闯出一条  相似文献   

12.
赛都拉是七十二团奶牛场的一名少数民族待业青年,几年来,他冲破旧观念的羁绊,不等不靠,自找就业门路,靠坚韧的毅力和辛勤的劳动,走上了致富之路。 赛都拉从小失去父亲,家境十分贫穷。为尽快摘掉穷帽子,他瞄准了发展庭院养殖这条路。经过利弊权衡,1991年他大胆承包了奶牛场的3头黑白花奶牛,并四处筹借资金买了20只羔羊,开始走上了庭院养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一大早,六师奇台农场十七连"兴边富民"养殖小区就忙碌了起来.60岁的于同山是这个养殖小区的主人.从1999年开始自建温棚养猪、养鸡,摸爬滚打了近20年,在养殖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8年承包了农场占地8000平方米、有13栋彩钢棚圈"兴边富民"养殖小区,主要是春夏养鸡,秋冬育肥牛羊.  相似文献   

14.
十六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金堂县赵镇的"米家巷奶牛养殖场"就成了县内外关注的"热点",前来考察、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是这个养殖场的奶牛品种特别好、产奶量特别高吗?不是.引起人们兴趣的,是他们把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模式运用到奶牛养殖中,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农六师一○三团养猪个体户朱海涛从石河子大学毕业后,苦干三年,连年赢利,2001年创下产值160余万元。如今,25岁的朱海涛,已经是一○三团大名鼎鼎的养猪大户、“百万富翁”。毛头小伙,三年时光,靠庭院养殖发家,有谁会信?然而熟悉他的人,都不得不为这个小伙子的精明能干和娴熟的市场驾驭能力所折服。 1998年6月,农场出生的朱海涛大学毕业,没能找到工作。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他决心在农场庭院养殖这片天地里闯出一条生路。1998年11月,朱海涛在父母的帮助下,筹资6万元建起了自己第一座270m~2的高床母猪产舍,12月购入42头优良瘦肉型种母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1999年,朱海涛边生产边建设,继续投资10万元建起了  相似文献   

16.
正走进七师一二九团一连养殖户卓卫国的牛圈里,笔者看到卓卫国的妻子正忙着给奶牛挤奶,卓卫国也在用奶瓶给一只刚出生一个月的小奶牛喂奶。今年42岁的卓卫国右眼失明,妻子李淑霞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夫妻俩从2007年养殖两头奶牛起家,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大小奶牛18头。如今,他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年收入达到7万多元。2010年,卓卫国第一年发展养牛业,由于刚开始养牛没有经验,不懂技术,有4头牛得了关节炎,当年他就损失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杨维民带着妻儿从四川来到新疆,夫妻俩一边承包大田作物,一边发展庭院养殖,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成为农场科技致富的标兵。农场为鼓励扶持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七连职工杨维民在考察过内地养殖珍珠鸡  相似文献   

18.
布拉提是农四师七十一团九连一名哈萨克族青年牧工,他依靠团场的富民政策,依靠勤劳和智慧,走庭院养殖之路,目前已有马15匹、牛37头、羊310只,小四轮、粉碎机各一台,年纯收入3.5万元,拥有各类资产15万元的自营经济养殖大户。  相似文献   

19.
在村民眼里,40岁的杨朝明算是一个能人:生意做得好不说,当了9年村主任.他带领村民修路、建奶牛养殖小区、发展蚕桑,把五龙村搞得红红火火.……  相似文献   

20.
他满腔热血投身警营,立志要在部队闯出一片天地,可因工作需要,在默默无闻的农场里一待就是8年;他没有一线执勤上岗的荣耀,却苦心钻研种植养殖技术,不仅丰富了官兵的餐桌,每年还为部队创收数十万元;他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3年评为优秀士兵。他是位在猪圈鸡舍里历练出来的硬汉子,也是位热衷钻研的“土专家”,他就是武警辽宁边防总队锦州边防检查站上士班长、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万亮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