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繁衍。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尽管世界粮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有亿万居民未能摆脱饥饿和严重营养不良的状况。发达国家和地区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亚洲诸国则要比非洲国家粮食生产增长更快。在这种情况下,考察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将有助于促进较不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本文着重对比分析中国和印度粮食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一 1.印度粮食生产条件比中国好中国和印度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人口估计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1989年,中国总人口为11.12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1.6%,居第一位。其中,从  相似文献   

2.
印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1981年总人口为68,381万,仅次于我国,占世界人口15.53%;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21人,约高于我国一倍;农村人口占76.27%,城镇人口占23.73%;人口增长率是相当高的,如1971—81年的十年中人口增长了24.75%,城镇更高为43.1%;100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由9座增加到12座;人口的地理分布是极其不均匀的,恒河一旁遮普平原占全印总面积的13.8%,人口却占33.3%,达227.4百万。印度人口所具有的增长迅速,分布不均和城镇人口增长快的特点,也反映在一些农业为主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北方邦是印度人口最多的邦,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但它的国内生产净值仅次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名列全印第二。印度独立后,该邦经济有一定发展,但仍面临着人口增长过多过快、资金不足、工业意识淡薄、公营部门经营管理不善、营私舞弊、电力短缺、东穷西富等问题,阻碍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北方邦位于印度北部,大部分地方在恒河上游,处于恒河一亚穆纳河十分肥沃而人口稠密的北印度平原中部。东邻比哈尔邦,南接中央邦,西界拉贾斯坦邦、首都新德里、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北部是尼泊尔、中国西藏和喜马偕尔邦。面积29.4411万平方公里,居全印第四位。人口逾1.1亿,居全印第1位,比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口还多。1981年人口  相似文献   

4.
印度是当今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从1921年到1951年的三十年中,印度人口猛增了1.1亿,总人数达到3.6亿。独立以后,印度人口增长的幅度更大,到1981年,已达6.84亿人,三十年净增了3.23亿,差不多翻了一番。尽管三十多年来,印度历届政府都不同程度地采取措施,抑制人口增长,但是,人口仍然以每年出生率33—35‰(有时高达40‰),增长率2.48%,净增人口1,500万的速度在增长。人口问题已成为印度的重大难题,学者们把印度的人口激增称为“人口爆炸”。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对印度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印度政府所采取的对策以及经验教训作些粗浅分析,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印度的经济改革成效显著 ,经济持续以较高速度增长 ,许多人因此看好印度的经济发展前景 ,实际上 ,印度的经济发展受到自然资源、人口资源、社会资源以及传统文化的约束。这些因素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难以有大的改变 ,其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将是长期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6.
印度的人口问题和政府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增长过快是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养活世界人口的15%,可它只有世界陆地面积的不到2%(其比例虽然名列第七),它的收入仅为世界收入总额的1.5%,八十年代初它的人口约为6.85亿,超过美、苏两国人口的总和,然而,美、苏两国却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1.3%,为印度的10倍多,占世界收入总额的近40%,为印度的20多倍,它的人口几乎同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总数相等,而它的面积只为这两洲的5.8%,  相似文献   

7.
殷永林 《东南亚》2012,(1):55-60
作者认为印度1985年以后形成的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早熟的,因为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下,印度的工业化水平不高,一半多的劳动力滞留于农业中,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文章分析了形成这种早熟性模式的原因,论述了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指出了这种模式的一些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发展战路调整和经济改革,印度经济在“七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巨额财政赤字以及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压力将增加实施“八五”、“九五”计划的困难,90年代的印度经济可能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所有制改革是中印经济转型中非常重要的改革内容,其基本内容包括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两个方面。围绕这两个方面,中国实施了增量改革、抓大放小以及大型国有企业的公司化等很多重大的改革措施。印度也实施了放松对私营经济部门的管制、所有制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公营企业的改革等诸多措施。两国在所有制方面的改革存在很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自上个世纪80年后期以来两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都有不断升高的趋势。本文从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特点、原因以及两国政府对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干预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印尼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据印尼官方统计,1990年印尼全国人口l.78亿,1991年增加到1.85亿,到1994年中进一步上升到1.95亿,是当今世界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的第四人口大国。由于人口高速增长。给印尼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压力,它造成失业问题严重、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住房拥挤、卫生状况恶化、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众多社会问题。在苏加诺时期,印尼政府对人口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当时的人口政策存在两种片面性:一是只看到人口作为劳动力和国家防御力的一面;二是认为印尼物产丰富…  相似文献   

12.
在1986年11月上旬举行的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第二届年会暨战后拉美政治进程和中拉关系学术讨论会上,百余名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本文仅就他们的主要观点作些综述。关于战后拉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多数学者认为,战后几十年间拉美经济增长迅速,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据统计,1950—1980年,拉美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四倍,人均产值增长两倍,工业产值增长六倍,城市人口也比农村人口多了一倍。在许多拉美国家,现代化的大生产广泛存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已经普及,雇佣劳动者已占经济自立人口的60—70%,贫富差别也在进一步扩大。今日之拉美,除  相似文献   

13.
拉美的农业结构处在变化之中,其中以人口分布、生产结构和劳动力三方面的变化最为突出。1950—1980年,拉美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增长了三倍。目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3%。拉美正逐步从农村社会向都市占优势的社会转变。生产结构的变化是:同期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的比重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城乡劳动力分布的变化是:农业经济自立人口由1950年占总人口的54%,下降到1980年的30%。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以来,印度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较好地控制了通货膨胀。2008年后,印度经济运行逐步呈现出经济增长减缓和通货膨胀加剧的困境。就印度而言,过量的货币供给、宏观经济政策不当、人口和收入增加、输入型通胀压力和经济结构等成为当前通货膨胀恶化的主因素。为此,印度政府动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增长。印度的经验表明,只有综合利用各种政策措施,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通胀稳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人类生活的策源地,合理利用土地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策之一。印度是世界上第七个大国,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辽阔。但是,印度又是第二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众多的人口中,1981年全国人口普查时仍有76.7%生活在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土地又是发展农业的基础。所以,土地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能再生的受限制的资源。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工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发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印度没有轻易进行农业政策变革。在加入世贸组织时,印度也没有就农业问题做出任何承诺。世贸组织成立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呼声不断高涨。为使印度农业发展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并保证粮食安全,瓦杰帕伊政府在1998—1999年度财政预算报告中提出,将农业改革放在以增长为目标的预算战略的首位,但直到2000年7月,瓦杰帕伊政府才公布期待已久的国家农业政策,开始对农业政策进行某些改革。为进一步保证粮食安全,2012年,曼·辛格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农业发展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目前,印度还制订粮食安全法,使粮食安全得到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印度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作用与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种以此实现印度国民财富增长(即产出增加)的相对特殊范式或途径的印度经济增长模式。因而,分析印度经济增长的基本运行态势、印度经济增长动力源泉或各种要素的特殊组合方式以及印度经济增长的特殊类型或模式,寻求印度经济增长的一般路径,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性,并以此反映印度经济增长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属性,为近邻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提供经验启迪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印度的人口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控制人口高速增长也为印度政府所重视.但是,长期均未制订出成熟的人口政策.90年代初,虽然起草了一份国家人口改革草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未能成为正式的人口政策.直到2000年,印度政府才制订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人口政策>,这标志着印度的人口政策由单一的节育功能向多功能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19.
《南亚研究季刊》2003,(4):77-77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指出 ,“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 ,是要等中国、印度及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 ,才算到来”。因此对印度经济发展 ,特别是对印度经济发展前景的研究 ,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了。实际上 ,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印度开始实行经济改革以来 ,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进入 2 1世纪 ,印度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速 ,2 0 0 3- 2 0 0 4年度下半年 ,印度经济增长速度超过 9%。印度经济增长举世瞩目。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文富德研究员 ,积 2 0多年潜心研究之专著成果《印度经济 :发展、改革与成果》 ,于 2 0 0 3年 1 0…  相似文献   

20.
印度近期经济增长放缓有其内在必然性,是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经济周期循环、经济结构性障碍以及改革滞后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印度近期的经济波动,在充分暴露出了印度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的同时,也让世界对印度经济前景的评估多了一份理性。这对一些跨国企业的投资和一些大国的战略取向可能都会有所影响。对我国来讲,印度近期经济增长放缓,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启迪或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