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就是“真理”二字,从政治上讲,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从宗教上讲,佛祖释迦牟尼提倡“真理与大真理”为他人加持。因此,人人都要讲真理,我本人也是信奉真理之人。以前我出国时有记者问我:“你现在被认为是爱汉人者,你对此有什么评论?”我答:“我是一个爱真理的人。”  相似文献   

2.
有位学者在一次理论研讨会上,简要地阐述了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的关系问题,引起了与会者浓厚的兴趣,以致会议组织者对走下讲台的这位学者说,你刚才应当展开来讲,讲得具体些。他回答说,我本来想这些都是常识,大家都熟悉的,用不着多讲。  相似文献   

3.
我曾说,无论教育如何“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具体地说,即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讲究民主。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对思想政治工作不“感冒”,并不是从本质上反对思想政治工作,而是因为千篇一律、空洞无物的东西太多,特别是对动辄就摆出居高临下的架式“教训人”、“压服人”这一套很厌烦。对过去那种层层传达、你灌我受、你讲我听的教育方式已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5.
汪舟  徐波 《台声》2002,(7):23-25
他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衣着朴素,学究模样。在讲台上,无论是面对几十人的小课堂,还是面对几百人上千人的大会场,他总是满怀激情地讲先秦哲学,讲中国文化,讲台湾历史,讲两岸关系;在空闲时,他喜欢约三五个朋友,点几样小菜,喝几杯白酒,依旧是满怀激情地讲先秦哲学,讲中国文化,讲台湾历史,讲两岸关系。说到得意处,他会发出一阵天真的大笑……他的学识,他的激情,他的笑声,常常感染在座的每一位朋友。他就是著名学者、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晓波。我聆听过他的演讲,编辑过他的文章,也和他喝过酒,算起来应是多年的朋友了。…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旧闻”:1978年9月25日,广东’惠州检察干部麦子灿,给时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写了一封批评信,措辞用语尖锐、尖刻:“我看你讲的重视群众来信采访也是漂亮话,是句空话!因为你只讲。没检查督促。”“我感觉到你还是一个爱听汇报、爱听漂亮话,喜欢夸夸其谈的人。”看完来信,习仲勋不但给麦子灿写了回信,诚恳地接受他的意见,而且在当时的广东省革委会会议上自曝来信,又给全省县以上党委和省直机关局以上负责人转发了来信。习仲勋说:“下面干部敢讲话,  相似文献   

7.
我的家在陕西省的一个农村,这里属于“八百里平川”富饶的关中平原,汉武大帝和唐杨贵妃就葬于我所在的兴平市。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个人都是一朵浪花,可以看到历史巨变的人应该说是少数的。在新中国建立的60年里,我们家完整见证了国家发生的变化就只有我的父亲,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很幸运的;而我们这一辈人,虽然见证不完整,却在充分享受着国家变化给我们生活上的巨大改善,无疑我们更幸运。总的来看,当国家困难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我来火葬场工作时,只有17岁,一干就是七八年。22岁那年,县城床单厂的一位女工瞧上了我,要跟我恋。她叫孙娟,比我小一岁,模样儿挺俊。我问她:“咱是个火化工,你不嫌弃?”她回答:“我看中你这个人了,你干什么工作,我不在乎。”孙娟姐妹弟兄十几个,她排行十四,人们戏称她“十四小姐”。她的父母都不在了.长兄如父,我那未来的大舅哥是一家之主。对于我俩的婚恋,他们全家人反对,一大堆大嫂子,舌头快得像刀子。这个说:“找个烧死人的,你不嫌丢人,我们还嫌丢人呢!”那个讲:“烧死人也行,那得大把挣票子,你嫁小朱图什么?…  相似文献   

9.
现在大家都在“讲政治”。我以为,只有站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立场上,并把它作为这个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来看待,才能正确地把握和深刻地感受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精神实质和撼人力量。一、初级阶段理论不是“经济发展的白皮书”,而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00,(3)
党史工作要讲政治 2月28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朱佳木在出席河北省党史工作会议开幕式讲话时,从7个方面阐述了党史工作讲政治的标准问题。一要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党史工作。二是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严格地以《历史决议》和新时期历次党代会关于重大历史问题的重要结论为准绳。三是要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上,十分注意维护党的形象。四是必须从全党工作大局出发去认识、分析、处理问题,在事关全局,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问题上,加强向上级的请示…  相似文献   

11.
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引你跟,你错我纠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主导(教师)处于主动,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如果把"你我"的位置换一下,则双方都处于主动。一、你讲我听。课前公推或指定一名学生担任主讲,由主讲人邀数名同伴组成授课小组,一泛了解同学们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征求意见,集体设计授课计划;课上由主讲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讲授任务,教者坐到主讲人座位上听讲。如讲授出现偏差,教者用举手质疑等方法启发共同思考,把握重点,及时引导。二、你问我答。鼓励学生把预习中碰到的有关认知、理解、应用有一定困难的知识点设十成不…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共全党正在用整风精神开展的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是深人学习邓小平理论,切实贯彻十五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党的建设、干部队伍的建设将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按照党中央的规定,在“三讲”教育中,对党外干部不做具体要求,然而,在认真阅读了“三讲”教育的文件、读物和总书记在“亡·一”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我深深体会到,“三讲”教育也是党外干部的必修课。我作为一个民盟盟员,一名党外干部,我确信,我们这些党外干部,也非常需要接受教育,民主党派也要讲学习、讲政治、讲…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公务员招考面试基本采用“结构式”面谈法,即在规定时间内,按固定的面试题本进行提问。这种方法特别强调考生的倾听水平。会答者,必先会听。听不明则讲不清。下面一例可以说是考生在面试倾听上的失误:考官:请简要介绍一下你的基本情况。考生:我是一九七0年出生,一九七八年上小学……(被考官打断)考官:请先报一下你的姓名,另外主要讲现在的情况。考生:噢,我叫XXX,我现在……考官:下面问第二个问题:你认为近年来你独立组织或参与组织的最满意的集体活动是什么,举例说明。考生:集体活动……我没有组织过,但参加…  相似文献   

14.
学术与人生     
<正>人生讲气象,讲境界;学术要追比先贤这是一个完全与我自己相关的题目,源出于我个人生活经验。我不讲教条、空洞、套话的东西。两个主题,人生和学术。人生讲什么?讲气象、讲境界。人不正则无气象,无气象则无大学问。如果每个人日常生活都在偷鸡摸狗,那么也不可能做出大学问来。学术讲什么?四个字:追比先贤。不是追比你的同学,也不是追比你的老师,要追比千百年来的历代先贤。  相似文献   

15.
胡玥 《人民公安》2011,(22):20-23
“在我的理念里,公安工作发展,警务公开是一个趋势,我反复讲的一个观点是,既然警察的权力是老百姓给你的,你凭什么不让老百姓知道你在干什么,这是潮流。潮流是不可违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宝贵     
在讲《生命的宝贵》时,我先让每个孩子在一张纸上写出自己身边最亲的人,名额是15名。这些亲人可以是你的亲朋好友,也可以是你的邻居、同学或好伙伴。同学都写完了,我告诉他们,如果这些人坐在航行的小船上,忽然出现了意外,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船上的两个人先“下去”,当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初次相见时,你多年轻,满头乌丝,亮亮的眼睛,脸上泛着青春的红润。那一夜,一盏灯下,你兴致勃勃地讲,我兴致勃勃地听。你讲到“优抚路”、“优抚林”,我仿佛感受到一片清新的绿风;你讲到“优抚渠”、“优抚井”,我仿佛聆听到一串叮步的泉声。那时,你的精力多旺盛呀,说到午夜,谈到鸡鸣……几年后再次见到你,仿佛换成了另一个人,头已经谢顶,眼角爬满了鱼尾纹。你明显老了,象我那“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了大半辈子的家兄!今晚,一盏灯下,你依然兴致勃勃地讲,我依然兴致勃勃地听。“优抚路”在延伸,“优抚林”在结果,…  相似文献   

18.
肖湘 《中国减灾》2013,(4):54-54
没有去过灾区进行救援和实地走访一直是我的一大遗憾。所以,对于曾经在灾区战斗过的人我充满了敬意。史永明师傅就是我曾碰到的一位有着自己特别的救灾故事的人。他是一名技术员,他总说“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但是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所做的事情虽普通却不平凡。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他笑声爽朗、皮肤黝黑,他说“你想知道什么,我都可以讲给你听”。于是我坐了下来,听史师傅讲他的救灾故事。  相似文献   

19.
读者评刊表     
《租界往事》由日前“法租界的比萨店”事件引发,请来此方面的沪上知名专家梳理历史,再由一篇政论文章表明立场,这是辩证客观的城市史观。丘吉尔说过:“你能看透多远的历史,你就能看清多远的未来。”正确的城市价值观决定着我们的发展。本期焦点文章的意义不仅在于“租界往事”,更在于城市的当下和未来。——上海徐汇 曾原  相似文献   

20.
如何说话     
说话真有好听难听之别。最普通的例子是英国人从来不说“你听不听得见”,而讲“我语气是否清晰”,客气与不客气差了十万八千里。同样一句话,负面说法是“他妒忌我”,正面讲法是“我可能有让他不顺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