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沈鹏 《当代世界》2012,(9):32-3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两党在意识形态、宗教和价值观方面的冲突就不断上升,一些政治共识被打破,中间派的数量大大减少。这一持续了数十年的趋势在小布什总统的任期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因其在伊拉克战争和国家安全问题上的激进政策而加剧。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国社会和政治方面裂痕加速呈现。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督教福音派的大规模崛起和政治参与是美国社会的一大景观,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曾经风光一时的基督教自由派或主流派,成为美国宗教界的主导力量。本文归纳了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福音化"的基本趋势,分析了特朗普政府对华宗教战略的主要特点,并且指出了推动特朗普政府对华宗教战略的三大宗教势力:主要由保守福音派领袖组成的"宫廷福音派",作为特朗普政府和共和党政治基础的白人福音派,以及美国跨宗教、跨党派的宗教人权建制或宗教领域的"深暗势力"。三种宗教势力的政治诉求虽有较大差异,但盘根错节、配合运作,不仅策动了美国当前对华"宗教冷战式动员",而且在美国对外关系领域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王猛 《南风窗》2012,(24):82-84
只要广场青年代表的埃及民众能够守住手中的民主选举权利,代表着军队和宗教势力的两大集团间的权斗及其妥协,就是埃及政治过渡的最佳动力和演进路径。德国《明镜》周刊近日猛批上任4个多月的埃及总统穆尔西失信,称他对妇女、儿童和非穆斯林人士的权益不够尊重。有的媒体则称,埃及局势动荡之后,人们的道德底线滑坡,如杀人、入室抢劫、绑架、拦路劫财、性骚扰等以前少有的现象,在"革命"后时有发  相似文献   

4.
中东革命之后,频繁的分化组合是埃及左翼政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与此相对应的是左翼政党的涣散以及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边缘化,它们在议会和政府中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左翼政党的衰落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首先,政党制度不够完善,普遍存在领导人专权、政党工具化等问题,并且未能解决政治基础日渐侵蚀的状况。其次,左翼政党在埃及关键议题和主张上前后矛盾的做法使之无法取信民众。再次,左翼政党对穆兄会等政治伊斯兰的错误态度不符合埃及的社会实际。最后,左翼政党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也未能跟上埃及形势的变化。当前埃及左翼政党尚未能及时解决上述问题,未来发展仍然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5.
埃及民族民主党成立于1 978年,是前总统萨达特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在原阿拉伯社会主义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成立之日起至今一直为埃执政党,穆巴拉克总统为现任主席.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民主化浪潮冲击全世界,但该党仍保持了其在埃及的执政地位.那么,该党何以在埃及地位稳固、长期执政?在其执政道路上,是否也面临着困难?  相似文献   

6.
以色利和约旦最终签署和平条约的消息刚一传出,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就立即前往开罗,同埃及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讨论这一条约所隐含的内容。 叙利亚在同以色列实现和平的问题上一直持谨慎和不肯让步的态度,这使它在约以于10月26日签署和约后处于比以往任何时  相似文献   

7.
陶短房 《南风窗》2012,(14):74-75
"海归"穆尔西并非兄弟会"老大",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扮演"政治统战"角色的公关代言人。而兄弟会的民意基础,也许并不像其在"新埃及"政治架构中所占份额表现的那样坚实。当地时间6月24日夜,埃及选举委员会主席宣布,穆斯林兄弟会所属自由与正义党候选人穆罕默德·穆尔西获超过1300万张选票,当选后穆巴拉克时代首任埃及总统,他也成为埃及有史以来首位平民总统,他的对手、前过渡政府总理沙菲克以约100万张选票的差距败北。  相似文献   

8.
民族民主党为埃及执政党,自1978年7月成立迄今,已连续执政20多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党虽曾面临各种问题与挑战,但借助于萨达特和穆巴拉克两位总统先后担任党主席职务,始终保持一党独大的优势.执政地位也一直比较稳固.  相似文献   

9.
宗教在美国政治中的地位日显重要,统治阶级利用一部分的基督教团体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这部分宗教团体得到很多的资助,有很好的组织,能通过电视和广播影响数百万的民众。通过布什所谓的“以宗教为基础的优先行动”,它们获得了国家税收中数百万的拨款,近20多年来也成为极右翼势力关注的中心。近些年尤其是“9·11”以来,布什政府利用了大量的宗教语言和宗教形象(其中大多数是基督教的)为政府的政策提供支持。真诚的宗教情感被用来为伊拉克战争辩护。那些最为反动的政治家的讲演不仅使用“自由”、“解放”等字样,也借助“上帝”等字样。由马丁…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在中东、阿拉伯世界和非洲最重要的大国之一,埃及的政治继承及民主化问题备受关注。迫于国内反政府力量的逐渐扩大及美国的民主化压力,穆巴拉克从2005年开始启动以宪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但是由于长期积累的诸多问题未能在短时期得到根本解决,穆巴拉克最终没有在埃及建立起民主化制度,其政权在2011年初被大规模群众性抗议所推翻。在未来的过渡时期,军方能否顺利还政于民,穆斯林兄弟会能否乘势而上,埃及政局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埃及总统塞西在其第一个任期内对内强势建立起牢固的政治权威,积极探索经济改革路径,严厉打击恐怖主义,使埃及基本实现了稳定发展;对外开展全方位外交,力求恢复埃及的地区影响力,并着力引进外资和与经济强国开展合作。2018年4月,塞西以绝对优势赢得总统连任。在其第二任期内,埃及现行的内外政策将总体延续,中埃关系将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且将从现在的协议阶段进入更具成效的实践阶段。鉴于埃及当前的局势,中国企业在与埃及方面合作交往中仍应对其经济能力缺陷和安全局势不稳等方面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际宗教关系的急剧变化促使国际政治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全球性民粹政治思潮的形成,无不基于各国宗教的不同信仰方式而得以建构与强化,其中,民粹宗教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在当今国际政治中最为明显。以伊斯兰教信仰为核心的阿拉伯民粹主义、儒佛信仰为主体的华夏民粹主义、基督教原教旨教派与底层白人的基督教民粹主义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民粹宗教",促成"神权民主"及其"民众神圣",导致具有新国家主义特征的"绝对国家"及忠诚于国家等特征出现,从而深刻影响到国际政治关系,乃至能够强化、左右当下国际政治思潮。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与西方打交道中处于下风的地位,造成了阿拉伯人浓重的悲情情结:视自己为永久受害者,像传说中被天神责罚的西西弗斯一样不停息地挣扎。这种情况,造成了一个似乎合乎逻辑却有悖理性的结果:为数众多的阿拉伯民众对西方持有严重成见,他们不但反感西方的政治与外交,而且怀疑乃至拒斥源自西方的思想及价值观。在这种延绵了几个世纪的语境下,埃及总统纳赛尔、约旦国王侯赛因、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等强人的反美行为,加强了阿拉伯人对自身传统的认同,给  相似文献   

14.
美国“基督教右派”的追随者来源于“福音派”的环境中,即那些把传播和宣示福音当作核心使命来看待的信徒。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反对新社会运动的抗议运动,80年代末,他们以政治性的公司或者各种组织和团体的名义进行活动,90年代,“基督联盟”活动特别活跃。基督教右派主要有两种政治策略:对共和党领导委员会进行“渗透”,在地区、州和国家三个不同层次为保守阵营候选人进行选民动员。在30年的发展和演变中,基督教右派经历了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加强了其组织结构并且扩展了它们的策略,与其初始阶段相比,它们现在更能成功地吸引成员、保障稳定的财政来源和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严肃的“行为体”角色。尽管如此,迄今它在实施其政治社会议程上仍没有取得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自2012年6月30日穆斯林兄弟会(以下简称穆兄会)领导人穆罕默德·穆尔西就任总统以来,埃及外交政策和外交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突出现象是,过去在穆巴拉克时代非常密切的埃及一两方关系尤其是埃美关系,变得冷清了许多。而与此同时,埃及与非西方国家,特别是过去关系较差的国家如伊朗的关系却变得热闹起来。埃及对外关系中的冷热变化,不是出于穆尔西总统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出于穆兄会对西方长期敌视的报复.而是出于对“阿拉伯之春”后中东新局势的认真思考,以及对国际关系格局新变化的积极适应。穆尔西在总统竞选过程中,穆兄会团队曾经公布了用于竞选攻势的《总统竞选纲领》,对未来埃及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诸多设计和规划。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巴克利的努力下,古典自由主义、传统主义和激进主义者结成联盟,当代美国保守主义阵营初步建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新保守主义和宗教保守主义相继加入,加上里根总统的强大影响,保守主义一度空前强盛。进入90年代后,在内忧外患双重压力下,保守主义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内部分歧加剧。各派围绕保守主义原则和灵魂展开论争之际,特朗普意外当选,增加了这场思想内战的变数。特朗普主义能走多远,美国未来政治何去何从,理解当代美国保守主义的变迁、谱系与当下境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埃及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国历来把埃及视为中国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最重要的战略伙伴。2006年11月,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中埃建交50周年联合新闻公报》,强调埃及在阿拉伯、伊斯兰和非洲范围内的“独特地位”,并希望埃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效作用”。本文从中非合作论坛这个角度出发,认为埃及在非洲大陆享有历史与地理、人口与经济以及政治与外交等三个方面的“独特地位”。与此相应,埃及也能够在中非合作中发挥三个方面的“有效作用”,即“政治合作中的带头作用”、“经济合作中的示范作用”以及“文化合作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5月底,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埃及举行了第二次总统大选。埃及总统候选人、前军方领导人塞西在大选中毫无悬念地胜出,成为了埃及新一任总统。塞西的当选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埃及政局在新时期重新回到了由前将军主政的模式。埃及是西亚北非地区,尤其是阿拉伯世  相似文献   

19.
王晋 《当代世界》2015,(7):56-59
<正>埃及被不少中东学者称为"阿拉伯世界的心脏"。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中东北非地区重要的战略支点,埃及的国内局势值得我们密切关注。2011年初长期执政埃及的穆巴拉克被迫下台,在2012年选举当中,穆尔西领导的"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以下简称"穆兄会")赢得大选并且上台执政。2013年7月以塞西为首的埃及军方宣布罢免穆尔西政府,成立临时军政府管理国家,埃及国内政治进入塞西时代。2014年1月埃及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6月塞西参加埃及总统大选并且以96.91%的得票率当选埃及总统。从2013年  相似文献   

20.
埃及是中东地区最早建立共产主义政党的国家之一。埃及共产主义运动起源于欧洲,但在埃及社会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并与埃及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进程相互交融,反映了埃及人民摆脱外国殖民统治的诉求和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渴望。尽管埃及共产主义运动从未获得实质性的政治权力,但其对于埃及社会,尤其是埃及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的思想影响,是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埃及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境。内部的分裂与分歧、埃及政府的镇压、群众基础的缺乏以及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衰落等因素,导致了埃及共产主义运动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