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5月1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和国防部长盖茨与日本外相麻生和防卫大臣久间在华盛顿举行了自2005年以来的第三次“2 2”部长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安倍就任日本首相后首次访美刚刚结束两天之后举行的,它不仅是前两次会议的继续,也是一次贯彻安倍-布什首脑会晤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加 相似文献
2.
2011年是奥巴马政府推行新的南亚战略的关键一年。从美国的观点来看,南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反恐是美国的头号战略目标,但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谋求一系列改变,美国选民也希望看到与小布什政府时期不同的战略,其中显然包括了反恐这一领域。对奥巴马来说,要实现其在上次大选所许的承诺,恐怕阿富汗是绕不过的一关,也是外界可能赖以评判其新战略的关键。在这个重要的时刻,美国军方果然不负当局的希望,于5月1日给华盛顿带来了击毙本·拉登的好消息。该消息的地缘政治效应扩散之际,奥巴马宣布了美军从阿富汗开始撤军,初步勾勒出美国的阿富巴战略。本文拟从此点切入,进而讨论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本地区大国在维护地区稳定方面开展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2011年中印交流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中印交流情况较为复杂。尽管出现印度高调介入南海争端、大力推进"东向"政策以反制中国的异常现象,但双方的常规交流也在有序多样、平稳推进。这说明印度要发展经济、反制中国、争当大国的战略需求与中国崛起势头发生碰撞,致使两国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也说明良好的历史积淀和相互依存的现实利益,是中印关系平稳发展的基石。未来中印关系是以合作还是对抗为主,关键在于彼此如何看待对方。中印宜以包容精神发掘经营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加强合作、拒绝对抗、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4.
5.
6.
奥巴马“阿富巴”新战略及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阿富汗动荡局势长期化和塔利班势力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地区日益坐大的趋势,及出于美国南亚战略的深层次考虑,奥巴马政府推出了“阿富巴”新战略。新战略的核心是,逐渐向阿富汗增兵强力打击恐怖势力以帮助阿富汗军警承担本国安全责任;强化阿富汗政权建设,以铲除塔利班与基地组织生存的社会基础。然而,阿巴边境的反恐行动能否奏效、阿富汗各级政权能否承担起责任以及南亚地区周边大国利益是否会碰撞,都是对奥巴马新战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南太地区位于太平洋中央的位置,是亚太各国南北互通、东西交往的重要中转站,是世界各国海上贸易往来的重要战略通道。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南亚地区国家,作为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大国,印度的南太战略既是其大国意愿和地缘战略思想传统的体现,又是南太平洋现实情势的催化物。从根本上说,新时期印度的南太战略突显了其积极落实"东进政策"的决心,也是印度改变在南太缺乏稳定战略的努力。印度在南太地区的战略体现了其鲜明的传承与变革的特色,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印关系新思维与“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两国“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与外延均显著拓展.新时期中印关系呈现战略关键性提升、强势回归务实理性、“求同”与“化异”并行不悖、新思维与新框架不断涌现等新特点.两国关系将更加趋向“正常”和理性,重心或将从“高政治”向“低政治”下放,参与和影响双边关系的因素将更多元.未来两国政府须务实“攻坚”,坦然面对竞合并存的常态,积极构建更加制度化的多支柱合作关系网,营造客观平衡的舆论环境与研究视角,以助推中印关系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印度莫迪政府的大国战略主要呈现以下特征:聚焦大国目标并塑造印度的南亚主导地位,外交战略范围广阔,强调“软实力”的作用,以及注重自我发展与外部环境并举.莫迪的大国战略理念深受印度现实主义国际政治观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人民党的执政理念.大国战略的实施与莫迪的执政基础和执政风格密不可分,并融入了莫迪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大国战略的影响下,中印两国经济合作空间加大,公共外交形式拓宽,地缘政治碰撞凸显,印度制衡中国筹码加重. 相似文献
10.
5月初,美国国务卿、国防部长和日本外相、防卫厅长官再次举行“日美安全协商委员会”会议(简称“2 2会议”),就采取具体措施,强化日美同盟,明确日美军事分工合作,落实去年2月19日“2 2会议”提出的“地区与世界共同战略目标”最终达成协议。这一协议的实质是推动日本加强军事力量,实现日美“军事一体化”,进而将日本全面纳入美国全球战略体系,使之成为美国维持和加强其全球和亚太霸权地位中的“坚定的战略伙伴”。其动向直接关系到日美军事同盟与日本国家政策未来走向,导致亚太乃至世界战略格局的重组,与我国安危密切相关,值得严重关注。一… 相似文献
11.
美日安全同盟一直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为完整和最为牢固的军事同盟。自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面向 2 1世纪 ,特别是在“9·11”的新背景下 ,美日军事同盟走向何处已成为亚太地区安全事务中最引人注目的关注点。由外交官特德·奥修斯撰写美国普雷格出版社于 2 0 0 2年 6月出版的新著《美日安全同盟关系 :为何重要并且如何加强同盟》①在“9·11”后的反恐背景下解读了美日安全关系的发展状况 ,并对其未来走向进行了分析。首先 ,该书对美日在东亚的利益进行了界定。一是在俄罗斯和东南亚地区。俄处于“美日防卫合作新指针”涵盖的“远东”… 相似文献
12.
2007年5月,日美举行外长与防长"2 2"会议,发表《同盟的变革:日美安全及防卫合作进展》共同文件。该文件赋予日美同盟新的内涵,确认了几年来同盟转型的成果,详细说明了日美如何联合运用导弹防御系统为"提高整体威慑力"服务,并指明同盟的未来方向及重点。其中还有部分表述涉及中国,由此可以预料,该共同文件的落实必将对中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15.
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中美日三国关系作了深刻的回顾,并对三国关系在新世纪如何发展作了带有前瞻性的预测,指出三国之间要实行稳定的和平合作方面,需要有几点共识,并应为此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6.
美日台军事互动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进入21世纪,美国在不断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密切美台军事关系的同时,试图逐步把台湾纳入美日军事同盟体系。在美国的主导下,美日台在军事领域的合作有了长足进展,并出现“准军事同盟”性质的互动趋向。 相似文献
17.
《美日行政协定》签订之始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51年2月起,美日双方开始酝酿制定<美日行政协定>.而在美方内部国务院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协定的内容分歧重重.后由于杜鲁门施压,美国加快了谈判步伐.在谈判中,美日间主要围绕美军的基地权、裁判管辖权和联合司令问题进行激烈的谈判,期间美日双方分别作出不同程度的让步,甚至约定口头密约,最终达成协议.这一协定的签订,强化了美日间的主从关系,也加速了参议院对旧金山双约(<旧金山对日和约>及<美日安全条约>)的批准.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一直主导着人们对国家结盟问题的研究.然而,这一理论在说明和解释当代国家结盟关系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因为它忽视了观念和认同在国家结盟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建构主义视角对冷战后的美日结盟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美日结盟在冷战后的加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分享着观念并存在着相互的积极认同. 相似文献
19.
Fan Xiaoju 《现代国际关系(英文版)》2010,20(3):70-81
The U.S.-Japan alliance is undergoing a "quiet crisis" over the plan to relocate the U.S. Marine Corps Air Station at Futenma. While it is the Japanese side that is hesitating over the relocation,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re also affecting how this issue is being tackled and will impact the formal alliance in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国际局势中的许多事态对美国的中东外交政策形成新的挑战。西亚北非的动荡和变局可能导致中东地缘政治版图重新绘制,对美国未来的中东外交必将带来许多变数;美国一巴基斯坦之间发生的事态可能对奥巴马政府的反恐战略及南亚战略提出新的挑战;巴勒斯坦不顾美国阻挠申请加入联合国,使美国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面临新的考验。这些挑战今后有可能进一步发酵,对美国全球战略产生影响,其中包括对奥巴马政府"-3前高调进行的“重返亚洲”形成牵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