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从1994年俄罗斯首先提出修建中俄石油管道以来,中俄双方签署了数项协议,准备修建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安加尔斯克至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安大线”。此后,中俄石油管道合作又经历了从“安大线”、“安纳线”再到“泰纳线”的曲折过程,很多人因此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产生怀疑。然而,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其不会轻易放弃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同时新线路的出现也更加证明了俄罗斯希望加强同中国能源合作的愿望。巩固和扩大中俄能源合作,符合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时也是两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因此中俄能源合作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是能源生产大国,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加之两国地理上毗邻,能源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地缘优势,合作潜力巨大。中俄能源合作在过去十多年里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两国能源合作的潜力与现实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扩大两国的能源合作有利于增进两国的战略互信,扩大两国的经贸合作,加强两国的能源安全。石油和天然气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点,中俄原油管道已经建成并正式运营,而天然气合作的谈判正处于攻坚阶段。目前推动两国能源合作的力量大于阻碍的力量,双边能源合作中的摩擦更多属于商业性质,中俄有望在深度磨合中持续释放能源合作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普京执政以来,中俄能源合作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中俄能源合作发展的动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两国要素需求的互补性是两国能源合作的基础;二是中俄之间的政治互信与经贸合作机制是能源合作的保障;三是地理位置毗邻是中俄能源合作的刚性优势;四是中俄能源合作是两国经济利益诉求的基本体现。乌克兰变局后,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俄能源合作的走势及其影响。未来10年,中俄能源合作保持发展是基本态势。从经济基础、政治利益以及区位优势等因素看,中俄能源合作是互利双赢的选择,中国政府和企业更需思考如何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形式与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与乌克兰作为两个脱胎于同一母体,地理上相邻的国家,近年来政治关系不断疏远,能源合作也时常出现分歧。能源纷争又导致两国的政治关系更加复杂。影响两国能源合作的因素使两国间战略互信逐渐减少,合作环境改变,合作基础动摇。俄乌能源纷争也对大国能源利益格局带来深远影响,中俄能源合作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有关两国能源合作问题,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不少研究,提出了不少看法。应该说,中俄能源合作的进程较为复杂,并不顺利,正如有人总结的那样:“谈得很多,做得很少”。其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一直存在以下两种思想干扰了对华能源合作的深化与拓展:一是不少俄罗斯人认为,向中国供应更多的能源与原材料,俄罗斯就可能成为中国的“能源原材料附庸”,这是俄罗斯能源民族主义的一种反映;二是俄罗斯在对外能源合作方面长期追求政治、经济与外交“利益最大化”,这有悖于共赢理念。这些干扰中俄能源合作的理念,在俄罗斯是不太容易消除的。  相似文献   

6.
石油合作是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和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尽管中俄石油合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双方石油合作进程尤其是石油管道项目合作进程始终充满荆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既有主要源自俄罗斯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中国方面以友国际层面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对全球能源安全问题,俄罗斯制定了能源外交多元化及向东倾斜战略,这对中俄能源合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中国而言,由于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石油进口渠道单一、运输渠道缺乏安全保障,使我国的能源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实行能源多元化战略刻不容缓。基于中俄良好的政治关系、优越的地缘条件和互补的能源需求,俄罗斯将成为中国新的能源供应地,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但由于俄罗斯国内和国际因素,两国在能源合作过程中会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14年弹指一挥间。自1991年苏联解体、新俄罗斯独立以来,中俄两国的经贸关系在两国最高领导人的直接支持和两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并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向前迈进。尤其是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不但奠定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而且因此使中俄两国的经贸关系在政治互信的前提下,进入了一个双边贸易大幅提升、相互投资逐步增加、科技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一、中俄两国投资合作概述投资合作是中俄两国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基石。近年来,中俄两国相互投资的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是稳定的能源出口大国,中国是能源短缺的进口大国。俄罗斯丰富的能源以及稳定的供应能力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俄的经济发展也需要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俄罗斯与中国的能源合作仍存在着许多障碍。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战略使两国能源合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使中国与俄能源合作开发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俄罗斯的政策环境、经营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也阻碍着中国对俄能源投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中俄两国元首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升,军事、经贸、科技、金融、能源和人文等领域的合作连续取得丰硕成果。虽然两国关系中尚存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美国新政府也试图"拉俄抑华",但所有这些都不会影响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健发展势头。发展互利合作关系是两国长期的战略选择,不受外部因素干扰,俄国内对发展对华关系亦有普遍共识。中俄两国互利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