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台湾知名人士陈立夫先生于2001年2月8日晚在台中病故。在他享年103岁的时光里,有近半生在为祖国统一大业奔走呼吁。陈立夫昆仲于1949年败遁台湾后,失宠于蒋介石,遂自逐赴美,以养鸡为业。20年后返台,潜心于儒家、老庄、周易等祖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的研究,颇有见地撰写了《中国文化之特点》、《弘扬祖德,以利人群》、《孔孟之道永存》、《弘扬先祖的智慧》、《四书贯道》、《人理学研究》、《中国文化与世界前途》等书,还翻译了英国人李约瑟所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他在潜心钻研学问的同时,始终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主张第三次…  相似文献   

2.
解铸  黄忠汉 《黄埔》2010,(1):62-62
1999年12月,大陆及台湾部分二十三期黄埔同学编辑出版了《黄埔同学回忆录》,时年99岁高龄的原黄埔军校秘书陈立夫先生应我们之请,挥毫泼墨,为该书题赠了书名,以示黄埔之情。  相似文献   

3.
台湾知名人士陈立夫于2001年2月8日在台中逝世,享年103岁。半个世纪前,陈立夫是中国国民党内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与兄长陈果夫一同主持的特务机构,人称"CC系"。陈家更是当时中国的四大家族之一,而且以陈氏兄弟为首的"CC派",还影响国民党政策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国民党派系斗争最严重的50年代,陈立夫被外放美国过了一段  相似文献   

4.
陈立夫先生热心支持、关心台湾中医药事业,对台湾中医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台湾中医药界有很高的声望。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陈立夫先生认为台湾中医药的发展、中国医药之弘扬全赖大陆。在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之初,他便积极鼓励台湾中医药团体组团赴大陆访问,考察大陆中医药的发展,促进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周明 《北京观察》2004,(4):60-61
我有幸从2000年起,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连续三年三次到过祖国宝岛台湾.更有幸的是,第一次去台湾时,2000年6月7日我拜访了国民党元老、时已101岁的世纪老人陈立夫先生.据说,我是大陆最后一位见过陈立夫先生的人.对于那次会见,先生的音容笑貌如同昨日,尤其是他关于呼吁祖国统一,提出国共联手打击台独的主张言犹在耳,令我难忘!  相似文献   

6.
《台声》2000,(8):48-48
旅居美国的知名台胞陈逸松先生 ,2000年7月5日于休斯顿因病逝世 ,享年93岁。陈逸松先生生于1907年 ,台湾宜兰人。1973年由美国回祖国大陆定居后 ,历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诉讼法》 ,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陈逸松先生于1983年旅居美国后 ,多年来始终关心祖国的建设发展和统一大业。老台胞陈逸松先生逝世  相似文献   

7.
正听闻余光中先生离开,有点难以接受。有先生文字陪伴,此生并不孤单。宁愿您只是去远方看一看。愿先生一路走好。余光中50年散文精粹《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致每一个独自远行的你。此生多珍重。余光中先生逝世,龙应台写文章悼念,"余光中走了,在七十年的台湾  相似文献   

8.
张光正 《台声》2003,(2):33-33
为纪念先父张我军先生百年生辰,我在北京编辑出版了《张我军全集》和《近观张我军》两本书。有关的事情,在《全集》的“编者后记”和“编后话”中,已经说过,不再赘述。现《张我军全集》由人间出版社在家乡台湾,用繁体汉字重排出版,这将满足岛内台湾文史研究学者和台湾文学爱好者的需求,也将告慰于葬身故土近半个世纪的先父英灵了!张我军先生自1955年逝世后,有20年左右在台湾毫无声息。直到上世纪70年代,台湾一些文化工作者,为倡导乡土文学,反驳台湾当局推行文化专制,抹杀台湾本土文学早已存在的事实,张我军和其他一些…  相似文献   

9.
魏源是清代著名的全国主义思想家、经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可是在他逝世以后,对他进行研究的并不多。1950年,齐思和先生发表了《魏源与晚清学风》,以后又有冯友兰、吴泽先生等的文章发表。论著方面直到1967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王家俭先生始有《魏源年谱》出版。1979年以后,有关魏源的著作逐渐增多,湖南省魏源诗文注释组《魏源诗文选庄》、  相似文献   

10.
1992年9月5日,包括我在内的首批大陆记者共18人,抵达台湾进行为期一周的采访。8日下午3点,我和几位同行去台北郊区阳明山脚下陈立夫先生的家里拜访。当时,陈立夫已是93岁的老人了。这位国民党内的重要人物,曾与兄弟陈果夫一同主理国民党的特务机构,深为蒋介石器重。当  相似文献   

11.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09,(9):20-20
澳门《新华澳报》温家宝向崔世安面授“锦囊三宝”;台湾《天下杂志》要命的水;台湾《商业周刊》台湾“富二代”的故事;香港《亚洲周刊》菲律宾首位戈总统科拉桑逝世;《台湾光华杂志》阿里山拨云见日。  相似文献   

12.
《两岸关系》2006,(3):66-66
孙运璇先生学养深厚.对台湾经济发展贡献良多.多年来关心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努力促进两岸谈判和交流交往,令人敬重。孙运璇先生逝世后,2月15日.中台办、国台办主任陈云林致电俞蕙萱女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致函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对孙运璇先生逝世深表哀悼。  相似文献   

13.
台湾知名人士陈立夫于2月8日病逝,他出生于1899年,跨越了3个世纪,享年103岁。陈立夫大半生纵横政海,历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组织部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等职。在台湾被挤出政坛后,有过在美国养鸡的沉默岁月。晚年主持翻译了李约瑟的巨《中国之科学与明》。他虽风风雨雨一生,却能跨越三个世纪,实在是个奇迹。在他百岁寿辰时,根据他的亲身经历整理成“我怎么会活到100岁”一。中所述的长寿秘诀,其实并非奥秘,只要肯认真对待,人人皆可效之行之。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1月20日,台湾"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先生,首次来山东青岛参加中国国学大师王献唐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活动。我有幸接待并结识了这位台湾新任"奉祀官"。  相似文献   

15.
耿军  徐长安 《台声》2006,(5):77-77
台湾海基会已故董事长辜振甫的长女辜怀群,正在做一件将悲壮的史诗与悠扬的皮黄结合在一起的事——今年五月,辜公亮文教基金会将在台北隆重公演新编大型京剧《原野》。身着蓝灰色T恤,一头短发的辜怀群,在中山北路台泥大楼三楼的“台湾戏棚”接受本社记者的采访。剧场的休息厅里悬挂着辜振甫先生生前着古装的剧照。“为什么选择曹禺先生的《原野》改编为京剧呢?”记者问。身为英国文学博士、曾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执教的辜怀群,尊敬地称曹禺先生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她说:“今年是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先生逝世十周年。《原野》是曹先生的颠峰…  相似文献   

16.
范泉先生的遗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地刚  陆平舟 《台声》2001,(5):38-40
范泉先生逝世快一年了。这一年以来每想起他,心里便充满伤痛。他在最后的信里全不顾生者的情感,写下“永别了”几个字即离我们而去。《遥念台湾》(人间出版社 2000年 2月)的出版通知和讣告几乎同时送到我这里,一时间 ?限的遗恨涌上心头,令人好不忧伤。过了几日,书寄来了,想到把这对台湾的无限遥念公之于众应是对死者的最大慰藉,心里才多少有了些释然。   从 1945年到 1949年,台湾与大陆处在相同的历史潮流之中。这是从台湾复归那一天开始到国民政府败退台湾为止 4年间的事。也是中国以民主革命为主题,从“抗战建国”到“和平建…  相似文献   

17.
何标 《台声》2003,(1):17-17
《台声》作为沟通两岸的综合性刊物,20年来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仅以我撰写的有关两岸文学方面的作品来说,就发表过十几篇。记得最早一篇是1984年第5期刊载的《鲁迅先生与台湾青年张我军》,这篇文章首次公布了76年前台湾青年张我军登门拜访鲁迅先生的经过以及在交谈中鲁迅对台湾青年的高度评价;并附有张我军赠给鲁迅4份《台湾民报》原件的照片,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样难得的资料,出现在我写的《喜迎<乱都之恋>归来》、《6O年前北京———台湾一座“桥”:读<少年台湾>创刊号》,《张我军与“新野…  相似文献   

18.
<正>据史料记载,孙中山先生一生有4次在台湾革命活动的经历,首次赴台时前往台北的天后宫朝拜妈祖。查阅《孙中山先生四赴台湾的故事》《台湾与辛亥革命》和《中国革命中的台湾与大陆》等书,详细记载了孙中山先生与台湾的深厚渊源。孙中山首次赴台是1900年9月至11月。孙中山化名吴仲,在台湾停留了44天。他在台北新起町设立了指挥所,策划了惠州起义,并从日本运送军械、武装人员和经费到祖国大陆,于10月8日在台北指挥郑士良在惠州起义。  相似文献   

19.
台湾著名学者戴国癅先生于 2001年 1月 9日病故。台湾各界于 2月 10日在台北为戴先生举行了公祭。   祖国大陆乡亲对戴国癅先生的逝世深表痛惜。张克辉、杨国庆等台盟中央、全国台联的领导和老台胞,给戴夫人林彩美女士发去了唁电。本刊在此特别发表美国天主教大学教授李哲夫先生的悼念文章。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02,(5):17-17
以《对外开放和利用资本主义》一文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的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方生先生,因病不幸于2002年4月5日凌晨2点10分逝世,享年77岁。方生原名陈实,福建省连江县人,生于1925年9月9日,早年就读于福建省立福州中学和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6年考入台湾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在台期间,方生积极参加台湾青年学生的爱国进步活动,参与“沈崇事件”的示威游行,参与台湾人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