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大师选徒     
<正>美术大师要选一个年轻人做他丹青事业的关门徒弟,前来考试的人很多,经过几轮严格的淘汰赛,只剩下两个年轻的画家:一个是从美院刚刚毕业的,他的作品已多次参加各种画展,并且获得了不少奖项,实力确实不俗。另一个年轻人则是刚从乡村来的,他酷爱绘画,画出了不少上乘之作,自学成材,倍受画坛称道。大师说:"你们两位的作品我都看了,难分伯仲,各有千秋。现在我只有看你们各自的美术天赋了。"大师让他们俩人各自为对方画一张白描画像,两个年轻人听了,立刻支好画板,迅速观察对方画起来。乡村来的这个年轻画家  相似文献   

2.
<大清稗史>中记载着这样一则轶事: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皇帝当堂做了两个"纸阄"--名曰"生死阄".两个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两个字,刘墉抽到"生阄"便可以活命,抽到"死阄"便会被处斩.其实这两张"纸阄"写的都是"死" 字,这是乾隆皇帝有意为难刘墉.如果换了别人,无论抽到哪张"纸阄",都难逃一死;而聪明的刘墉早就猜到了这一点,他灵机一动,上前抽出一张"纸阄",看也没看,便一口吞下肚去.剩下那张"纸阄"被当堂打开,上面写的是"死"字.  相似文献   

3.
换鞋     
高景轩 《人事天地》2009,(35):11-11
抽象画展 自从毕加索的抽像画风行以来,许多人都以毕加索的学生自居。有一位画家举行了抽象画展,吸引了许多人,有一位老太婆站在一幅画前,喃喃自语地说:“这究竟是在画什么?”旁边有一位懂画的人说:“是画家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4.
石南花     
徐新 《人事天地》2010,(21):64-64
某画家去世了。为了纪念他并褒扬他的成就,其同行和学生为他举办了一个规模盛大的画展。人们为画家精湛的画艺所倾倒,赞溢之词不绝于耳。但在一幅没有标题的画前,大家却百思不得其解,这幅画上横七竖八地  相似文献   

5.
花开少年1986年冬季,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画家携带一百多幅水墨作品,孤身一人来到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个人画展。当中国美术馆审察组看到这位年仅29岁且来自边远省份的画家的作品时,不由为他的写意人物画作品中栩栩如生的120多位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欢呼起来,这些作品太有震撼力了!不管是从历史还是水墨技巧的角度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中国美术馆馆长曹振锋沉默了一段时间后兴奋地说道:“这是今年以来美术馆展出的最好的国画展!一定要收藏组的同志来,收藏他的作品”。中国画的最高学府———文化…  相似文献   

6.
佚名 《人事天地》2007,(8):36-36
台湾漫画家朱德庸过去有两个“不画”:“一不画动物,是因为我太爱动物了,以至于无法在它们身上开任何玩笑;二不画小孩.是因为我太讨厌小孩了,以至于我根本排斥画他们。”  相似文献   

7.
伯恩斯是英国东苏塞克斯郡的一位油漆匠,他在10年前就退休在家,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有一天,伯恩斯带着孙子走在街上,刚好有一场画展正在街上举办,伯恩斯和孙子就驻足观看。这时,一位年轻人不屑地朝他看了看说:“嗨,伯恩斯,你也能看得懂这些画吗?”伯恩斯认识那个小伙子,  相似文献   

8.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收藏家家里最醒目的位置挂着一幅画,这幅画跟其他价值连城的宝贝相比可以说不值一文。然而收藏家却最喜欢这幅画。一位朋友来访,看到收藏家正对着这幅画入神,只见偌大白纸上,除去中间一团随便泼上的墨渍外什么也没有,并无特别的美感。朋友忍不住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收藏家笑着说:"画的是快乐。""快乐?  相似文献   

9.
某画家去世了.为了纪念他并褒扬他的成就,其同行和学生为他举办了一个规模盛大的画展.人们为画家精湛的画艺所倾倒,赞溢之词不绝于耳.但在一幅没有标题的画前,大家却百思不得其解,这幅画上横七竖八地画着各种颜色,却没有什么形象.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奥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郝洪涛先生的新著《晚晴集》——也是他的第十一部著作,已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可喜可贺!《晚晴集》收集的文章和诗词是洪涛先生从退休后的作品中所选,书名取自唐人李商隐"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诗意。洪涛先生说:"文稿写作,历时七年,有‘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杜甫)之辛劳,亦有‘但悲时易失,四序迭相侵’(韩愈)的沧桑之感!"从中可见先生对这些作品所付出的心血,同时更多地是对读者充满的深情,闻之  相似文献   

11.
<正>为丰富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打造文化交流体系,经市委统战部、市台办批准,我院于3月9日至3月16日组团赴台参加"第二届双清海峡两岸书画展"。本届画展由台南市文化主管部门主办,台南市归仁文化中心、台湾双清文献研究学会、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天津市黄埔同学会、天津市发展海河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北  相似文献   

12.
大凡伟人,都有令人折服的学识和品质,以此构成其响者云集的伟人风范.翻阅回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文章发现,他的伟人风范有两点令人感觉强烈:一是他的学识,即他倡导的"主义";一是李大钊个人品行中的诚挚之性.而后面这一点无论是他的党内同志,还是他的党外朋友,甚至他的敌人都是有口皆碑的,实在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3.
当代作家葛红兵在他的作品<沙床>和<财道>中表达了他的女性意识.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都有唯美的身体、都处于积极主动求爱的状态,具有放性的态度,同时她们在事业上没有卓越的建树.葛红兵打破了"处女"崇拜、女性禁欲树贞节牌坊的神话,试图将女性从"性禁忌"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但是他的解放仅仅局限在"性"观念上,而且这个"性观念"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男权意识的印记.在他笔下,在经济上无法获得独立,而又从"性禁忌"的牢笼中解放出来的女性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都无法获得和男性真正平等的地位,作者举起的"性自由开放"的旗帜并不能将女性真正引向幸福之地.  相似文献   

14.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一晃就是五个春秋。忽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按耐不住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探望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  相似文献   

15.
传说古代有个丑人,不如自已丑。有一次,他叫画像的给他画肖像,嫌画得不美,又叫重画。那位画像的给他画了三次,他总是不满意,说把他画丑了。画像的也火了,说:“我尽量给你美化了,假若按你的尊容画,那才丑死人呢”。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知识界,哈耶克是作为古典自由主义者为大家所认可的。古典自由主义所坚守的就是经济学上所称的"自由行动而非意图设计"的社会秩序。《致命的自负》是哈耶克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的最为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这部作品不同以往作品的意义在于,它或许是哈耶克对自己毕生所反对的集权社会主义思想的总结。而这种总结恰恰是哈耶克一生坚  相似文献   

17.
柏杨炼狱     
柏杨 《人事天地》2008,(6):32-33
不久前去世的柏杨先生,是台湾文坛近几十年异常活跃的著名作家,他的一本《丑陋的中国人》在整个华人圈中都深有影响。而在他个人生活中,最刻骨铭心的恐怕要数多年牢狱生涯,这段生涯也可以折射台湾那一段白色恐怖史。  相似文献   

18.
一位67岁的老人,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这句质朴而铿锵有力的话,赢得现场雷鸣般的掌声,也让坐在电视机前的我温暖  相似文献   

19.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而"一个中国"原则是这个基本方针的核心,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原则的提出不仅是基于大陆与台湾深厚的历史渊源,更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本文试从有关国家承认和有效统治等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角度,阐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0.
蔡子谔先生是新中国哺育、成长起来的学术通人兼创作通才。其作品既有个性特色,也有共性意义。蔡子谔先生是美学家、文化史学家、文艺理论家、古籍校勘学家等,他在不同的学术领域里都有突出的、出类拔萃的研究成果。蔡子谔先生还是文艺创作通才,其所加入的13个中国国家级文学艺术家协会的各种艺术门类都是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艺术实践和创作作品。"蔡子谔现象"值得学界深入研究和广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