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七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14年11月14-1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察哈尔学会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主办。本刊及论坛组委会诚邀国内外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等专业的博士生踊跃投稿,具体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第八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15年11月21-22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察哈尔学会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主办。本刊及论坛组委会诚邀国内外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1月26—27日,第九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外交与国际关系的新疆域、新趋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副主编张小明教授主持开幕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政治  相似文献   

4.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的第十五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22年11月19-20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本届论坛及组委会诚邀请海内外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政治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外交学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蹦跃投稿。具体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5.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敉會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肓司共同发起的第十四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21年11月20-21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本届论坛及组委会诚邀请海内外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政治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外交学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踊跃投稿,具体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7年8月15—19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京郊平谷举办了首次《国际关系学新论》写作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外交学院的近20位专家、学者,就当前国际关系的新问题、新形势和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新课题、新任务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学术探讨。 1996年年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立了以院长梁守德教授挂帅的《国际关系学新论》课题组,并成功地申请到了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课题资助,其《国际关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21世纪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拓展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强化国际关系研究的文化底蕴,交流中外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总体研究成果,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在新世纪的创新发展和交叉发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北京大学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于2001年7月10—11日在北京达园宾馆召开“21世纪:东亚文化与国际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专家教授50余人与会,其中包括日本岛根县立大学校长宇野重昭教授、法国波尔多大学比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15—16日,第四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该论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项目之一,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察哈尔学会联合主办,TCL集团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1月23—24日,第十二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论坛主题是"区域与国别研究和比较政治学:新问题、新方法"。本次论坛共收到境内外19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在读博士研究生论文80篇,最终共有30篇论文通过学术委员会的匿名评审并获得参会资格。经论坛学术委员会的评审和再次匿名投票,有六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  相似文献   

10.
征稿启事     
《国际政治研究》2006,27(1):F0003-F0003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系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国际政治类学术刊物。自1980年创刊以来,《国际政治研究》以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发了国内外大量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问题研究成果,其思想和学术影响日渐扩大,现已成为国内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学术园地。《国际政治研究》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政治研究》主要刊发国…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发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变化。作为现实的一种折射,国际政治研究也有不少新的课题与新的困惑。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无疑是国际关系最新发展的主要动能之一,中国的国际政治研究自然也是国际学术共同体里面特别值得重视的一部分。从本期起,本刊以"专访: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的发展"为题设置专栏,由编辑部特约记者以访谈方式,邀请相关学者,就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学界不同领域的主要成就和问题,现状与前景进行归纳、梳理和展望,以便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的整体画面和最新动向,促进中国国际政治学界的内部沟通并加强与外部的交流。21世纪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那么,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现状如何?后冷战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了怎样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中国的外交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存在哪些问题?其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毅就上述议题专访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国际关系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存刚。王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多篇,目前正在撰写专著《国际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2月7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办的“核心概念的创造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者围绕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学者所创造的核心概念,并比较这些概念与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核心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何灵 《国际政治研究》2005,(3):147-148,150
2005年4月22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育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课题组、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新楼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国防大学、中央党校、中央外事办公室、中国社科院、中国军科院以及《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国际先驱导报》、《参考消息》、《太平洋学报》、《世界知识》、《国际政治研究》等单位和机构的20余位知名学者、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围绕当前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环境及发展趋势、中国的地缘战略及对策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择其…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国际政治研究》杂志联合主办的“IPE与国际关系理论‘第四次论战’研讨会”于2006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行。会议议程分“IPE与国际关系理论‘第四次论战’”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成就与挑战”两个阶段,分别由袁明教授和王缉思教授主持。与会者围绕着由秦亚青、苏长和、门洪华及魏玲翻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一书,就“第四次论战”的实质、IPE(即国际政治经济学,以下统称IPE)与国际关系学科导向、中国的IPE研究及学科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建构主义研究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学理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建构主义引入中国后为何能在青年学者中间产生广泛影响?中国建构主义理论的长期发展前景如何,存在哪些不足,还有哪些改进空间?在国际关系理论创新过程中,中国学者可否以建构主义为支点,做出新的学理贡献?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曹德军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袁正清研究员。袁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组织与中国外交,著有《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建构主义研究》《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和《国际关系研究:议题与进展》等。  相似文献   

16.
《国际政治研究》2005,(4):150-150
尊敬的各位读者:《国际政治研究》(季刊)是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编辑出版的国际政治类学术刊物。自1980年创刊以来,《国际政治研究》以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发了国内外大量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问题研究成果,其思想和学术影响日渐扩大,已经成为国内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学术园地。2004年,《国际政治研究》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确认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除了了解这些基本情况,你在订阅本刊时,肯定更关心我们新的一年将给你带来什么新的变化。首先你会注意…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11月12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东研究中心成立暨"中东政治继承与换代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副司长蔡润、中国驻约旦大使岳晓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中国中东学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给予了较多关注。目前,对这一议题的国内研究已超越初期的译介与评述,正进一步深化,并尝试结合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实践及思想资源进行创新思考。因此,有必要对国内相关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总结,例如,"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在中国的兴起背景是怎样的?国内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不同侧重点有哪些?已有研究存在哪些不足?如何看待此研究的发展前景?为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刘毅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小明教授。张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美国与东亚关系、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等,著有《国际关系英国学派:历史、理论与中国观》《美国与东亚关系导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等;译有《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中的秩序研究》《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历史与理论》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七届年会于 2 0 0 4年 1 0月 9日 - 1 1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行。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 ,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 ,就当前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进行研讨。讨论的主题是 :“9·1 1”事件之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走势。具体讨论的问题是 :①大国关系的变化和调整 ;②中国外交的新格局 ;③地区主义与地区一体化 ;④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中国国际关系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 ,隶属于外交部。现任会长是唐家璇国务委员。会员单位包括国内设有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专业的高校 ;国内的主要国际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千年伊始,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正式出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2000年1月5日,钱其琛副总理首次以院长的身份来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视察办公室和教学设施,了解教学和研究状况,随后佩带着北京大学教员的红色校徽在办公楼礼堂与师生见面,并就国际关系和外交问题作报告。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任彦申、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李东翔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