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爱华 《学理论》2009,(26):7-8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为《手稿》)中所阐释的主要观点,在《手稿》中,他借助于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异化"和费尔巴哈的"宗教的异化"中引申出自己的"异化观",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人的本质",提出了"人的解放"的观点。本文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人的本质"思想与其"主体"的学说相联系,并结合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存在状态和境遇来说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现代人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看来,宗教以异化的方式存在,私有制也是以异化的方式存在,而这两种异化的结果直接导致了人的本质与人自身相分离,在现实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非人化和动物式的生存方式。人的解放的根本是本质的人性复归,而前提则是需要异化于物之中的宗教和私有制的消灭。只有在人类的解放视域中才能准确地捕捉到马克思的宗教理论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3.
王学浩 《学理论》2012,(20):38-40
哲学的独特价值体现在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具体为探寻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解读并指导人类追求幸福。然而,在传统哲学的理论视野中,人类的幸福处于异化的状态中,幸福被视为人类生理欲望的满足、理性思维的结果或"上帝"的赐予,最终导致人类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的片面性。幸福关乎人的本质的真正理解。幸福不是静态的、纯粹的感观享受或理性追求。幸福是一个过程,其内涵上体现为自由自觉的实践性活动,是不断生成的创造性过程。同时,幸福具有社会性,内在的要求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三化"中的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具有宽广世界眼光和全人类性价值诉求的世界性共享理论学说。"三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应该把有效解决已进入当代实践领域的重大问题作为理论发展路向,"三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充分吸收、借鉴和利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始终将其作为培育"世界化"新形态的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5.
顾爽 《学理论》2011,(25):46-47
马克思劳动异化与马尔库塞技术异化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的,两种理论都以异化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异化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表现,通过分析比较以上两种异化思想,试图从多方位的视野角度审视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以"单向度"为理论视角,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消费异化现象做出了深刻反省和揭露,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消费异化思想。他认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虚假需求"的引诱促成了消费异化的产生,消费异化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控制人类的新手段,人的主体性失落和社会的生态失衡是消费异化的必然影响。面对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我们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部否定,必须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看到其应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又要看到其存在的历史局限和理论不足。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5)
20世纪以来人类的实践发展不仅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使异化有了新的表现形式。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劳动异化理论的四重规定性进行了论述,通过借鉴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中国当代劳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异化劳动"理论给予中国当代劳动的启示是: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避免劳动产品的异化;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生产过程的异化;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克服人的本质异化;建构新型人际关系,共创和谐社会,克服人和人关系的异化。  相似文献   

8.
异化之异化论的构图是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为基始、在同一概念范畴内建构的三重各有特定语境的哲学图示,在每一重特定语境中对"异化"进行特定的理论建构和思辨解读.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7)
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弗洛姆分析了人类逃避自由的社会心理机制形成的原因之后,他又进一步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根据异化概念分析了这种逃避行为的具体社会原因。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弗洛姆就现代社会人类的异化现象分析了现代人的精神状况是否健全,并详细阐述了满足人类健全精神的基本需要和建设健全社会的总体性构想。通过对弗洛姆《健全的社会》中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和建设健全社会思想的分析,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并找到从异化社会通向健全社会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发展理论是西方社会转型的产物。由于该理论片面地坚持理性至上及人类至上主义,认为增长一定就是善的,使得以这种理论为指导的很多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异化以及人的自我异化,进而产生了现代风险因素。因此,反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就是要批判这种理论的价值尺度,树立自觉而有限的社会发展观,努力构建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发展理论,降低各种社会风险因素,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继承了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提出了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对当今社会消费主义和异化消费现象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倡导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为分析和解决当今人类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富于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生态危机、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传统。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消费主义思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认异化消费为人在资本制造的虚假需要下对异化劳动的补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异化消费的批判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分析起点,探明资本主义制度是异化消费的逻辑必然;以批判人的需求异化为逻辑中介,判明异化消费是一种异化的主体存在方式;以人的存在方式重构为价值旨归,指明微观层面在于价值观念革新、重建人的需要理论、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宏观层面在于社会结构变革、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兼具批判和重构的逻辑理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思华 《学理论》2013,(10):72-73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提出的概念,简单的理解即指人自身活动的结果反过来有害于自己。将从异化劳动的概念、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以及异化劳动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原因来阐述异化劳动理论的作用及现实意义。通过对异化、异化劳动以及我国的诸多异化现象的分析,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2)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其哲学中占有根本地位,异化或者说是劳动的异化这一问题贯穿马克思哲学的始终,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解决异化问题在于废除私有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异化问题。从社会合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这一角度出发,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够进行社会合作,在于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公平原则,资本主义对于工人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违反了公平原则,因此导致了异化问题的产生,只有将公平原则作为发展政治和经济的基本原则,人的异化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12,(10):62-64
四、邓小平对"异化"问题的意见、周扬的检讨与反对精神污染1983年8月,邓小平找胡乔木谈话。邓说:他最近看了一些材料,觉得文艺界的问题复杂,思想界的问题严重,人们的思想很乱,所以准备在即将召开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讲讲这些问题,并出了一个题目叫《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姚顺良 《理论探讨》2007,13(6):38-41
关于"异化"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学界已进行过长期和广泛的研究,但不少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化。通过对"异化"范畴和"异化"理论形成过程的全面梳理,可以更为深入地揭示马克思接受"异化"理论的具体语境,特别是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本身演化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以前"异化"经历了从"经济的日常观念"到"社会—价值的概念"再到"哲学的范畴—理论"三个阶段的演化。对马克思产生直接影响的是黑格尔和布鲁诺.鲍威尔,特别是费尔巴哈和赫斯的异化理论。马克思从异化思想萌芽到自己独特的"劳动异化"理论的形成,并非单纯外部语境的产物,而主要是其实践批判不断深化(宗教和哲学批判—国家和法批判—国民经济学批判)、理论上对异化根源不断追问(宗教异化—政治异化—经济即财产异化—劳动异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0,(5)
大数据技术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异化的可能。大数据技术异化是人们在创造和使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人类主体和数据客体发生易位,人类逐渐被大数据支配、束缚和规定。由于大数据本身的特点,其异化的表现与根源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异化,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因此,要对大数据技术的异化进行积极治理,从而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卜晓东 《学理论》2013,(11):35-36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异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探讨和研究的热点。对比研究马克思早晚期的异化思想来看,马克思后期的异化思想与早期《手稿》中的相比,二者绝不是断裂或者削弱的关系而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晚年的马克思并没有抛弃他的异化思想,而是在《手稿》的基础上,又立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赋予异化思想新的内涵,从而更加丰富和完善了他的异化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1,(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异化劳动四个规定及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人的本质异化思想,从而扬弃异化、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复归。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表征集中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异化,基于马克思"异化与扬弃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的观点,应提升人的本质力量,直面异化;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驯服异化;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克服异化。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于微观而言,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复归。于宏观而言,才能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7日出版的《学习时报》刊载题为《应纠正地方维稳工作中的"异化"现象》的文章,文章指出,当前,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中,一项极其紧迫的现实任务就是澄清这样一种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