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宋觉  李康宁 《理论导刊》2007,1(1):82-84
社会的和谐关涉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和谐主要是在维护王权、推行专制统治、恪守封建等级制度前提下社会的稳定与调和,现代社会的和谐主要是在弘扬民主、限制权力、保护权利的前提下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须依靠一系列制度建设,其中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尤为重要。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在于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以确保有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民意表达机制、权力制约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社会保障机制、权利保护与救济机制以及环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利益协调既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利益协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经济利益矛盾而忽视非经济利益矛盾、重视相应政策法规的制定但执行力度不够、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受到重视但企业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重视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关系调整但利益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等.协调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关系,要做到经济利益协调与非经济利益协调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工会建设与企业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利益调整与利益保障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劳动关系正转型并呈现出运行市场化、类型多样化、矛盾政治化、协调国际化的特征.现有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已不能适应劳动关系变化和劳动争议激增的现实,亟待变革.在集体谈判制度未能充分发挥维护劳工权益作用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处理劳动关系问题时扮演角色的错位、越位现象亟待改观.要在劳动关系中确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代企业文化氛围,在社会道义和法律规范中维护劳动者群体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各级工会要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劳资关系的演变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 《行政论坛》2008,(5):10-1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劳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转型特征表现为:我国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基本完成;我国劳动关系的法制化逐步加强;我国劳动关系的复杂化矛盾凸显;我国劳动关系的国际化影响明显.从新时期新视角看我国劳资关系的演变趋势是:从经济体制转型的视角看,要突破"利益一体"的传统理论,正视改革开放过程中尖锐的劳资关系矛盾;从社会结构变革的视角看,要摆脱"两大阶级"的传统观念,正视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群体分化的现实;从意识形态发展的视角看,要超越"阶级斗争"的传统认识,正视构建和谐社会与劳资关系的民心所向;从劳资关系矛盾的视角看,要克服"传统工会"等体制难点,重视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民生需求.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亟待新的突破,具体在于:政府部门在处理劳资关系问题时扮演角色的错位、越位现象亟待改观;在法律规范和社会道义中维护劳动者群体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建立以工会为代表的工资集体协商等集体谈判制度,健全相关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杨成湘 《理论视野》2019,(11):42-47
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动关系,是强调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劳动关系,是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由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等因素的影响,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面临许多新挑战。这就需要从解决好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6.
从制度入手构建非公企业的和谐劳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玺 《理论探索》2007,3(4):83-85
从制度入手构建非公企业的和谐劳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这主要包括: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建立并完善政府、工人和企业主“三方协调机制”;建立并推广集体谈判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劳资双方共享企业发展利益的机制;建立经常性的劳资双方民主沟通和对话制度。  相似文献   

7.
当前,利益问题是制约着党内和谐的重要因素。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牢牢抓住利益问题构建党内和谐的长效机制: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实现党内利益格局的和谐;构建诉求表达机制,实现党内思想观念的和谐;构建矛盾调处机制,实现党内关系的和谐;构建权益保障机制,实现党内民主制度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国有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政府引导是重要保障,这包括:完善相关法律,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资力量均衡是基础条件,这包括:企业要承担劳资和谐的社会道德责任,政府要创造条件促进劳资力量均衡,工会要切实发挥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等;集体协商是重要机制,这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国有企业集体协商中工会与谁协商的问题,政府要在集体协商制度中发挥指导与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快速增加,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系统的群体性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因此,在我国上位法对群体性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缺失的情况下,构建符合上海实际的群体性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乃是当务之急。适逢《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修正案刚刚颁布即将实施,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群体性劳动争议事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保护弱者、劳资自治、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统一等构建上海群体性劳动争议调处机制的理念,提出了权利争议强制仲裁等具体对策建议,希望可以推进上海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并为在国家层面构建和谐的集体劳动关系提供上海模式的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健全和完善保障机制.高校的分配机制应当坚持原则,破除平均,完善激励机制.现在高校基本上实施了岗位聘任,全员合同管理的用人制度,逐步形成了契约化的人事管理制度.高校应健全和完善保障机制,进行人事争议协调机制的建设,在依照法律的同时,也需要调解和仲裁来解决争议及背约行为.高校的人才流动机制是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解决未聘人员的分流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