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台声》2010,(11):93-93
在8年抗日战争中.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与陪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抗战遗迹.而其中最为标志性的建筑就是人民解放纪念碑。  相似文献   

2.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战时的重庆经济之所以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前方抗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却与海外华侨以各种方式给予经济支援密切相关。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以展现抗战时期广大爱国华侨对陪都经济建设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8,(6)
四、陪都重庆四旧居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全面抗战爆发。国民政府于当年11月20日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确定重庆为陪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政府官员西迁,于11月26日乘军舰抵达重庆,12月1日开始在重庆办公,遂使重庆这座西南重镇在八年抗战史上留下色彩浓重的一笔,成为举世瞩目的政治中心。南京沦陷后,作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先是随军事  相似文献   

4.
裴高才 《世纪行》2012,(2):33-36
笔者为撰写《胡秋原全传》采访传主时,台湾知名爱国学者胡秋原曾亲口告诉我:"我在上中学时,就开始阅读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使我自幼受到了新文化运动新思想的洗礼。我们之间直接交往则是17年以后,抗战爆发之时。并在抗战中心武汉与陪都重庆见证了陈独秀最后岁月的恩恩怨怨。"  相似文献   

5.
李炼 《公民导刊》2016,(3):52-53
正1940年的3月8日,当中华民族正处于全面抗战的紧要关头,在抗战陪都山城重庆,数万妇女参加的"三八国际妇女节"30周年纪念活动,成为了振兴民族精神、标榜团结抗战的一次"富有意义之纪念集会",不论是社会名流,还是普通的市民;不论是职业女性,还是出征军人的家属,她们纷纷走向街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性在民族危亡之际,与祖国生死与其,同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巾帼精神。  相似文献   

6.
重庆大轰炸     
抗日战争期间,陪都重庆为日寇战略轰炸的首要目标,承受了在世界战争史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极其残酷野蛮的狂轰滥炸。日寇企图用疲劳战术来拖垮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以此来达到他们在地面进攻中所达不到的目的。重庆大轰炸正是中国人民坚决抗战誓不向日寇妥协投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虽然拥有长江三峡、大足石刻等高品位旅游品牌,但重庆缺乏个性鲜明、富有魅力的整体形象定位,尤其是重庆曾因作为二战反法西斯远东战场的指挥中心,以及底蕴浓厚的抗战、陪都等历史文化和红岩精神,远未让这座历史名城形象在旅游市场上真正树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正>上清寺历史可溯及明嘉靖,是渝中母城的腹地,建有三清庙,得水而优,得寺而兴,取道家上清境界,得名上清寺。抗战时期,重庆成为陪都,国府西迁,主要集中在以上清寺为中心2公里范围内,使上清寺地区一时成为全国抗战指挥中心之一和全球抗日同盟军的战区枢扭,亦是红岩精神发源地。抗战文化、统战文化、民主文化浓郁,享有陪都第一街的美誉。上清寺沿线仍保留着周公馆、桂园、特园、史迪威将军博物馆等历史遗迹,有人民小学、求精中学等  相似文献   

9.
爱心诚笃的沈钧儒两律诗□黄文轩沈钧儒先生(1875—1963)是一代前贤。抗战期间,以“大律师”衔司职陪都重庆。然图存救亡,视为己任,贡献卓越,举国颂赞。其表现的于国于家之爱心,仅就两幅自书的立轴,可窥一斑。一为五言律诗。末用连续五句“我是中国人”收...  相似文献   

10.
1938年抗战的烽火燃遍了大江南北,潜山县的天柱山也成为抗日前线一座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张先生虽远在大后方的战时陪都重庆,却时刻关注着千里之外故乡发生的抗日血战,他在《新民报》上开辟专栏陆续发表了有关潜山战况的系列杂9篇,表现了张恨水先生的爱国热忱和当年潜山地区军民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陪都重庆确定了收复台湾的目标和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设立了四个对台工作机构,加强了对台湾革命团体的领导和支持,并以重庆为主阵地推动并开展收复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抗战胜利后台湾的顺利接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和姚雪垠相识是在20世纪40年代抗日时期的陪都重庆,那时他已是以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闻名于国内外的作家,而我却只是个刚刚步入文学道路的知识青年。为了提携我、鼓励我,他曾不止一次地将我的稚嫩的作品介绍给老舍编辑的《抗战文艺》、茅盾  相似文献   

13.
丁海斌 《人民论坛》2014,(13):31-33
<正>从多年前偶尔出现的"经济陪都"、"文化陪都",到今天人们热议京津冀发展中的"政治副中心","副中心"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新词。事实上,今天的事实与思考几乎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与它相同或相近的影子——陪都现象  相似文献   

14.
《公民导刊》2010,(1):57-57
<正>巴南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前身是有着3000年历史的名邑巴县,是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先后涌现了英雄将军巴蔓子、"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辛亥革命志士杨沧白等优秀儿女,孕育了绚丽多姿的巴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陪都文化、民间文化、知青文化,是西部唯一的"中国温泉之乡",丰盛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爆发后,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以独特的地理优势,耸立而成陪都重庆的天然屏障,是大西南交通线上的枢纽之一,省会贵阳则升格成为战时的文化卫星城。在抗日战争时期,贵阳城在1939年2月遭到日军的疯狂轰炸,1944年12月在贵州省境内又发生黔南事变的惨剧,都是影响与冲击贵阳的历史大事件,数以百计的外省诗人与作家受到程度不一的牵涉。面对这些典型的历史事件,诗人们用自己不同的笔,留下了各自的心灵记录,其中九叶诗人群体、现代派诗人群体、军旅背景诗人群体与本土诗人群体在贵阳诗坛的歌吟具有代表性。抗战诗歌是贵阳诗坛新的名片与生长点,同时因抗战胜利前后外省诗人的离散而导致贵阳诗坛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芒 《湖湘论坛》2002,15(5):81-82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斗争和文化运动对抗战的宣传和鼓舞、支持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在领导文化运动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与抗战实际紧密联系的独特的文化理论体系即抗战文化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根本指导方针、抗战文化的队伍构成、抗战文化运动的任务、抗战文化的方法与步骤、抗战文化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特点、抗战文化工作中的统战思想以及抗战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等。研究党的抗战文化理论体系,对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抗战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总结经…  相似文献   

17.
<正>9月18日至20日,农工党鄂州市第一支部的党员们前住重庆、赤水两地,开展"不忘合作初心,重走先辈道路"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先后参观了红岩村、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农工党中央机关旧址、赤水丙安古镇等革命圣地。通过参观学习和专题培训的方式,加深了农工党党员对国共合作、农工党起源发展、红军长征史的认识与理解。一、学习见闻抗日战争期间,重庆作为八年抗战的陪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迹,红岩村则是见证抗  相似文献   

18.
黄炎培与周恩来的第一一次见面,是1938年5月19日,在汉口。那天晚上八点半,生活书店的店员举行茶话会,邹韬奋请了黄炎培和周恩来参加,并在会上讲话。黄炎培先以《罗针与尺》为题,讲做人做事的道理。随后由周思来讲话。那天,正面防守了五个月的徐州宣告失守,周恩来就从徐州失守讲了抗战形势,鼓舞坚持抗战的战斗意志。黄炎培非常佩服周恩来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9.
1939年2月10日,当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上海南岛时,三百万琼崖各族人民同仇敌汽,奋起抗战,在历时七年的抗战中,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创造孤岛抗战的奇迹海南四周环海,孤悬海外,抗战前交通落后,与大陆的联系本来就十分不便。日军侵占海南后,实行严密的海上和空中封锁,切断了海南进入大陆的通道,使海南成为与大陆隔绝的孤岛,从而造成了琼崖抗战的最大特点──孤岛抗战。由于孤岛抗战,外界对海南的援助几乎断绝,岛内又没有广阔的大陆作为依托和回旋余地,抗战条件之…  相似文献   

20.
张旭 《小康》2013,(7):96-99
"蒋介石干儿子"的罪名,曾紧紧束缚着康国雄这位"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直到花甲之年,作为民国著名金融家康心如最小的儿子,他几乎全部精力都用于帮家人"活下去"……周日午后,重庆汪山,还在上小学的康国雄照例在自家花园里等着将要到访的军官。此时的中国,抗战烽火正烈。拱卫陪都的巴蜀之地,因中央政府迁播至渝而频遭日军轰炸,来自东、南省份的各路人物,也仅能在川内享得"未沦陷"的安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