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评析战局变化须尽量了解实战中双方的战役企图及达成企图的部署与战术,而要更清晰地认识双方的战术运用,则须从宏观上对整个战争形态作更精确的把握。战后的战史家将特别注重此次战争在战争形态上的特征,即这是一场美英在特定军政条件下、运用信息化部队发起的总体控制战。  相似文献   

2.
1965年11月14日,装备精良的美第一空中骑兵师与勇敢善战的北越正规军第325B师在越南中央高地荒凉的德浪河谷迎头相撞,越南战争中的第一场主要战役就此爆发,德浪河战役成为战争的一个里程碑,自此,越南成为美国人的战争。用美国士兵鲜血得来的教训:北越士兵是勇敢和坚强的,打败他们需要美国人付出难以承受的惨重的生命代价——被华盛顿的决策者忽视和掩盖了,这便永远改变了战争的前景。对于美国人来说,德浪河谷的胜利将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3.
战争,往往因利益而发生。 无论是十字军东征,又或是鸦片战争, 就连现在的伊拉克战争,均因利益而起。 商场如战场,全球化的商业活动,就 是一场全球化的战争。以往的战争,多是 集团与集团、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 争。而现今的反恐战争,就是一场跨越了 国界、调动了各国力量的战争。  相似文献   

4.
越南战争最高潮发生在1968年初,越共游击队精心组织了对"西贡环形圈"的进攻。这是一场多点开花的战役,一场接着一场,一战套着一战……  相似文献   

5.
今年正逢二战胜利60周年,而在二战欧洲战场上,对战争胜利作出贡献最大的国家无疑是苏联。从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9月2日,在持续4年的血腥战争中,苏联人民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牺牲和贡献。为纪念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和最后的伟大胜利,前苏联/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用了整整5年时间,发行了24枚硬币来纪念这段历史。这24 枚硬币制作精良,创意极佳,其内容涵盖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日本无条件投降等大战期间的重要历史时刻。无论是从艺术性、观赏性还是收藏价值的哪个方面来看,这套硬币均属纪念币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这24枚硬币的发行量有限,到今日更是收藏市场上的枪手货,想要购得全套,所需不菲。下面对这24枚纪念币一一作出介绍:  相似文献   

6.
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结束了。这场战争虽然还称不上是一场世界大战,但就其在国际社会新旧格局交替这一时期发生所造成的影响来说却具有世界意义。一方面它几乎牵动了整个国际社会,另一方面现在战争虽然结束,但这场战争对未来世界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世界格局和未来世界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立场     
巴格达陷落了,萨达姆不可一世的雕像一个个倒掉,原先坚决反战的国家一个个发表声明,希望战争“尽快结束”并希望有资格参与战后重建——这是作为国家在这个现实主义世界上的现实选择。 我们也呼吁尽快停止战争,但我们更希望战争根本不要发生。这是场根本没有必要、也不符合国际秩序基本底线和人类伦理基本底线的战争。 我们的反战态度不会因为巴格达的陷落而变。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印支战争的国际背景和美国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次大战后 ,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印支地区成为国际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是法国企图重建殖民制度所引发的 ,首先是法国殖民主义者与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之间的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但它又不仅是法国与越、老、柬之间的冲突 ,而是一场各种力量参与的国际斗争。大国的卷入 ,特别是美国的插手和干涉是这场战争延续和扩大的一个至关重要外部因素。在纪念奠边府战役和日内瓦协议签订 50周年之时 ,重新考察第一次印支战争的国际背景 ,不仅要研究法越矛盾以及英国、苏联、中国等等因素 ,还需对美国的介入及战争中美国的作用作充分的考量 ,才能对这场国际斗争有较深入的了解 ,并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石破 《南风窗》2014,(7):12-12
<正>酝酿在乌克兰克里米亚上空的战争阴云,让人们纷纷回想起了冷战甚至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不是爱好和平的吗?我们也确曾多次竭力阻止过战争的发生,但为何地球上的战争还是一场接一场地爆发?现在世界流行的观点,一旦战争爆发,仍是"某个国家或其中的某个群体要为某场战争负全面责任或主要责任",只不过在不同的国家、群体和人的眼里,这个"应负责任"的对象各不相同,甚至尖锐对立而已。  相似文献   

10.
纵观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可能没有哪一天能够像1944年12月16日至17日的24小时那样至关重要、生死攸关。就在这24小时里,希特勒为了扭转战局,挽救其失败的命运,集中兵力在密林覆盖的阿登地区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击战。12月16日凌晨5点30分,德军8个装甲师和13个步兵师向美国第1集团军的5个师发动了全面进攻。由于德军的进攻战线呈“突出”阵形,此次战役被称为突出部战役,战斗一直持续了6个星期。突出部也战役是欧洲战区西线战场上最大规模的地面战之一。在寒风刺骨的严冬里,100多万人参加了这场战争,其中包括60万德军、50万美军和55万英军。如果德军成功实  相似文献   

11.
1914年爆发了一场战争,而1814年建立了一种秩序。1914年并不是政治家们试图建立或孕育一种新的世界秩序的年份,他们甚至没有注意到这一任务;它反而是一个广为接受的秩序四分五裂的年份。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最需要的就是重塑并强化1989—1991年关于冷战的局部协定以在战争爆发之前在主要国家间形成一种新的平衡,而不是坐等危机、冲突及后果。出于这一原因,1814年比1914年或1919年更具指导性。本文总结了维也纳体系和一战后的欧洲协调对当今世界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秩序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疫情感悟     
正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年还没有过完,就被全家禁足隔离。若大的国家,14亿人口被要求一律在家留守。一时间万街空巷、交通停止、生产停止。武汉成了抗击疫情的主战场,全国各省市一起联动,共同抗击疫情。这简直就是一场伟大的战争,这场战争也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这场战争,如果没有祖国的强大,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武汉,1千多万的人口大市,感染人数众多,没有强大的祖国在短时间内派去大批白衣天使,没有在极短的时间内建成两  相似文献   

13.
谢奕秋 《南风窗》2012,(2):14-14
外交"艺术"通常不是官僚系统的产物,当不时"求诸野"。而民间智慧五花八门,是否能宽容"天真、危险"的新思维,决定了"外交艺术"的想象空间。一份预定1月5日由五角大楼公布的美军战略利益评估报告,建议白宫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改采"1+"战略,即全力投入一场战争,同时干扰潜在的敌人。批评者说,这也许会诱使野心国家在美国卷入一场战争时,挑起另一场战乱。其实,财政困窘下能屈能伸是美国战略界的传统,明智的妥协比死撑面子更利于美国恢复生机。尼克松与中国媾和,从越南战场撤军,成全了北越,也撑大了苏联的胃口,最终让阿富汗战场埋葬了苏联帝国。  相似文献   

14.
正一、威权主义威权主义再次崛起,承诺通过制度和战争把人类从工业文明的痛苦和伤害中救赎出来。这是一场狂热的运动,它提出了一种充斥某种宗教价值的令人迷狂的超越性。救赎性的威权主义也是组织文明的一种方式——它有意识形态、原理、实践——并且从根本  相似文献   

15.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写道。回顾世界军事历史的不同时期,在同样的七月中发生着不同的惊心动魄的各种战争。列宁格勒战役(1941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7日),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5日),西西里战役(1943年7月10日),七月的天空反射着大地的血光。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高科技背景条件下,战争存在一种“超限”倾向,然而现代战争的“有限”特征实际上也在逐步明朗,这种状况的出现并非单纯表现为技术原因,也不仅仅是有关于哲学的一种解释,而是由于社会环境或者说更主要地是由于战争伦理因素的制约。考察自然法则、战争法则以及战争本身固有的伦理特征,现代条件下的一场超限战争仍旧只能是一种有限战争,它在目标、手段、范围等战争构成要素上都不可能是超限的,因为它无法回避有关人类整体价值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38年,粟裕率领一支仅有400人的小部队进入苏南,并在韦岗打响了新四军敌后抗战的第一枪。此后,粟裕与江苏结下不解之缘。他先后在这里指挥了黄桥战役和苏中战役,这两仗奠定了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名将地位。此后他又曾推动"小淮海"战役发展为"大淮海"战役,这成为后来评定大将之首的最重要功绩之一,因此将军之名实立于江苏!  相似文献   

18.
罗铮 《南风窗》2012,(20):82-83
"即将到来的不再是一场政府与反政府的战争,不再是大马士革与阿勒颇的战争,而是一场左邻右舍间的战争,一场兄弟间,好友间,乃至父子间的战争。"  相似文献   

19.
前言 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是现代以色列国家建国以来离崩溃最近的一次,西奈半岛到戈兰高地之间的土地在埃叙联军的南北夹攻下颤抖,以色列危如累卵。但是,仅仅一周之后,涂着大卫星徽的坦克就开上了通往开罗和大马士革的公路,在这一周里,英雄的以色列装甲兵挽救了整个国家和民族。上一期,我们已经向大家介绍了第188装甲旅在戈兰高地的奋战,在10月6日-7日北以色列最危急的时刻里和他们并肩作战的还有第7装甲旅。仓促迎战的第7旅顶住了叙利亚第7机步师和第3装甲师的进攻,打赢了“眼泪山谷”战役。戈兰战役过去三十年了,“眼泪山谷”之战已经被收入各国装甲兵的教范,成为装甲防御作战的经典战例。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场我们多年不见,冷战时司空见惯的代理人战争,更是美国人的一场新式“反恐”战争!以黎冲突爆发几周来,伊朗、朝鲜、委内瑞拉、缅甸等国都分外活跃,俨然有“四国帮”同唱反美调为真主党打气的态势,这并不让人奇怪。让人惊讶的是,美国鼎力支持的伊拉克政府也竟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