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7,(7):54-55
李柯勇等在6月11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在恢复高考30年后的今天,高考改革成了争论最多的教育话题之一。焦点一:“一考定终身”。2006年6月7日下午,陕西渭南一名女生比高考规定入场时间迟到了两分钟,被挡在考场门外。女生跪地痛哭哀求却无济于事……对于无数孩子来说,高考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轨迹的走向。“一考定终身”是人们对高考最大的不满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部披露高考改革细节,将探索高考时不再统一考外语,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未来三年内参加高考学生不受影响。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实施意见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配套实施意见现行试点,2017年正式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据《新京报》)  相似文献   

3.
焦点一:“一考定终身”2006年6月7日下午,陕西渭南一名女生比高考规定入场时间迟到了两分钟,被挡在考场门外。女生跪地痛哭哀求却无济于事……对于无数孩子来说,高考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轨迹的走向。“一考定终身”是人们对高考最大的不满之一。  相似文献   

4.
权威发布     
<正>教育部: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招生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对艺术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一步规范。其中,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受到公众关注。据记者了解,因少数保送生推选中软指标引发的暗箱操作、腐败等问题影响了高考的公平性,多地早已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且在高考加分等照顾性政策上一再收紧。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推行,"一考定终身"和"一把尺子量学生"将被逐步打破,高考保送"瘦身"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周海涛  景安磊 《求是》2014,(6):41-4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这一改革目标,为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指明了攻坚方向。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都是采用统一考试、填报志愿分省投档的方式。这种方式下,政府、高校、考试机构职责分工不明:政府担负全责,风险较高;招生办权能过大,不堪其重;高校招生自主权无法落实;中学、考生和社  相似文献   

6.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从未停止。从全国统一试卷到全国多份试卷,从单一选拔到多元录取……2014年9月4日,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新世纪高考改革的各项思路已逐渐清晰。这轮高考改革的源头,可追溯到2005年。当年夏天,教育部原部长何东昌上书中央,痛陈应试教育之弊。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4):43-43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部将出台“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至此,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所进行的高考改革方案的轮廓已大致清晰。  相似文献   

8.
正上回说到云南省2014年公务员考试中,昆明市西山区税务局一岗位出现1人有成绩22人考出零分现象,引起公众质疑。6月11日,官方网站"云南省公务员考试录用专题信息"发布了调查处理结果:该事件系考生恶意注册报名信息,扰乱报名和考试秩序,目前该考生已被取消本次考试资格、终身禁考。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播出《高考场上的神秘"考生"》,揭露河南杞县一些考生家长雇用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做"枪手",进行高考舞弊。暗访发现,这条黑  相似文献   

9.
张培良 《奋斗》2010,(9):27-28
<正>"高考一大关,中考一小关",考试几乎成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过去如果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不过关,其他方面再好也得不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学校面对这种压力,往往高喊素质教育,实际注意力也只能放到应试教育上。而宁安市则以学生初中阶段每学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作为进入高中的考评依据,使学生在校期间每个学期的表现直接影响他在高中录取时的排名,从此,学校摆脱了升学率的枷锁,学生也摆脱了"一考定终身"的  相似文献   

10.
支部园地     
正「党员应知」什么是抗震救灾精神?胡锦涛把抗震救灾精神概括为24个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问答」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哪些新的重大举措?答:按照《决定》确定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向,我们要根据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总体上看,新的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6,(5)
正为推进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从2016年4月1日起,先期在天津、包头、长春、南京等16个城市开展自学直考试点,2017年深入推进改革实施,2018年完成改革重点工作任务。2018年以后,路考可用私家车自学开练;约考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场地;场考、路考、理论可连续考,考试合格当天即可领证……驾校教练如果被学员投诉,将面临下岗危险。变化不止这些,驾考新规还有更多看点。  相似文献   

12.
快乐大叔 《党课》2014,(13):106-107
据说咱们中国的高考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考试之一,甚至有人直言不讳地说,中国高考是世界“第一考”。能称得上“第一考”,便说明其规模之大和重要性了。中国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基本相当于北欧国家瑞典的人口总数。而2014年高考报名人数在连续5年下降后首次回升,有高考考生甚至喊出了“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口号。  相似文献   

13.
政策     
正我省出台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4月18日,省政府印发《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全省统一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综合改革。从2021年开始,高校招生依据考生高考总成绩(3门必考科目+3门选考科目),参考其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包括学生思想品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公务员报考热有增无减.愈演愈烈。200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80多万名考生竞争6691个职位.其中仅有13797人将走向公务员岗位。58:1的录取比例,相对于高考2:1、考研4:1的考录比,公务员考试无疑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被称为“国字号第一考”。  相似文献   

15.
法规     
公务员考试严重作弊将终身禁考2009年11月24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对报考者在报名、考试、考察、体检过程中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办法作出了详  相似文献   

16.
点题     
《党建文汇》2006,(7):1-1
中组部就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答记者问;领导干部考试全国通用题库建成;高考加分成腐败新温床;戈尔巴乔夫就改革吐肺腑之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在京举行;85年从50多到7080万;列车飞驰雪域高原;一个明星法官的“跑官”末路;毁林建房殃及宝塔山.  相似文献   

17.
<正>花红柳绿,夏日来临,又是一年高考季。高考前夕,辽宁省招考办发布重大信息,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今年我省进一步改革高考加分制度,取消了体育特长生、省级优秀学生、奥赛等高考加分项目,同时对保留的5类考生加分分值由10分调整为5分。此举针对高考加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通过制度改革促进高考公平公正,充分体现了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同时也推进教育改革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近年来,辽宁省聚焦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依法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3月,徐孟南决定第二次参加高考,被有些媒体当作一条新闻报道。一个考生没考上大学,过些年又报名考试,本是件普通的事,徐孟南却"不同凡响"。10年前,19岁的他故意不认真答题,在高考卷纸上写下对高考的不满和建议,最后考了100多分。如此厌弃高考的人,落榜后有怎样的人生经历,才会重新参加高考?目前,还无法预知徐孟南高考的成败,但他的态度看来是认真的。他在2017年底写了长篇自传,否定了当初的做法,认为"高考0分不  相似文献   

19.
据教育部消息,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915万,录取率高达75%以上。《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近4年全国高考人数下降140万,高考中"三放弃",即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现象日趋普遍。与之相比,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大学越来越容易考,然而社会对高考的焦虑却日渐增多:当大学不再苛严地择"精华"而取,年轻的学子及家长们反而开始苛严地看待大学——值不值得读、机会是否公平、如何使录取制度更加公平?在这些反思之下,理性看待高考报名人数连续4年下降,并借此审视高考背后的社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高考惊动的层次有多高?30多年前,恢复高考需要邓小平拍板决定。时至今日,高考改革方案也需要由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2014年9月4日,《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向社会正式公布。这一高考改革方案,将影响千百万学子与家庭的命运。根据实施意见,新高考由统一高考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科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数外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人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与生物等科目中自选3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