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不论“文化”一词有多少种解释,但归根结底都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人类自身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考察人类远古的文化也应作如是观。而追溯人类初始文化的标志形态恐怕莫若于神话与史诗了。古代西亚的神话式叙事诗《吉尔伽美什与阿伽》①无疑就是一部苏美尔民族的文化结晶,是苏美尔人的文化心态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苏美尔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一种英雄崇拜情结的反映,迄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吉尔伽美什的传说来源于“毕尔伽———梅斯”,意为祖辈英雄的故事,历史上实有其人。吉尔伽美什为一…  相似文献   

2.
何其二 《桂海论丛》2011,27(2):46-48
英雄是理想人格的象征与代表,是人类精神的向往。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英雄崇拜是人们对英雄强烈情感的外部表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它是激发人们学习英雄动机的心理基础和内化英雄精神、完成人格重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英雄和"英雄崇拜".是任何时代都回避不了的课题.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年轻一代,则因年轻而不知提及,可能会产生对"英雄崇拜"的消极理解.这既不利于榜样教育的开展,也不利于青年健康人格的塑造.所以,研究当代中国青年的"英雄崇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正象人不能缺乏阳光、空气与食物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没有英雄.英雄能体现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风貌,能体现人类真善美的价值,能激励青年的正向行为.可以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民族.有人认为,"英雄崇拜"是鼓吹法西斯主义,是剥削阶级那一套英  相似文献   

4.
花山崖壁画的影象造型充分表现了先民的生命意识 ,具体体现在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灵魂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中 ,也体现在影象与画面内容的现实性和功用性中 ,表达了先民通过对生命的礼赞和崇拜而对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生活境遇的认识 ,具有深远的人类学与文化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存在支系较多,民族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特点,其中之一就是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瑶族因其源流、信仰、语言习俗、文化服饰各有不同而分为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和盘瑶五大瑶族支系,各支系瑶族民俗风情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6.
解读生命是一件困难而又庄重的事情。医生用手术刀解读生命,画家用画笔解读生命。有“生命之书”之称的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完成,人类第一次可以对自身遗传密码进行线性排列,从而解读人类生命最深层的奥秘。但是,怎样来解读人的意志、精神、品格这些非物质因子所潜藏的奥秘呢?  相似文献   

7.
文化时间与文化空间:文化环境的本体论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环境是人的存在和社会发展赖以依托的各种文化条件的总和,是由人创造的、与人发生效应的人的境遇.从文化哲学角度看,时间与空间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更是人的生命和文化的展开方式.时空观念的演变直接反映人类文化的历史变迁和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境遇,文化时间和文化空间是构成文化环境的本体论维度.  相似文献   

8.
关公“忠义”精神与三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元庆 《前进》2003,(11):32-34
一“关公文化”是依托三国名将关羽事迹而演绎、塑造的以“关公崇拜”为主题的历史文化现象。作为关公文化之主体的“关公”,是兼具“人”(关羽)、“圣”(关公)、“神”(关帝)三者于一身的复合体形象。不单是历史人物形象或文学艺术形象,而是依托历史人物的真实,经由文学艺术的演绎、塑造,极致地提升为“百代帝王之准则”、“千秋神圣之规模”、“独为妇孺所称”、“百世所崇”的神圣偶像。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中,关公崇拜现象实质上属于“英雄崇拜”文化范畴。在中国古老的英雄崇拜文化林苑中,关公崇拜现象的辐射力度,即其影响力的广深…  相似文献   

9.
鸟图腾符号作为表现对象或主题出现在"锦鸡舞"之中,扩充和丰富了舞蹈本身的意义,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昭然于心。鸟崇拜意识决定了锦鸡舞的外化形象与精神内核,并以其自身的生命系统将不同时代积淀下来的苗族文化转化为可触碰、可继承的物化形象。对苗族锦鸡舞的观照与传承,实则是对民族精神的回归,对自身生命的回望、审视及认可。  相似文献   

10.
马识途 《求索》2011,(8):223-224
中产阶级是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兴阶级,他们既是维多利亚社会的主要群体,也是维多利亚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出生于中产家庭的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特罗洛普在其成名作《巴彻斯特养老院》中用其犀利的笔锋深刻地挖掘了当时中产阶级的道德现实和文化域度,展现了特罗洛普对中产阶级自身在那个社会的何去何从给予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人类生命本体的深层思索。  相似文献   

11.
江淮民间的生殖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崇拜,包括生殖器官崇拜和生殖行为崇拜两个方面。它是性崇拜的同义语。一谈到性,凡夫庸子即视为洪水猛兽,提到性崇拜,就认为是污浊沾脏了圣堂。这是一种荒谬的曲解。实际情况是,世界上的民族,起初差不多都是奉行生殖崇拜的,由生殖崇拜才变化出高尚的艺术,演化出宗教。生殖崇拜文化,是文化史研究中的一项严肃课题。生殖崇拜,其深层涵义是人类自身的生产问题,即人口问题。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论道:“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要概括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会不可避免地要招致大量异见,但是把对官位的崇拜作为我们民族一个持久的精神特征,应该是不会有太大分歧的.它贯穿于我们的历史中,也渗透于我们的现实中,我们太熟悉它了,它就在我们中间.这个封建社会的幽灵死死地纠缠着我们. 在人类情感中,崇拜与鄙夷、恐惧一样,是一种自然产生的心理现象,英雄崇拜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有益情感.每个人的心目中都可能有自己推崇的英雄.人们之所以为自己的英雄在内心深处保留一个神圣的位置,是因为他们的事业、他们的品质超出常人的境界,从内心里把他们供奉起来,以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从他们身上获取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伟大的英雄,能够成为万人景仰的英雄,除了他们才智和胆识出众外,更加重要的是,他们具有献身人类整体利益的情怀,目光远大,品质超凡,并因此站到了时代的制高点上.人们本能地膜拜英雄,这并不是人类弱点和过失,相反,这是很大的优点和优势,它表明人们对高尚和非凡的向往,人们通过对伟大人物的学习来提升其精神水准.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应该说,“英雄”是在不断地涌现着,有些以自身的事迹成为英雄,有些则是在某种基础上加以塑造并在民众中广为宣传而“树立”的。不管是哪种,总是熠熠发光。但是,我们似乎已经缺失了对英雄的崇拜心理,在阅读英雄的传记时,竟享受不到快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英雄没有光辉,而是英雄的光辉穿不透我们麻木不仁的心灵而已。   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谁?   我只能说,是我自己。   这未免有些狂妄?   在“红小兵”时期,我记得我是切切实实地崇拜过英雄的,他们在我幼小的心灵里闪射着神圣的光芒。尽管那是在书本中、银幕上…  相似文献   

14.
艺术精神指的是在古代文化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心理模式,它超越于儒、道、释不同文化体系之上,深藏于整个文化传统的深层结构之中,左右了中国古人几千年的精神风貌。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社会历史范畴。对它的界定与阐释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但从发生学角度看,任何文化的可能性无不植根于文化主体的存在方式以及由这种存在方式所决定的个体心理结构之中。就存在方式而言,人有双重主体性,一方面他作为客观世界的主体而存在,一方面又作为自身生命活动的主体而存在。这样,人的内  相似文献   

15.
范钦林:偶像崇拜是人类社会性的一种体现,任何民族,与社会都存在着这种文化现象,但是他们所崇拜的偶像是各式各样的,西方民族与东方民族,先进的民族与原始民族都是如此,不同的只是在这种崇拜的过程中理智与情感的比重。此外,  相似文献   

16.
郑东 《中国减灾》2012,(5):46-47
减灾文化是人类在预防灾害、应对灾害的抗争中认识运用自身的思维智慧和知识能力的一切活动。人既是减灾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减灾文化的创造物。减灾文化实质上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两种相互联结、且相互作用的特征显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对生命的追求即对死亡的超越这一视角来展示儒家、道家天人哲学中所蕴含的人生理想和价值目标。作为理想的彼岸境界,天人合一思想的经验事实基础和出发点无疑是天人之间相互分裂和对立的现实此岸世界,这种对立给人造成的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与其说来自神秘的自然的威慑,不如说来自人类对自身逼近死亡的不可逆转的命运的失望。跨越自然界永恒长在与人生短暂易逝之间的巨壑鸿沟,从而超迈死亡大限,是天人合一的最深层的心理动机。这种随人类一同诞生的生命本能和贯穿于人类全部活动的潜在目标,在儒家、道家哲学中有突出的然而又是极不相同的表现,它们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两种不同的生命意识和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8.
瑶族文化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生 《湖湘论坛》2002,15(5):79-80
悠久的历史给瑶族人民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溶于血与肉的瑶族传统文化,既有反映瑶族精神的精华,同时也有形成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非现代性的、甚至阻碍现代化的糟粕。因而,如何摒弃瑶族传统文化的糟粕,弘扬瑶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实现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仍然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一、瑶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探索瑶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的作用和影响,着眼点不是文化现象和文化产品本身,而是形成这些文化现象和文化产品的行为方式,以及其中蕴藏着的民族文化心理。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对瑶…  相似文献   

19.
英雄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英雄文化在历史传承中赓续优秀文化基因,在民族复兴中汇聚爱国主义情感,在时代发展中彰显坚守人类正义的崇高境界。新时代的英雄文化具有人民性与个体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人类性相统一、伟大性与平凡性相统一的特质。培育和弘扬英雄文化,能够提振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精神动能,为筑牢文化自信提供坚实依托,为培育时代新人厚植丰沃土壤,为维系民族情感与爱国情感、巩固政治认同提供精神基石。  相似文献   

20.
坎坷的人生经历,引发了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深层思考:明了死是一个无需寻求而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应珍视生之"过程".从个人的苦难中审视并发现整个人类生命存在的状态是与生俱存的永恒困境,并试图指出人类走出困境的求赎之路--从绝对独立自由的精神上实现超越,由敬畏生命而谱写出一曲人类不屈的生命壮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