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构建和谐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在当下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紧张、劳资矛盾显性化的情况下,探求劳资矛盾产生的原因,才能正确化解劳资矛盾,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从而实现我国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改革的价值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社会主义改革的价值标准,是达成改革新共识关键所在。“效率、公正、互助、和谐”是社会主义改革应遵循的价值标准。评判既往改革的得失与成败,分析改革的现实状况,明确改革的未来走向,都应依据这个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3.
和谐校园构建中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校园的构建要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人手,以法规、道德、政策和舆论的力量,有效调控师生差异,确保学校稳定和谐,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中,领导班子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教师之间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基础;学校和谐的根本在于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和谐.因此,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4.
李萍 《各界》2007,(4):6
和谐是美的一种形态,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成就一番事业.那么构建和谐企业,就迫切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内部改革与和谐发展的关系,构造员工与企业共同的发展远景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兴旺和谐的企业大家庭.  相似文献   

5.
和谐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互动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和谐治理是政府依法行政与公民依法自治的有机统一.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是形成新型合作治理模式的重要标志.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合作互动机制,既是推进政府改革的逻辑起点,又是实施政府改革的内在动因.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和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互动机制是当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与和谐治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各项具体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在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因素增加和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积累的问题凸显的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更要注意劳动关系问题。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改革的难题。深化改革必须要用现代理念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本文剖析了和谐劳动关系、现代企业、现代劳动关系的内涵,分析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劳动关系问题,提出了深化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国有企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从群众路线视角分析了高校绩效分配方案改革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科学民主决策、群众参与监督的必要性,强调了在政策制订和方案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渗透群众路线理念对深化校内分配制度改革,激励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促进系部与高校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消除影响企业改革、建设、发展的不和谐因素.纪检监察机关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主体,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反腐倡廉与构建和谐企业的关系,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政治保证.企业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消除企业腐败现象引发的不和谐因素,发展党内民主,纠正不正之风、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和谐,并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探索出新的适应新时期工作要求的方法,去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袁永林 《学理论》2010,(8):69-70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其政治思想主要包括:和谐思想、平等思想、秩序与法制的思想、中庸思想以及毕达哥拉斯的政体思想等。其政治思想虽然有其固有的时代局限,但是毕达哥拉斯政治思想中的和谐、平等、法制等思想对我国当前的政治改革与发展还是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宁 《学理论》2013,(12):173-174
目前,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邮政企业面临的内部分离、主辅分离改革,适应和谐邮政建设状况,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是邮政一环的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加快和专注的邮政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邮政的路径,是首先要解决的一个最基本的企业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解放思想的突破口、思想路线的恢复和重新确立使解放思想和以人为本成为题中之义、解放思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三次转型及其在新时期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层次性等三个方面,揭示和阐明解放思想是怎样成为改革开放先导的。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正确党史观就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而得出正确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在百年奋斗进程中形成了三个历史决议,一以贯之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中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守正创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三个历史决议确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正确党史观。  相似文献   

13.
纯洁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基本特征。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一直追求并采取各种措施保持自身的纯洁性。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就是一部追求和保持自身纯洁性的历史。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还面临各种考验和风险,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保持纯洁,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余丽君 《学理论》2008,(24):11-12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对于进一步有效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启示颇多。该文主要从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以及建立健全党规党法保障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5.
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革命实践运动的成败得失,往往取决于对革命理论是否科学地取舍、坚守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是在“主义与问题”的历史性考问中诞生的。以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起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立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家”。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主义”为先导,从“问题”出发,“主义联系问题”,理论联系实践、实际,实事求是,通过艰难困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为定向的伟大斗争,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的长征中践诺初心,我们还要继续端正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处理好中国实际和世界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的关系;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黄伟国 《学理论》2010,(11):31-33
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在国有企业开展工作的阵地,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重心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国有服务性企业基层党建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国有服务性企业基层党建工作难点、亮点,认为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员工思想诉求的多元化、党员队伍的素质问题、基层组织自身的原因等给国企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提出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紧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并重,以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唯物辩证法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对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作了成功探索,为我们研究解决新世纪党的建设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执政党纯洁性,列宁结合苏俄政治建设实际提出了"加重对党员判罪"思想并贯彻在司法实践中。列宁思想的实质就是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过程中,反对执政党成员特权,反对腐败,加强纯洁性,从严治党。这一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局部执政时期所继承,在全面执政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实践中得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加重对党员判罪思想对党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反对特权,重申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政治准则;明确责任,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严明纪律,加大对违法党员干部的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19.
What are the psychological roots of support for populist parties or outfits such as the Tea Party, the Dutch Party for Freedom or Germany's Left Party? Populist parties have as a common denominator that they employ an anti‐establishment message, which they combine with some ‘host’ ideology. Building on the congruency model of political preference, it is to be expected that a voter's personality should match with the message and position of his or her party. This article theorises that a low score on the personality trait Agreeableness matches the anti‐establishment message and should predict voting for populist parties. Evidence is found for this hypothe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Netherlands and German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 Agreeableness and voting for populist parties is robust, controlling for other personality traits, authoritarianism,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ideology. Thus, explanations of the success of populism should take personality traits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制度文本角度,对过去十多年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制度改革进行了梳理,重点考察了"党管干部"原则的调整、干部选拔任用改革、干部监督管理改革。这些改革和调整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对新挑战、新问题所做出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是,就制度的实际效力而言,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