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发展集体经济,关键是要找准路子."这是江油市大康镇星火村党总支书记金圣翔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那么,怎样才算是找准了路子,有没有一个标杆?大康镇几个落后小山村的嬗变给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典型样本.  相似文献   

2.
在灾后重建中,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这是摆在地震灾区和援建省(市)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刊记者通过实地采访,深切感受到以剑阁县和绵竹市棚花村为代表的灾区重建充分挖掘了当地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今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后,全国众多媒体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对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扶危济困作了大量的全方位的报道,其中许多新闻作品震撼人心,催人泪下。事后,不少记者深有体会地说,在采写这些感人报道的同时,自己也接受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相似文献   

4.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的直接指挥下,重庆各大媒体迅速派出记者,赶赴重庆梁平和四川灾区,对抗震救灾进行全方位采访报道。在四川灾区,活跃着一支由200多名重庆记者组成的新闻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国家级媒体上发稿3237条,市属主要综合类报纸推出2437个版,刊发各类文字、图片24084条(幅),电视、广播发稿量超过23000条,  相似文献   

5.
星火村位于江油市大康镇西南面,全村幅员638.5公顷,辖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00多人,村境内丘陵、坝区皆有,以平坝为主。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  相似文献   

6.
“挣钱好嘛,做得动就做嘛!”2011年12月13日下午,在江油大康镇星火村的马兰基地,75岁的李朝秀大娘一边在地里干活.一边说,“我干8小时活能挣30元,  相似文献   

7.
《北京支部生活》2012,(18):53-55
在抗击"7·21"特大自然灾害宣传报道中,市属媒体结合抢险救灾深化"走转改"活动,组织编辑、记者,走进灾区最前线,及时、全面、准确反映灾区受灾及重建情况。图为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在一线采访中。  相似文献   

8.
《北京支部生活》2012,(9):53-55
在抗击"7·21"特大自然灾害宣传报道中,市属媒体结合抢险救灾深化"走转改"活动,组织编辑、记者,走进灾区最前线,及时、全面、准确反映灾区受灾及重建情况。图为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在一线采访中。  相似文献   

9.
戚本逊 《前线》2008,(7):62-63
记者:“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些受灾群众相继出现心理创伤。为对其进行心理调适.由专家和医护人员组成的心理救援队奔赴到了灾区。这种做法,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志愿者的歌星韩红从四川灾区回到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忍不住哭了:"在灾区的几天里.每天都被感动着,战斗在灾区的子弟兵们都是英雄.映秀的老百姓看到军队甚至会下跪,给解放军磕头……"  相似文献   

11.
金秋九月,天府之地,全国党刊记者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聚集,感受、记录、见证四川地震灾区两年多来的重生奇迹。在这片曾是废墟的土地上,新的城镇拔地而起,新的道路通向远方;那些曾经布满泪水的脸庞开始绽放笑容,肢体疼痛正在消退,心灵创伤正在愈合,幸福祥和正在地震灾区茁壮而有力地生长……  相似文献   

12.
9月14日至16日,全国35家党刊记者深入四川地震灾区进行集中采访活动,共同见证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的伟大壮举。一路行走,一路感动,通过人民网微博,党刊记者们与广大网友分享所见所想,近千条信息凝聚起浓浓敬意和深深祝福。  相似文献   

13.
霍庆涛 《当代贵州》2008,(11):19-19
5月22日起,我省陆续开始接收来自四川灾区的学生。贵阳市云岩区和南明区教育局为方便灾区家长咨询公布了热线电话,记者好不容易拨通了云岩区教育局的电话,又听见里边的电话铃声响起,而南明区教育局的电话一直在通话中。  相似文献   

14.
关键时刻有党组织,受灾群众看到党员们都在带头干,心头顿时感到踏实了。4月22日11时45分,记者在芦山灾区龙门乡青龙场村老鸭鱼组看到,受灾群众正割掉田地里的油菜装上汽车运走,腾出地来搭建帐篷。  相似文献   

15.
6月13日上午11点15分。记者赶到北塔部队时,整装待发的大型卡车已经整齐划一地排成一排。部队对这次向灾区运送救援物资的行动非常重视,精选了14名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的官兵来执行这次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9月14日,来自中央媒体和全国各省(区、市)35家党刊的74位负责人和记者奔赴汶川地震灾区进行为期3天的采访,见证灾后重建奇迹,感受中国力量,呕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曾晖 《廉政瞭望》2014,(8):48-50
转眼间,雅安芦山7.0级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一年前,廉政膝望曾推出“和雅安在一起”特别报道。近日,本刊记者重返芦山,探寻灾区新貌的同时,也记录下震区干部一年来所经历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0,(20):42-43
2010年是"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值此"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重要时节,中共四川省委党的建设杂志社承办了"全国党刊四川地震灾区集中采访活动",全国各省市(直辖市)30多家党刊社,近百名记者到地震灾区集中采访,记者们走北川、访汶川、看安县……两年过去了,"5·12"汶川大地震的惨裂场面仍然令人震撼!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令人敬佩!灾后重建的喜人景象令人吃惊!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年多来,四川人民奋力建设灾后新家园,创造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伟大奇迹。本刊记者见证了"汶川奇迹",实地采访了灾区群众,通过本刊把灾区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创举介绍给我区读者。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3日5时34分,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发生6.4级严重破坏性地震。地震发生后,驻滇解放军、武警官兵于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灾区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奋力开展自救,用泪水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抗震壮歌。当7月3日记者来到宁洱灾区时,学校已经复课,工厂已经开工,不少农民正在田野里劳作,灾民的生  相似文献   

20.
舒炜  叶茂 《廉政瞭望》2011,(9):21-23
时间已悄然来到2011年4月,3年前的那场灾难在人们心中已经渐渐远去。创痛是否已经抚平?生活的幸福和未来在哪里?本刊记者深入灾区多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看到一幕幕民生画卷,在此撷取其中点滴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