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谈话”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和发展的历史宣言。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相对于欧美模式、苏联模式以及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对于欧美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对于苏联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种发展道路的相关认识存在争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需要辩证看待,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1956年在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化。毛泽东决心创立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学派,提出了新的启蒙运动,探索怎么突破苏联的模式,走中国自己的路,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是突破苏联教条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新学派的理论基础。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红线,结合中国和苏联东欧的情况,系统地分析和论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批判了苏联的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试图突破苏联的模式,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毛泽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5.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谈话,这些谈话就是今天家喻户晓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被称为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也是《邓小平文选》的压轴之篇,以该谈话的发表为标志,被称为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由此可见它在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从它的发表到今天已经整整20年了。20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沿着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成就辉煌。因此,“南方谈话”的发表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日子。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苏联模式所提供的经验与教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发展的目的、方式、理念、动力、视野、主体方面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全面超越,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迅速发展,成就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以下简称"南方谈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篇宣言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经典之作。学习研究"南方谈话",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国改革发展新阶段理论研讨会”综述倪德刚为纪念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五周年,进一步推进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由中央党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既有理论的思考又有实践的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从中国实际出发,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又借鉴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是符合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加强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客观需要。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如何以苏联、东欧国家的变化为鉴戒,总结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涵盖了世界现代化理论的有益经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这种创新建构,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日益走向成熟,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其实质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曾经照搬过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有人也设想中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实现了国富民强,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榜样。当前,我们应当排除一切干扰,继续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1992年所作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以下均简称为南方谈话)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大力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品格,破除了对改革开放"左"的和右的干扰,精辟地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着我们的一些重大的理论困惑,拨正了改革开放的正确航程,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前途命运具有深远影响,对创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探索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经过了开明专制道路、资本主义道路、苏联式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次道路转换,形成了四种发展模式。四种发展模式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但其背后却有着共同的历史逻辑。中国人民在不断学习、实验、试错和创新过程中,来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未来中国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借鉴吸收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与中华文明的精华,综合创新,不断丰富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挟择。改革开放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超越了苏联模式,应对了全球化的挑战。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当代中国客观的社会矛盾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实质性突破,是多样性的社会主义模武中的一种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统称。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在此过程中,现代化模式发生了两次大的转换,即由西化模式转换为苏联模式,再由苏联模式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分析中国现代化模式转换的原因和过程,可使我们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当代中国客观的社会矛盾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生动的方法论榜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斯恩格斯经典社会主义的扬弃,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实质性突破,是多样性的社会主义模式中的一种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统称;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点,包括"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新概括、"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新观点、"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新论断、"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新思想等,既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代表作、成熟作和集大成之作,也是这一理论进一步完善和形成科学体系的重要标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苏联社会主义深陷计划经济桎梏而走过一条坎坷道路,经历了军事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抛弃“新经济政策”确立计划经济模式的发展过程,《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是计划经济模式的圣经。中国曾经全面学习苏联,“照搬照抄”苏联模式,经历了曲折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和固化过程。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道路”对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巨大突破。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识形态障碍是苏联模式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