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史记》记载了众多婚姻形态,如族外婚、媵妾婚、聘娶婚、政治联姻等,这些婚俗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一是再现了当时民众原生态的婚姻生活,为研究古代婚俗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二是它蕴含着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民族文化心理,为我们探讨民族文化心理的变化提供了依据;三是它投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像,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2.
一、瑶族婚规碑的内容: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族聚居的瑶麓有三块石碑。虽然这三块石碑有的叫“瑶族乡规碑”,有的称“瑶族婚姻改革碑”或“瑶族婚姻议榔碑”,但因它是瑶族父老为改革瑶族婚俗而立的,故从《黔南人物志稿》(一)统称之为“瑶族婚规碑”。 现存于瑶麓民族小学前大门外侧的有二块,其中一块碑上刻有“同治二年三月”字样,可知为公元1863年所立。因该碑石质较差,经多年风雨剥蚀,碑面已有缺损,字迹不清,内容隐约可辨者有:  相似文献   

3.
正近些年,天价"彩礼"让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侣分道扬镳、低俗"闹婚"伤人毁物等案例屡见报端。不文明婚俗不但给新人带来苦恼,也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2018年12月,民政部提出要求,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要求一经提出,立刻得到舆论媒体的广泛好评,可谓正当其时!《中国妇女报》一针见血地指出,天价彩礼物化了女性和婚姻。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王本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天价彩礼是一种很坏  相似文献   

4.
高尚卿 《前沿》2006,(4):260-262
《诗经》中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作品是情诗和婚诗。由于受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多少年来,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些诗歌的价值。到了现当代,有些学者才得以认识到这些诗歌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诗经》中的情诗、婚诗可看到当时的婚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哭嫁习俗起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哭嫁”是土家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做为一种婚俗有其形成的历史根源和传承的社会基础。本文试就此略述管见,求教于诸位行家同仁。 一 关于哭嫁习俗之起源,我国学术界众说纷纭。其中,主要观点有掠夺婚姻说和过渡婚姻说。前者认为哭嫁习俗起源于古代抢掠妇女时的哭喊挣扎;后者则认为哭嫁习俗起源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时期,妇女对从夫居婚的抵制反抗。此外,还有原始残余婚姻说、奴隶买卖婚姻说和封建包办婚姻说等等。笔者认为,任何习俗形成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往往受  相似文献   

6.
障车风俗是盛行于唐代的婚姻礼俗之一,其流行甚广,上自天子嫁女,下至庶民纳妇。但由于文献记载的匮乏,这曾经风靡一时的习俗竟然长期湮没无闻,直到敦煌写本《障车文》的发见,才为探索这些风俗提供了资料依据。据敦煌资料研究显示,障车礼俗应源自上古的抢亲婚俗,它以荆柯等为障车之物,障车首领具有较高文化修养,障车儿郎的选拔具有一定的讲究,障车队伍有城市障车队与农村障车队之分。由于障车过程中的勒索财物、拦婚戏乐等不良习俗,既加重了百姓负担,又扰乱了社会治安,引起有识之士的弹劾、反对,所以障车婚俗逐渐式微、消亡。  相似文献   

7.
湘西苗族传统婚俗众多,婚恋文化丰富,精华与糟粕并存。未雨绸缪,教育为本的婚教观;勇于抗争,捍卫权利的维权观;尊孝老人,知恩图报的孝道观;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和谐观;知荣明辱、同舟共济的荣辱观,构成了湘西苗族传统婚俗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陈诗慧 《青年探索》2020,(3):91-100
本文基于面子文化的视角,通过在豫南F村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农村男方婚姻高支付的原因。研究发现农村男方婚姻高支付与地域性面子文化变化有关。婚俗中体现的面子文化包含规范性面子、人情面子以及炫耀性面子三种内涵。传统上,村民受规范性面子和人情面子影响较大,导致婚俗繁琐复杂,礼节性支付较多。随着经济发展,规范性面子约束机制下降,人情面子工具性增强,炫耀性面子影响增大。这使得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村民受经济驱动,出现婚姻支付"越轨"行为,提高了婚姻支付的内在标准。普通村民受面子文化驱动,被迫提高婚姻支付标准,使得农村婚姻支付普遍性走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借助民族学文献和田野调查,时公共常识中有关民族婚俗中的"串公房"和"走婚"的误解误读进行修正,同时亦有对"文化隔离"的充分考虑与"他者"考察原则的恰当使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量外地女子与内陆省──山西的男子缔结婚姻被人称为“外进婚”。由于“外进婚”的缔结方式不同、婚姻质量不同、前因后果不同,所以其中违法婚姻问题十分严重,据原平市民政局去年对全市违法婚姻进行调直的结果表明,“外进婚”中的违法婚姻可占到违法婚姻总数的50%强。该市解村乡违法婚姻146对,外进婚就占到61.6%;而干干乡在470对违法婚姻中,外进婚就占到70.6%。笔者以为,为了有效地制止违法婚姻,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有必要对“外进婚”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一、“外过婚”的成因及类型不可否认,“外进…  相似文献   

11.
李雪 《中国民政》2023,(1):34-35
<正>浙江省三门县围绕构建新型婚育文化,以改革思维破题、暖心服务化人,城乡一体发力,全力打造和谐之城、善治之城、幸福之城。聚焦全县域覆盖,构建多层次婚俗阵地体系。坚持从阵地源头抓起,重点打造“一十百”婚俗阵地。“一”是迭代升级县级婚姻登记中心。以主题式、分区域、特色化为方向,率先在全省建成5A级标准婚姻登记处、首个中式风格婚姻文化基地,向新人传递传统婚姻仪式之美。  相似文献   

12.
周菁葆 《新东方》2012,(5):43-46,2
海南黎族婚俗文化中有许多与台湾高山族相同,其根源是他们把两千多年前越人原始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某些婚姻习俗一直在民间中保存着。尽管黎族与高山族已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但母系氏族社会残余的婚俗文化根深蒂固,百越文化的遗存非常鲜明。  相似文献   

13.
<稚榜嫁虎>是一则在黔西、黔西北地区流传的"人虎婚"型故事,它既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承继了<广异记>中的古老情节,又有与一般的"人虎婚"故事迥异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苗族多彩的婚俗礼仪.这则故事还以独特的情节勾勒了一个追求爱情婚姻自由、信守诺言的可爱可敬的苗族女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陈俊秀 《理论月刊》2010,(3):172-174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而"婚俗"则是乡风的具体表现之一。本文截取中部农村地区"婚俗"中的"婚姻支付"这一具体片段,选择从微观家庭的具体的行为取向出发来研究中国人的理性选择行为,以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事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帮助。同时,也是对理性选择理论本土化的路径选择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5.
鬼蛊作为清水江流域苗侗地区长期存在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以禁忌形式深刻影响着区域内婚姻选择,如婚姻观、婚姻行为以及联姻范围等。鬼蛊通过划分不同的联姻群体使地方婚亲呈层级化状态,与此同时,清白人家到鬼蛊人家的单向流转使得双方均承受巨大社会压力。鬼蛊禁忌成为流域内苗侗婚姻选择中的一种制度性规则。  相似文献   

16.
黄岑 《公民导刊》2016,(3):40-41
正最高法公布的最新家事案例:"保婚文书"不违法就有效!当前,许多人在婚前婚内签订一纸"保婚"文书,而"谁提离婚,谁便净身出户",往往成为婚内财产协议中的恩爱信诺。在持续增长的离婚率面前,人们或许已经开始改变"婚姻必须从一而终"的迷信。但没有改变的,是对婚姻的浪漫主义想象和涉及经济纠纷时的势利并存。婚前的一纸"保婚文书",能保住的却只是婚姻中最后的一缕权利。  相似文献   

17.
谭斌  胡波年 《求索》2010,(8):247-249
民初婚姻家庭观念变化较大,表现为反对包办婚姻,提倡婚姻自由;反对繁琐婚俗,提倡新式婚礼;反对休妻纳妾,提倡一夫一妻;反对封建贞操,提倡女性自由;甚至提倡废婚毁家。婚姻等级制度开始打破,婚姻礼仪呈现多样性和并存性;礼仪趋于简化,花费趋于俭朴;扬弃传统,趋向西化。家庭规模也由大变小,传统家庭关系开始松动,传统家庭功能削弱。这一时期的婚姻家庭变革具有严重的不平衡性,理论的先行性与实际的滞后性,并表现为新旧杂陈。  相似文献   

18.
金黄斌 《思想战线》2015,41(3):74-76
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泥鳅村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具有强烈母系社会运行的制度痕迹,遵循着摩梭人的民族习俗和文化禁忌,以感情为基础,是一种德性伦理引导下的婚俗制度与社会运行,属于相对人性化的家庭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9.
既往有关土家族女性"骂媒"文化事象的专门研究成果,大多涵括于"哭嫁"之中。其实,"骂媒-哭嫁-陪十姊妹"属于土家族婚俗的三个不同环节,彼此之间构成以"骂媒"为原点的堆积维恩关系。作为土家族的特有婚俗文化事象,"骂媒"是土家族青年女性婚姻价值取向的话语权利及方式,其本质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入木三分的谐谑,其话语方式可以分为直白型、隐喻型、比兴型三类。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中国唯一"的摩梭母系制文化独具魅力,对外界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首先是这种母系制的大家庭,在人类婚姻和家庭形式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这种母系制的大家庭和"走访"婚俗,被称为现代人类家庭史、婚姻史上的"奇观",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