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说到幸福与政府的关系,我周围有一些人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我:"得了吧!幸福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与政府何干?"另有一些遭遇过一些不顺的人有时会蹦出这么一句偏激的话:"别扯啦!我看政府就没给我们什么幸福!"他们越是这样说,我就越觉得要把事情说清楚。否则,真的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  相似文献   

2.
就在哈尔滨"3.23"恶性伤害医生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北京市一家知名三甲医院的门诊室里又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因为门诊量过大,医生不愿意再为一名患者加号。这位患者竟威胁:"不给我加号,我就把你的手砍下来。"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科副主任王晓军也有过此类遭遇,他无奈地说,当这种质疑变成一种潮流,医生只会在恐惧中救死扶伤。该事件发生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章蓉娅在微博中甚至说:"我真想大喊:珍爱生命,请勿学医!要有尊严,请勿学医!但我更怕这样将使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离开医生队伍。我只能说:如果为了钱,就不要当医生,如果真正想救死扶伤,  相似文献   

3.
1988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遇,我由政府部门调到了人大机关。回想起来已经有8年了。直到今天,我也弄不明白是怎么来到人大机关的。记得当初,原部门领导找我谈话,说上级要调我到人大去工作。我竟莫名地问道:"人大是干什么的?"那位领导回答我说:"你不用管是干什么的,去了就知道了,反正是‘五大班子’之一。"于是乎,我稀里糊涂地来到了人大。那年,我只有24岁,正是一个初出茅庐、不谙世事的毛孩子!人的一生注定要有奇遇。来到人大就  相似文献   

4.
坚定前行     
<正>刚刚出生8个月,一场高烧导致了儿麻,我一生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改变。小时候父亲常对我说:"腿坏了,心不能死!咱得在学习、生活上超过别人,以后的生活才有希望。"从入学的第二天直到毕业,父亲再未与我同行,他让我一个人一路摔跤地走,即使是风雪交加的寒冬。学校毕业后,应聘屡次碰壁,人家的理由只有一个——我残疾的  相似文献   

5.
盼辉:你好!读过你的来信,我心情很沉重。虽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你经受的苦难,似乎也多了一点。我很同情你的处境,有很多安慰的话想对你说, 却又咽回去了。男人与男人之间,或者说一个有残疾的男人与另一个有残疾的男人之间交谈,似乎需要谈些更"坚硬"的东西。别人的同情会使我们心里好受些,但听多了不免多愁善感。我个人体会,残疾人应该学会与孤独、困难、黑暗谈话。我自己是这样走过来的,有时候独处的感觉很神圣,只要你决心活下去,不向困难低头,你就会从与孤独、困难和黑暗的交谈中得到力量。我这种说法也许很玄奥,它完全是精神世界的描绘,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豁然开朗。当然,你我都不是超凡脱俗的神仙,要食人间烟火,要面对生活中的许多具体的困难。作为一个局外人,我对你目前的处境提一点小小的建议,也  相似文献   

6.
我曾不止一次地对妻子说:"其实你不懂残疾人的心。"每当听到这话,她总是睁大了困惑的眼睛:结婚这么多年,难道我们相知还不深?难道我对残疾人了解得还不够?作为残疾人的妻子,她对残疾人有一份特别的爱心,我的残疾朋友都视她为挚友。每逢乡里的残疾朋友到城里来找我,妻子总是忙前忙后,安排吃饭住宿……我说她不懂残疾人的心,着实让她委屈了好一阵子。妻子是个健全人,如果说她对我的残疾朋友们所做的一切,一开  相似文献   

7.
离京前,一位残疾朋友叮嘱说,到了西藏,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一位外国盲人朋友开办的盲校,我记下了,可心里却没底。谁想到,到达西藏的第一天,西藏残联的群培理事长就对我说,你这次进藏,我们特意安排了一站就是去采访这所国际助盲学校。闻听此言,不禁心中大喜。这下,北京残疾朋友的嘱托可以实现了。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范立 “妈妈——”儿子一回家就高喊道,“想不到今天老师终于读我的作文啦!” 母亲舒心地回答:“我早就说过,对自己要有信心!”  相似文献   

9.
倪林 《中国残疾人》2012,(11):12-12
今年重阳节有媒体发起"我的父亲母亲.关爱失智老人"公益行动,"失智老人"这个对于我们来说的新词就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里所指的失智老人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痴呆老人。父亲晚年时得了一次轻微的脑卒中后,思维表达行动便受到一定的影响。说话"啊啊"的张了半天嘴,还是不能准确地说出想说的意思,于是叹了一口气便不说了,每次看到这一场景我都会在心中泛起一股无边的惆怅。看病时医生  相似文献   

10.
说到幸福与政府的关系,我周围有一些人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我:"得了吧!幸福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与政府何干?"另有一些遭遇过一些不顺的人有时会蹦出这么一句偏激的话:"别扯啦!我看政府就没给我们什么幸福!"他们越是这样说,我就越觉得要把事情说清楚。否则,真的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  相似文献   

11.
王立常 《创造》2003,(11):59-59
笔者的一位老乡,今年大学毕业分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不到一月就跑来向我诉苦,说单位不时有人神秘兮兮地问他:"你是谁的人?"并请教我,他该怎么办?我说,你只管埋头工作,告诉他们谁的人也不是,你是你自己的人。老乡苦笑着说:"不行啊,我们单位书记和主任矛盾很大……"我也感到无可奈何,总不能教唆他"良臣择主而事"或"卖身投靠"吧!像我这位老乡一样"遭遇"的人,在我的所见所闻中绝非一例,不过是形式与程度稍有差异而已。譬如,某甲近有高升,其顶头上司便悄悄告诉甲:"你的提拔,我是出了大力的!"某乙被批准入了党,其党小组长便迫不及待地对乙说:"你的…  相似文献   

12.
行善的理由     
张丽钧 《中国减灾》2011,(6X):45-45
<正>单位号召大家为灾区捐款,同事老陈捐了200元,工作人员便按照规定将他的名字和捐款数额记录了下来。老陈问:"你们记这个干吗,是不是还要公布啊?"对方回答道:"是。"老陈于是说:"那就请再退给我100元吧,我只能捐100元了。"工作人员不解地说:"公布出来是为了让您觉得光彩啊!您怎么反倒要少捐呢?"老陈  相似文献   

13.
正一位叫小凌的残疾女孩儿对我说起她的求职经历,可谓五味杂陈。有一次,她早上6点不到就从家里出发,赶去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会场。会场人山人海,她挤来挤去好不容易挤到专业对口的用工单位展台面前,满心欢喜地拿着个人简历递给招聘负责人,对方却连看都不看,直截了当拒绝道:"我们不招残疾人!"  相似文献   

14.
追太陽     
美国·伊州·香槟1993·5·15·暑假开始了,伊州大学的同学都想回家,所以,香槟火车站挤满了大学生。有的买票、有的查时刻表、有的托运行李,一切手续都办完了的就坐在候车室谈期末考试遇到的"折磨",十分热闹。我的行李很重,气喘吁吁地把它拉到托运台,服务员接过行李说:"好重啊!你的行李里有保龄球吗?""保龄球?"我摇着头说:"没有,我的行李中有手语课本和录像带,我准备把它送给中国聋哑学校。"服务员问我;"你到中国去吗?""对。我将在芝加哥下车,再到奥黑尔国际机场,这是我第二次去中国。"服务员说:"中国,这么远的地方我都不敢去!"乘车3个小时到了芝加哥,有个聋人朋友带我去飞机场,她帮我拿行李时用手语说:"你的行李装有几块砖头?"我也用手语回答她:"砖头?一块也没  相似文献   

15.
在且末县,有一位响当当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他就是阿克提坎墩乡伊斯克吾塔克村的原党支部书记买买提力·玉苏甫。离任还是党的人提起伊斯克吾塔克村,买买提力·玉苏甫饱含深情地说:"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这儿的一草一木对我来说都是那么亲切!"买买提力·玉苏甫曾在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2004年12月因病离任。离任后,他依然充满责任感,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在有生之年尽可能为乡亲们多做些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残疾人》2006,(5):50-51
龙十三身为残疾群体的一分子,曾经通过网络与一些残疾人朋友交流过,来到福利工厂打工后,更是结识了几多残疾人朋友。在与广大的残疾人朋友们交流中,我发现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很多残疾人既想与健全人平等地享受权利,又时不时拿自己的残疾说事儿,要政府照顾,要社会援助。如果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话,甚至会四处哭闹。我想:即使我们不能像保尔那样伟大,也没有张海迪那样坚强,也一定要活得有尊严。所以,不要轻易向命运低头,更不能随便向人乞怜,为天下残疾人争口气吧!博洛尼说得好!我们不要轻易向命运低头,更不能随便向人乞怜,我们一定要活得有…  相似文献   

17.
残疾和写作的关系,史铁生说残疾人和写作是一种天生有缘。我以为更是客观存在使然。首先,是残疾者的生存状态“。残疾”的定义就是不能以正常方式生活。残疾人有很多本能的功能退化或丧失了,生存的环境却没有改变,于是适应环境就变得艰辛困苦和不可思议,必然要遭遇身体、精神、  相似文献   

18.
杨乐 《中国残疾人》2014,(10):40-41
有挫折才会有所追求 “现在回头想想,我当年确实挺难的。”从自己的经历谈起,带着浓重的湖南土音,谭秋云开始了与我们的交谈。40年前,谭秋云出生在湖南岳阳市华容县的一个小村子里,7岁时,由于患上骨髓炎没有得到良好医治,谭秋云的右腿落下残疾,这也从此改变了谭秋云的命运。因为残疾,谭秋云三次参加高考并超过名校高考分数线,却三次被拒。直到谭秋云几经辗转联系到湖南财经专科学校,学校才最终在补录阶段同意录取,而这也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说实在的,我是最不喜欢做财务的人。”谭秋云半开玩笑地对我们说,“但是,既然我进了这一行,我就专心致志做好这一行。”大学期间,谭秋云几乎将自己的全部时间用在专业学习上,这也为他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案例背景老齐因视网膜脱落而导致视力二级残疾后,对生活丧失了信心。整天抱着一台收音机谁也不理。残联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一期又一期过去了,他却不愿参加,更别说找工作和创业了。可要说最苦的人却应该是他年近80的老母亲,眼瞅着儿子一天天消沉下去,心似油煎却又不敢深说。服务过程我最先想到的就是现身说理:你看我,一个拄双拐的重度肢残人,不照样出来工作了吗,天天也很乐观啊!可他有他的道理:老说自己半路残疾,转不过弯儿来。此路不通只能再想别的辙。见他爱听广播,我就决定从广播入手,先让他接受  相似文献   

20.
踏上讲台至今已有5个年头,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1800多个日日夜夜里“,如何与学生相处”是一个一直令我在困惑中摸索的问题。记得刚刚工作的一天,我匆匆忙忙地往学校赶,却被在校门口值勤的学生拦住,楞是要记我的名字,我连忙找个上班的同事来证明我的教师身份,才得以放行。我走的时候,一个学生还不无怀疑地嘀咕:“哪有这么年轻的老师啊!”我惊出了一身冷汗,暗自纳闷:为什么学生不把我当老师?回到家,我对着镜子仔仔细细地打量自己:大学时的装扮,年轻稚气的脸,加上小个头,的确和初中生没有什么区别。这可不行,我是老师,我要让人们一看就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