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2011年6月在法网的红土场,中国运动员李娜首次夺得法网冠军,书写了中国乃至亚洲运动员问鼎四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传奇,这是举国体制和职业化体育双赢的结果。李娜的法网夺冠对于中国体育下一步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李娜法网夺冠的经验分析网球被认为是一项贵族运动,也是高度职业化、世界性参与度极高的赛事之一,李娜在这个强手林立、竞争相当激烈的赛场上夺冠,不仅证明了亚洲人可以在欧美人传统优势项目上会取得突破,也是中国体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很好体  相似文献   

2.
西贝 《侨园》2013,(1):16-17
赛场上,李娜用坚硬的外壳示人,却把内心最柔弱的一面袒露在丈夫姜山面前。他不仅是她的教练、陪练,还兼当"充电器"、监工、保姆、厨师和保健医生。这对深情伉俪有着怎样的故事?不是每个女孩都有成为公主的命运。因为爸爸离世早,李娜一直告诉自己要强大,要能保护自己和妈妈。后来大家看到她时,都觉得她是一个彪悍到不需要任何人保护的女人,只有李娜自己心里知道,在坚硬的外壳下藏着的那个女孩是多么软弱无力,她多么羡慕那些父母双全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6,(28)
李娜:闯入温网四分之一决赛中国选手李娜7月3日在温网女单比赛中以2比1战胜捷克后起之秀瓦伊迪索娃,成功晋级八强,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闯入温网四分之一决赛的中国选手。这位24岁的中国姑娘在八分之一决赛中以4:6、6:1和6:3淘汰了赛会10号种子、  相似文献   

4.
杨荫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子大学校长。今天她的名字知道的人已不多,如果不是鲁迅那篇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的《纪念刘和珍君》,恐怕她更是早被人们忘却了——很长一段时间内,正是鲁迅的这篇文章使她几乎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获得了“不朽”。  相似文献   

5.
第11届亚洲运动会将于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办好这届亚运会,不仅是中国人民和中国体育界进入90年代的一件大事,也是亚洲人民和亚洲体育界瞩目的一次盛会。 亚洲运动会是第2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各国获得民族独立、经济发展的产物。第1庙亚运会于1951年3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中国派观察团出席了运动会。但是中国在亚运会中的合法席位迟至1973年才得到恢复和确认。之后,我们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了第7、8、9、10届亚运会,并积极参与了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筹建工作。在此期间,亚洲体育界的朋友多次希望中国作为亚洲的大国能为亚洲体育事业作更大的  相似文献   

6.
郑永年 《党政论坛》2012,(22):25-25
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名义上是为了“威慑”中国的崛起对亚洲既有秩序可能产生的“威胁”,从而维持亚洲秩序,但结果则刚好相反。美国宣布“重返”没有多少时间,亚洲秩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并且不是变得更稳定了,而是出现失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模式:世界共同的话题、不同的理解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西方不少人预测:21世纪是亚洲和太平洋世纪,亚洲太平洋时代正在降临。从那时起,世界关注的焦点就逐渐向亚太地区聚集,特别是中国这个被称为“睡狮”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走向和变化更是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上一次在亚洲谋求主导权的努力以失败告终,并使大多数亚洲国家投到了华盛顿的怀抱。现在,中国又开始尝试。不过,这一次角色颠倒了过来:美国被视为地区的麻烦制造者,它咄咄逼人、到处插手事务,对从人权到知识产权以及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施加要求。与此同时,中国摒弃了早年那种向邻国输出意识形态的做法。它承诺发展互利  相似文献   

9.
寄如 《瞭望》1990,(19)
1990年之秋,历史将给中国人一次巨大的机会——第11届亚洲运动会将在首都北京举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承办的最大规摸的洲际综合性运动会,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检视。 中国如何?中国人如何?、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如何?中国改革开放10年后的面貌到底怎么样?…… 第11届亚运会将是一个事实,亦将是一份巨大的,包含中国几乎方方面面的答卷。 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科技人员以及亚运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已经为这份答卷搭建起恢宏壮阔的框架,但真正的内容将由中国人,甚至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填写。  相似文献   

10.
露丝·蒂娜尔曼,现任教于河北大学外文系。自称是地道的纽约人,却喜欢看张艺谋主演和导演的电影,欣赏张贤亮的小说。在中国,她惦记着大洋彼岸;在彼岸,她又盼望早日飞赴中国。如她所言,她的生命轨迹—— 去年是我第二次到中国,头一次是在1987年。那一年获悉被批准来华,我东奔西跑,找来一批介绍中国的书刊、图片。其中很多书印刷时间早,内容涉及“文化大革命”。踏上飞往北京的航班,自我感觉对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作为中国现代史的一位著名人物,虽然20年代起他就步上了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但他以国家首脑身份正式出国访问,则是始于1942年,尽管此后他也有几次赴海外的经历,但他自从1949年困居台湾岛,同时也终止了他的出访活动。出访印度:联英国、印度抑制日本 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了印度。这是他第一次以国家首脑的身份正式出访。当时,印度的向英国争取解放、独立的国民大会(全印国民党)派,发动了对英的不合作运动。前一年底发动太平洋战争、欲与德国法西斯“全师中东”的日本乃乘机宣称:把英、美赶出亚洲、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等口号,对印度人民施展怀柔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崭新的世纪,我们已经听到了她的脚步声,感受到了她带来的扑面春风。她将给我们的函授教育事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发展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于人。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人才至关重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党迫切而...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12,(7):48-48
据今年5月27日《解放日报》报道,博鳘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龙永图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的“上海论坛”上说,2009年,当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时,很多人在讨论中国何时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他却看到另外一篇外媒文章提出了“三个什么时候”:一是,中国什么时候使全球大多数的精英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留学欧美?  相似文献   

14.
余玮 《党政论坛》2012,(6):56-56
1988年9月,陈慕华在第六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当选全国妇联主席。此前,当中央领导同志找她谈话,推荐她为全国妇联主席时,她曾惊讶地问:“你们是不是选错了人?”在确信她要担任此职后,陈慕华曾经幽默地说:“我这辈子没做过妇女工作,这回可是‘赶鸭子上架’。”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08,(16):5-5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4月1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题为《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合作共赢》的演讲。演讲开宗明义提出,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胡锦涛的这番讲话被视为“一次鲜明的关于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信息传递”,也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定下基调。  相似文献   

16.
难忘阿曼蒂     
《侨园》2016,(6)
正曼蒂是一位法国女电影灯光师,三十多岁,高主贩个子,大大的眼睛,尤其是她那双眼球很奇特,不仅能对眼,而且还能转向不同的方向。去年夏天,阿曼蒂随一个剧组来到中国拍电影。她吸烟、纹身。刚一见到她,我以为她一定是个高傲的女人。通过一起拍片,我对她的印象完全颠倒了。她是第一次来中国,就像我们头一次出国,看什么都觉得新奇。到中国的第一天晚饭后,大家在夜市上闲逛,都低头看各种商品,而阿曼蒂却抬头看了好一阵子月亮。我想,此时的阿曼蒂也许在想着自己的家乡,或者她在  相似文献   

17.
李宝平 《民主》2009,(5):30-31
有一种精神叫坚强,有一种力量叫感动。秦百兰,一位普通的中国妇女,一位失去行走自由的中国画家,她用坚强创造了具有中国神韵的美丽画卷,她用真情书写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瑰丽诗篇,她用行动诠释了她无愧为一个对生命和艺术刻苦追求的人。  相似文献   

18.
易纲 《瞭望》1998,(50)
从80年代起,我国的平均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在两位数以上,1991年-1996年更是高达11.6%,由于近几年GDP的下滑态势超出人们预料,人们开始对中国中长期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示担忧,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更使人不仅从数字上,更从感觉上不太相信中国...  相似文献   

19.
也许是出于“旁观者清”、“兼听则明”,改革开放的前几年,曾有报家举办过“外国人看中国”的征文活动,其时,未知曾到过中国的意大利记者法拉齐这位外国人“对中国是何种观感”?然而前不久她再次来华说过的一席话,则给我留下较深印象。 法拉齐曾于1980年来过中国,去年她第二次来华时,对采访她的中国记者说:“我这次来看到变化了的中国,看到了许多欢乐,  相似文献   

20.
刘东黎 《各界》2013,(3):63-65
她曾是整个北京城视觉的中心,话题的焦点。她有着由花船上的雏妓,一跃而成为“公使夫人”,并陪同夫君出使欧洲的奇特经历;八国联军进北京的一场浩劫,又将她造就成为“乱世女杰”。她就是晚清名妓赛金花,一生三次嫁作人妇,又三番沦入烟花,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