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的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价值。哈尔滨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注重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非正式制度和民间自治组织的功用,促进乡村善治;发挥乡村精英的巨大作用,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借助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从而推动哈尔滨市乡村振兴工作全面走深走实,实现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双赢。同时,哈尔滨市还应继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探索、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苑》2014,(3):1-1
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3.
雷锋精神熔铸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炼和结晶,并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从深受儒家文化为主干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影响,牢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充分汲取毛泽东对儒家心性修养和民本思想的批评和继承等三个方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雷锋精神的思想文化源流,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思想精髓、精神品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优质基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她是在我国五干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土壤中确立起来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又是反映和实现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诉求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  相似文献   

6.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集气、强根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如何把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灵秀花溪文化强区相结合,是花溪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务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召开的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时代价值和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实践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阐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促进两岸统一的重要基础。新时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传播出去。"伴随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这不仅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也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15,(2):33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指导和遵循。以道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应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使千百年来中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必须既要看到已取得的成就,又要清醒地认识存在的不足,进而分析成因,提出对策,以有效应对现实挑战,创造更多更大的辉煌。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加大传统文化精神智慧的研究开发力度;二是深入厘清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难点;三是紧紧抓住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群体;四是充分拓展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的方式渠道;五是着力构建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党史纵横》2014,(3):1-1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  相似文献   

16.
王建星 《世纪桥》2013,(9):49-5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对中国人的民族特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及社会进步发挥正面积极影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从思想路线、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基本制度等方面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从思想、制度、战略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在骨子里真正传承与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一重要讲话,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自信与白觉。  相似文献   

18.
王文兵 《前线》2017,(4):13-15
毛泽东传统文化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加以改造和发展,并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传统文化观,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阐发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王建星 《世纪桥》2013,(12):49-5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对中国人的民族特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及社会进步发挥正面积极影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从思想路线、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基本制度等方面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从思想、制度、战略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在骨子里真正传承与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高校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高使命,必须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完善教育机制、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进而增强他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