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海宾  田龑 《学理论》2013,(18):166-167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变法中的"青苗法"是一系列变法中重要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实施使得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危机,但没能从根本上使政府面临的问题得到解决,变法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没能很好地得到地主阶级的支持,遇到的阻碍重重,使得变法最终失败。从北宋政府起用王安石实施变法的相关背景、变法目的、失败原因展开简要分析,虽然变法失败,但变法中的"青苗法"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银平 《侨园》2014,(12):42-43
秦朝的商鞅、北宋的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这三个人,也是封建社会初、中、后期著名的三大改革家。而仅有王安石的变法最具有影响却最终失败了。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自南宋初重修《神宗实录》确定"是元祜而非熙丰","唯是直书安石之罪"的编撰宗旨,从而彻底否定王安石变法至今,历史已走过近900年。伴随着历史的脚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褒贬议论始终不一。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有个绰号——“拗相公”。“拗”字,在汉语里是倔强、偏执的意思,是说此人性格古怪,品行异于常人。王安石被人称作“拗相公”,还由于他主持的那场变法伤害了很多人,可他就是不听人劝,一意孤行。可见,“拗”字用在他身上,是个贬义词。  相似文献   

4.
北宋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也叫“熙宁变法”.所谓“熙宁变法”,贯穿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历时8年,延续至元丰年间,其最高领导者和第一“推手”是宋神宗赵顼,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是贤相王安石,还有王安石推荐的其他大臣.从1069年至1077年,宋神宗赵顼降旨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反腐、防腐和治腐结合,依法严打“苍蝇”,增加公务预算科目,持续追加财政预算,给编外吏员发薪俸,综合治理“苍蝇”乱政腐败之害.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列宁语),他在任参知政事期间锐意变法,推行新政。但终因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和攻击而失败。  相似文献   

6.
既白 《瞭望》1986,(40)
当前我国的改革大业正处于激流声中,使我常常想起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所说的“三不足”,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对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功过是非,本文不论,只是想谈谈这“三不足”,是否还有点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主义改革。这种改革的实践方兴未艾,正在不断地向工业、农业、商业等各个领域发展,它将日益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我们广大党员和广大人民都纷纷地起来响应,勇于创新,勇于革新。也有些同志思想有些耽心:改革会不会搞乱了?搞糟了?改革能不能成功?有的同志说:历史上的改革往往失败,改革人物往往没有好下场。商鞅变法失败了,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康有为、粱启超等人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西方呢?布鲁诺、伽里略坚持地球围绕太阳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变法理论可以从内容形式两种角度去考察,其中从形式角度来考察的变法理论可以称之为改革理论。本文分别从理论基础、认识论、法治思想、人才思想以及改革策略等方面概括王安石的改革理论,从而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卉 《理论导刊》2005,(9):93-94
在科举出身的诗赋大家范仲淹和王安石主持的“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中都有改革科举的主张和内容,而其中又都有明显的贬抑诗赋的倾向。这种看似悖理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迫切地需要一些洞悉儒经之大旨、掌握治世之大才的“贤俊”,以革新政令、摆脱社会危机,但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则无力承担这一使命。  相似文献   

10.
周汉兵 《党政论坛》2011,(20):35-35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有人对他恨之入骨,但他总是安然无恙。奥秘何在?因为王安石一生淡泊明志,不迷奢欲,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吃,粗茶淡饭;穿,破衣烂衫;住,只茅舍一处,风雨飘摇;行,晚年骑匹小毛驴,安贫乐道,吟诗作对。他大权在握时,也很少有人敢于巴结奉承他。据说他晚年患有哮喘病,药方中有一味药是紫团山的人参,但此参很难找。有一个人正好有,就给王安石送去了几两,不料王安石坚决不要。有人劝他:“你的病没有这种药治不好,为治病考虑,又何必推辞呢?”  相似文献   

11.
30年代初,中共河北省委接连发动武装暴动。这些暴动的先后失败,促使河北党内一些同志对党的政策和策略进行反思,并就“党争取群众的口号”、“统一战线策略”等问题提出不同意见。中共同盟军工作失败后,河北省委干部李铁夫又在党内“独树一帜”,大胆指出;同盟军工作失败根源于临时中央的“左”倾领导,并通过对党的同盟军工作整个过程的考察,深刻剖析和批判了这期间临时中央的“左”倾路线。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改革者没有好下场。看看历史,此论似乎有理:吴起相楚,推行改革、楚悼王死,新法俱废,吴起被乱箭射死;商鞅辅秦孝公变法,孝公死,惠王继,商鞅遭车裂,灭全家;王安石应宋神宗之召变法,神宗死,哲宗继,司马光为相,新法全废。王安石退居江宁(今南京),饮恨而死…… 看看现实,好象也能找到佐证。最近就接连在报上看到两位改革者因诬告而受挫的事:湘潭市制革厂厂长、优秀企业家李绍梅,在厂里推行各项改革措施,把一个不起眼  相似文献   

13.
正春来书林绽新绿,凝聚了梅影女士心血的新作《黄庭坚:因风飞过蔷薇》问世了。作为宋四家系列小说"北宋星空下"之一,全书由主人公黄庭坚小时开始,以生动笔墨再现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苏门四学士之首、江西诗派之开山黄庭坚波澜跌宕的一生。同时,由正侧两方面入手,描写他和苏东坡、王安石、秦观、晏几道等人交往的经历,再烘托以王安石变法,以及北  相似文献   

14.
《各界》2012,(7)
早年的湖南原本是保守闭塞之地,在洋务运动中却突然开风气之先,兴学、办报、开矿、建工厂,这得益于当时的湖南巡抚陈宝箴。陈宝箴有个助手,也就是他的儿子陈三立,父子俩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朝廷革职,”永不叙用”,原因是他们在湖南率先变法。  相似文献   

15.
失败变财富     
最近听说,日本政府正在着 手构筑“失败学”,把失败 和事故作为一种知识资源,用以指导未来的生产和科研开发工作。这项工作,同样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构筑“失败学”,无疑是把失败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而研究失败,首先要正视失败。可虑的是,虽然“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尽人皆知,但是真正能冷静、公正地看待失败的人却不常见。 现在有些地方,无论是决策失误了,还是工作遇到了挫折,首先想到的是捂着盖着,不让上级知道,不让群众与闻;实在捂不住、盖不住了,也是急于为自己辩解,开脱责任。很少有人对失败的原因感兴趣,也很少…  相似文献   

16.
马立诚 《各界》2010,(10):42-45
从仁宗时代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到徽、钦二帝的“靖康耻,犹未雪”,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而这份亡国的罪状书,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着。  相似文献   

17.
元祐八年,高太后死,哲宗皇帝亲政,开始起用当年的“变法派”。不过此时却与熙宁年间变法初始之时有些不同。彼时的几位当政大臣虽然对变法持有不同意见,但彼此之间,并无多少私怨,甚至私交也还不错,因此,无论怎样在变法问题上争执不已,却仍然是“人民内部矛盾”。而此番陆续上台的执政者,却是很挟了些私怨在里边,乃视不同政见者为仇雠,总要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才好。追贬当日的政敌吕公  相似文献   

18.
徐超 《党政论坛》2009,(23):56-56
北宋时期,中国出了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大文人苏东坡,真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写的诗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被天下文人称为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连他的政敌王安石读苏东坡书,也竞拍案称奇;欧阳修吟苏东坡诗后自言自语地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相似文献   

19.
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失败”与“政府失灵”对经济活动有着不同影响 ,关系到政府职能的界定。本文依据西方经济学对“政府失败”与“政府失灵”的界定 ,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古之临川才子多。唐代诗人王勃曾写下“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的诗句,称赞江西临川地区是“才子”之乡。细细想来,倒也受之无愧。宋朝时,这里出了大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曾使王安石“伤感”的五岁能赋诗的“神童”方仲永也是临川人。还有庆历年间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大词人晏殊,明代大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