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正在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作为"人类发展的最后边疆",非洲大陆日益成为西方大国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竞相争取的合作对象——精彩导读西方大国近年来重新关注非洲、加强与非洲的双边关系,其背后的主要动因在于抗衡和遏制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扭转其在非洲影响力不断下降的态势。西方大国把对非援助当成是以自己的意志改变非洲的手段,每一笔投入都会计算政治回报。中国与非洲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而非"新殖民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于民 《探索》2007,(4):89-92
当今非洲产油国石油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依附性发展,西方大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石油的生产权和销售权,这就加剧了中国非洲石油市场开拓的难度.因此,中国在非洲开拓石油市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致力于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在非洲石油开发中实现与产油国平等互利互惠的"双赢"目标;另一方面要正视并尊重非洲产油国利用石油资源发展经济的事实,坚持平等合作,和西方大国的掠夺式开发形成鲜明对比,最终达到广泛开拓非洲石油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刘贵今 《党建》2013,(5):62-64
精彩导读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棋局中,非洲从来没有被真正忽视过。在非洲扩展软、硬实力,正是美全球战略目标的重要构件。美对非的官方援助因附加政治条件,往往"花钱不落好"。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干扰,使中非关系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国际关系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国争相举办"X+非洲峰会"。这不,继中非峰会成功举办之后,韩非、欧非、印非、美非峰会,乃至最近日非峰会也在相继上演,一时间,非洲成了大国眼里的"香饽饽"。为什么大国纷纷重视与非洲的关  相似文献   

5.
撒哈拉沙漠最近成了各国争夺的宝地。今年4月11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呼吁非洲人民捍卫撒哈拉资源。他强调,西方大国早就觊觎撒哈拉的石油、金矿、铀等资源,呼吁非洲国家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卡扎菲的话引出了人们对撒哈拉到底有多少资源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大会去年12月17日批准来自加纳的科菲·安南为该国际组织第七任秘书长,从今年元月1日起,任期5年。从而给联合国成员国特别是西方大国和非洲国家围绕秘书长人选问题展开的紧张激烈斗争画上一个句号,也使由非洲人连续担任两任秘书长的愿望得以实现。 当选联合国秘书长后,安南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并不断对通讯社和报纸记者发表谈话,  相似文献   

7.
大国在国际秩序中一直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与作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赫德利·布尔在他的《无政府社会》一书中认为,中国是他所处的冷战时期的大国,在国际秩序中发挥着大国的作用。布尔的观点代表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一种观念认识,这种认识具有以西方文明为中心、以冷战时代为背景的特点。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弱国成长为世界性大国,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前所未有。中国对国际秩序的作用与传统西方大国相比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大区别。在现有国际秩序中,中国的角色是复杂而多重的,既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害者,也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缔造者、贡献者、塑造者、维护者和改良者。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力与地位的不断提升,并且日益深入地参与和融入国际体系。其重要后果之一就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开始不断向海外拓展,并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震荡性”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中国在非洲利益及其对西方国家和非洲的影响,并对中国如何调整与优化对非战略以更好地维护与实现中国在非洲的利益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侯涛 《党建文汇》2010,(1):36-36
一个多世纪前,西方列强恣意分割非洲,演出了一幕幕闹剧,也给非洲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欧洲列强的“争夺危机” 在历史上,欧洲人对非洲充满着好奇、敬畏和贪婪的心理,但由于非洲地形复杂,入侵者们一度在海岸边停下了脚步。  相似文献   

10.
傅传耀 《当代贵州》2012,(34):57-57
非洲历来是联合国的大票仓,毛泽东有句名言: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肯尼亚议长马伦德在与我们代表团交流时说,在很多国际会议上有西方人士总问他们:“为什么你们要向东转?”非洲朋友说得直白:“因为中国不把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政治主张强加于我们。对我们支持不是口惠而实不至。”纳米比亚副总理豪西库受该国总理委托接见代表团时也表白:  相似文献   

11.
郭万超 《求是》2012,(20):64
"中国道路"的独特性,根源于中国特有的成长条件和发展环境。其一,中国的大国地位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大国和小国有本质的区别,小国可与大国结盟,依托其力量而发展,而大国则必须独立自主。其二,社会主义造成了"中国道路"与西方模式的根本区别。中国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探索现代化新道路,必然会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其三,中华文明是"中国道路"的根脉。中国是世界上惟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西方大国的综合国力出现相对削弱的趋势。中国等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但是,国际力量的彼消此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方  相似文献   

13.
<正>20多年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大国自认为在东西方较量的大棋局中不战而胜。经过二战后40多年与西方的军事对抗和政治较量,以苏联为首的阵营最终败下阵来。首先,苏共的垮台与苏联的瓦解是政治上的失败,苏共在民主这一关键性的政治问题上犯了大错。戈尔巴乔夫陷入民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16,(2)
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禁运与封锁。虽然在1950年春季西欧的瑞士、荷兰,北欧的挪威、丹麦、芬兰、瑞典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西欧的英国同中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但那时在西方大国中还没有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1964年1月27日,法国冲破美国禁令,宣布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是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我国粮食市场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银行出台的报告显示,至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约83%。亚洲、非洲和中北美的一些国家成为本次世界粮荒的重灾区。在这场全球性的粮荒中,作为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的中国,粮食市场却比较稳定。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获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翔 《湘潮》2014,(5):44-46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外交的大方向是既反对美帝国主义,也反对苏联修正主义,大力支持亚非拉新独立国家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斗争。那时,非洲是我国外交的主要阵地。这一时期,是我国对非洲进行无偿经济援助最繁重的时期,举世闻名的坦赞铁路等对非援建工程这时正在紧张施工。同一时期,国际上东西方两大阵营处于冷战时期,美苏在非洲激烈争夺势力范围。非洲国家政局异常动荡。在刚果(布),政治派系与矛盾复杂,军事政变频繁发生,在美苏争夺非洲夹缝中的中国大使馆多次经历惊险与紧张的应变奋战。那时我国驻刚果(布)的大使是王雨田,我是三秘、研究室主任。在那个年代,大使参赞,甚至一秘二秘都不懂外语,我们这些懂外语的人工作任务就比较重。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14,(4):58-59
书荐作者:李光耀出版:中信出版社《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摘录:中国领导人真的准备取代美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第一大国吗?中国第一意味着什么?中国成为第一大国后将如何看待美国在亚洲角色的变化?未来几十年,中国能否保持30多年来的两位数增长?中国会成为西方式民主国家吗?中国真的会成为第一大国吗?应该如何评价习近平?这些问题对亚洲和世界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个东方大国——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席。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一个西方大国——英国军队的元帅。 在那“左”倾思想盛行的年代里,在那国际间东西方的距离可以说是遥远得不能再遥远的情况下,他们会走到一起来吗? 回答是肯定的,他们真的走到一起来了。他们进行了跨越欧罗巴洲和亚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学术研究领域存在明显的"西方中心论"情结。然而,西方国家的学术成果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刻意制造、定向输出的伪概念、伪理论,被用来引导和塑造第三世界的发展战略,使其朝有利于西方大国的方向发展。因此,借鉴西方理论不能照单全收,以防坠入西方学术话语暗含的意识形态陷阱。  相似文献   

20.
谢双明 《求实》2006,1(3):4-6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关心印度、中国、俄国等东方大国的社会发展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曾经拥有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在历史发展中落伍的根本原因在于独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所产生的积极后果并非出自他们的主观愿望,他们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东方落后国家要积极利用这些成果;东方社会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缩短自己与西方发展的距离,共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