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最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了我驻南联盟使馆,造成人员死伤和馆舍毁坏。这种违反国际法起码准则的行径令世人震惊,这副以“人权卫士”自居而肆意践踏人权的无耻嘴脸,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同时也使很多人从“美国梦”中清醒过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进行西化的图谋由来已久、尽人皆知,国内外的民运势力就是他们的应声虫。一些去过美国的或没去过美国的人对美国的印象好像也不讲,人们对西化似乎已不以为意,可谓“好花渐欲达人眼”。恰在此时,美国把五枚导弹投向了我驻南使馆,实际是投在了中国人的心上。这就使中国人不得不思…  相似文献   

2.
柯洲 《瞭望》1989,(14)
火车是中国人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之一,它快捷而价格低廉。但是,这些年来,人们的抱怨增多了,买票难、乘车难的呼声日甚一日;问问铁路部门,他们也是一肚子苦水没处诉说。乘客骂铁路,铁路工作自然也有应改进的地方,铁路也正在进行改革;然而,造成今天铁路客运如此紧张的原因却可能是大多数的乘客们所不知晓的。铁路应更好地为乘客服务,乘客也应了解铁路的现状。这样,大约可以少一些无名火,多一些积极的建议吧! 今天就先来听听铁路部门的诉说吧!  相似文献   

3.
《民主》2021,(3)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对美国总统说,宽广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然而美国就是"容不下"中国,偏要遏制、打压甚至"折腾"中国。这究竟是为什么?过去人们从政治经济方面谈得比较多,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加以探讨。说到美国文化,首先提醒注意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这是一个宗教意识很强的国家。美国今有84%的人口信仰基督教,考察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有无宗教信仰仍是一个重要标尺。尽管"政教分离",但一个公开的无神论者参选美国总统仍然不可想象。美国宗教精神肇始于移民时代。众所周知,北美最初的殖民者是来自英国的清教徒。他们为什么出走?是因其宗教信仰不见容于本土当局;他们期待什么?  相似文献   

4.
懂得历史唯物主义的人都知道:时代会造就人。恩格斯曾经说过: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他们的特征是他们几乎全都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站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进行斗争,一些人用舌和笔,一些人用剑,一些人则两者并用。因此就有了使他们成为完人的那种性格上的完整和坚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5—446页)不无瑕疵地说,恩格斯说的正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5.
在通常的情况下,凡是作恶多端的人,受到应有惩罚后,人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活该!所谓活该者,自作自受也。 在特殊的情况下,并非作恶者,相反,倒是一些想做好事的要人,也会尝到“活该”的滋味。武汉市市长吴官正,活了四十多岁,因为挨了武汉港十五码头服务员一顿骂,才知道,原来“活该”并不只是加于恶人。因为他身为市长,改善与提高各方面的服务质量,责无旁贷,所以挨骂也是活该!  相似文献   

6.
灵山 《理论视野》2010,(12):50-51
曼德尔·克莱顿在其《英国民族性格》一书中曾写道,“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把它的过去如此完整地带人了现代生活”。实际上,这句话未尝不可以用来描述美国人与历史的关系。众多世界历史人物被雕刻在联邦最高法院建筑物上,美国历史上的每一位首席大法官,无论他们当中的有些人曾经做出过在今天看来多么荒唐的裁决,都在联邦最高法院的大厅(主走廊)中有其雕像的容身之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人与历史的贴近。当然,美国人对历史的重视并不是停留在做这些“表面文章”上,实际上,他们将历史融人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7.
黑人学者赫伯特约我去谈谈。这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他在爱荷华大学读了10年,得过四个学位。学过哲学,现在在教历史,但是他的兴趣在研究戏剧,——美国戏剧和别的国家的戏剧。我在一个酒会上遇见他。他说他对许多国家的戏剧都有所了解,唯独对中国戏剧不了解。他问我中国的丧服是不是白色的,我说:是的。他说欧洲的丧服是黑的,只有中国和黑人的丧服是白的。他觉得这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8.
柳志青,是一个有争议的人。 他,浙江大学地质系破格提升的副教授,从十八年前离开南京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到今天,一直是人们毁誉参半的一个人。 就从最近的一些事情说起吧。浙江大学地质系民主选举研究室主任,柳志青却投了自己一票。他公开声明,在他所在的研究室里,他从事这项研究工作时间最长,掌握情况最多,应该挑起学术带头人的担子。这是不谦虚吗?未必,因为他还说过,“当然,我也欢迎大家超过我。那时,我就投他一票。”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行政哲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没有学过哲学的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来说,要把行政哲学的思想内容传授给他们是很困难的事情.虽然哲学思想看起来是抽象的,但是它并不像人们猜测的那样晦涩难懂.向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解释什么是哲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思考一些公共管理中通常所关注的事.公共管理者不时地谈论起那些对他们来说非常严肃的问题,譬如,许多管理者用"哲学"这一词汇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格言时会说:"我的管理哲学就是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或:"我的哲学就是让人们参与决策过程."这些主张就是一个人与同事或与雇佣他的组织管理者(manager)之间关系的哲学化表述.有时在谈论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则并没有用到哲学这一词汇:"我在这里做事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我感到如此烦恼?""我每天例行公事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些提问就是关于一个人自身(哲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宋述晨 《学理论》2008,(3):52-52
如果用“辉煌”来形容人生的话。当然要数那些为国家民族作出过重大贡献和卓有成就的志士仁人,他们都是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我们这里要说的.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在他的平凡里却蕴含着不平凡——这就是金海林。  相似文献   

11.
这年头,人们已开始变得愈来愈注重实质内容了,流行的说法是“求实”、“务实”,这一点,从拜金王义、功利主义的大行其道上也能看出些眉目来。不过,当此之时,形式主义似乎并没有销声匿迹。其实,形式主义只要能给一些人带来名利上的好处,它就不会甘于收场。从这个意义上说,形式主义的久盛不表也是一些人“务实精神”的体现哩!河南某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国家每年投入该县扶贫资金数千万元。而这比一扶贫款却有不少的一部分转移到了该县的“形象工程”上:仅县城棕树一条街、四季桂一条街、竹子一条街等七条街造价就达八十万元;全县…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为首的驻索马里维持和平部队,现正陷入索马里内战不可自拔。美国总统克林顿最近宣布,美国决定将向索马里大规模增兵,这表明美国有在索马里愈陷愈深之势。这就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应该怎么搞? 联合国索马里行动是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怎样背离它们维和行动的初衷、陷入索马里内战的误区的。  相似文献   

13.
本期已经是我们对企业文化问题讨论的第三期。从前面几位嘉宾发表的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了许多共识,但确实也存在对一些问题看法上的不尽一致。这是探索中的正常情况。更何况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理论又是先从国外引进的,在我国企业实践的时间并不长。从一定意义上说,有点不尽一致,大概正是生气、活力之所在,正是创新、发展的一种客观条件。 北京市有组织、有声势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已有五年,本期我们邀请该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副会长郝真同志谈谈他们的情况和体会。这段时间,有许多热心的读者也参加了“热线”的讨论,我们将其中几位同志的意见摘要刊登,以供探索者借鉴。非常感谢关心“热线”和积极参加“热线”讨论的同志们!祝大家新年愉快!  相似文献   

14.
最近,国际上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美国病了,欧洲老了,俄罗斯牛了,中国醒了——起来了!"当然,这并没有全面反映当前世界各个大国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但从其"调侃"中,人们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大国的处境和动向,特别是"美国病"和我们时代的脉搏。  相似文献   

15.
1960年5月1日 ,苏联塔斯社向全世界广播 :苏联防空部队击落了美国U一2间谍侦察机 ,活捉驾驶员F·鲍尔斯上尉。华盛顿呆了!这难道是真的?但据他们掌握的情况 ,苏联根本没能力将3.3万米高空的U一2飞机打下来!直到1965年叛逃到美国的克格勃间谍巴托列斯基才给美国解开这谜。克格勃的航空专家设计出一个使U一2飞机起飞后机械失灵但驾驶员却不能发觉的巧妙方法 ,挑选出一个名叫嘉兹尼的间谍去执行任务。嘉兹尼在白沙瓦市有亲戚朋友 ,而且他熟悉飞机构造。嘉兹尼用红外线望远镜进行彻夜的观察 ,发现U一2飞机只有一个军警…  相似文献   

16.
闻名全球的麦当劳公司被企业界誉为“没有国界的麦当劳帝国”。可就是这个“帝国”也曾有过一段时间面临严重亏损的危机。“国王”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公司职能部门的经理官僚主义严重,习惯于躺在舒适的靠背椅上指手划脚,并把许多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于是克罗克下令将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都锯掉。开始时很多人骂他是疯子,后来大家才悟出他的一番苦心。于是经理们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开展“走动式管理”,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公司扭亏为盈。有趣的是,日本的一些大企业的做法与克罗克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7.
雅琴阁 《党政论坛》2010,(20):47-47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叫哈佛的小镇上,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火车上卖爆米花,以赚取自己的零花钱。其中有个十岁的孩子最惹人们注意。经常坐这趟车的人几乎都认识他,他卖出的东西总是被乘客们抢购一空。  相似文献   

18.
学学张成贵     
学学张成贵山东王学文论身份,张成贵是沈阳一个个体户。他完全可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只用把自己的美发师当好就行了。但是他不只关。!人们的头发,而且还关心人们的心灵。所以,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32周年前夕,他出资万余元举办了有30多人...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职工产生的一个思想困惑是:几十年提倡的“螺丝钉精神”还要不要?爱岗敬业还讲不讲?这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说清楚的一个问题。本期“热线”我们邀请文沐、赵庆群两位嘉宾谈谈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同时还刊发一位下岗职工母亲给本刊编辑部的来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下岗职工对他们曾经工作过的岗位尤其是从一开始就投身的岗位,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他们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下离开岗位的!从而启发和激励我们把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的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把下岗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扎实、…  相似文献   

20.
“出版家的精神堕落,这趋势比纯以赚钱为目的更可怕,更值得忧虑!”这是已故著名出版家张静庐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张静庐先生是原上海现代书局、联合书店、光华书局、上海杂志公司的创办人。从他的话里,可看出一个老出版工作者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1930年的一天,一位进了国民党上海市教育局担任书籍审查工作的“文友”来告诉他,“《我的幼年》要查禁了!”《我的幼年》是联合书店刚出的郭沫若的著作。张静庐说:“别说笑话,这本书有什么可禁呢?在你贤明的审查之下。”那人笑笑走了。第二天,那人又来了,说他有一部新稿子,请予照顾出版。张静庐略略翻动了一下,就回绝了。因为张静庐对言情作品一类低级货色不感兴趣,在他手中,不曾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