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突发事件,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事关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成功阻止了疫情的发展。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同时也以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可以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认真总结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的基本经验,不仅有利于完善此次疫情大考暴露的短板与漏洞,而且对今后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这一科学制度体系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应对疫情的根本保障,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抗击疫情的最大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防控疫情的价值诉求,多种治理手段共筑防控疫情的效能优势,休戚与共的中国精神筑起防控疫情的精神支撑。中国疫情防控中的实际效能彰显我国制度优势,使我国制度自信更有底气。  相似文献   

3.
罗大蒙 《理论建设》2020,36(3):13-19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人类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疫情发生后,我国以举国体制开展疫情防控,坚持全国一盘棋,进行全民动员,建立健全了集中决策机制、对口支援机制、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机制、资源统一调配机制等,凸显了我国强大的组织决策能力、社会动员能力、资源统一调度能力和制度执行能力等。举国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显著体现,是打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紧密结合起来,聚焦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制度体系化的发展方向。国家治理是一项极其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对国家制度的建构提出了全面性、系统性、先进性、协调性的要求。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危机,也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场突击考验。探讨中国应对重大疫情的制度优势,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当前防控工作所取得巨大成效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人民的健康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同时也给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治理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紧急关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信心,科学谋划;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应对、快速处置,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精准施策,统筹兼顾,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以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周泽龙 《理论建设》2020,36(1):5-10
当前在中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目前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充分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并从高度、力度、速度和强度四个维度得到体现。打赢这场战役的力量来源是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立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我们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利条件和可靠保障,我们必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突发事件,事关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要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就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以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中心,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精准施策、科学防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治理效能的综合优势。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为战胜疫情集中一切资源;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战胜疫情提供政治保证;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战胜疫情实施精准对策;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为战胜疫情凝聚精神动力;坚持党同人民血肉联系,为战胜疫情汇集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8.
《实践》2020,(3)
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再次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制度优势"优"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也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所验证的宝贵经验。疫情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疫情防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防控、集中力量办大事、党的初心与使命五个方面得到生动展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指引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虞崇胜 《探索》2020,(2):56-70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和治理变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充分认识我国制度体系的优势和短板,辩证看待我国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切实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赋,使我国制度体系始终处于进取和发展的良好状态。所谓制度秉赋,是指制度所持有或内含的优良品质。在某种终极意义上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取向,就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赋。这是较之建立新制度更为复杂更具创造性也更长远的制度建设工程,将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因此,需要把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航向,超越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将发扬制度优势和提高治理效能统一到提升制度秉赋上来,在提升制度适应性、包容性、共识性、自主性、进取性、有效性上下功夫,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出中国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任远 《理论建设》2020,36(2):16-21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理效能体现在广泛的社会动员能力、科研领域中协同攻关的能力,以及不断提高完善自身体制机制的能力;同时,表现在科学决策能力、平衡政府与社会主体参与能力。疫情防控的具体实践推动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理方式向精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政党和国家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制度优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20,(7)
正社会组织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主体之一。当前,广大社会组织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中明确职责使命,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工作能力,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应有的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作出了科学定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以社会慈善力量为主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20,(10)
正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威胁着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安全,几个月来,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生产遭受巨大损伤,雄辩地印证了人类确实正"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面对疫情,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有效遏阻了疫情蔓延,再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的抗疫经验也得到了多数国家的认同和借鉴。此次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生动说明一个道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唯一的、共同的家园,我们是人类命运共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进一步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指明了清晰方向。当代中国的实践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优势,而如何将制度优势"落地",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治理效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它郑重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力量之源。全会在政治上、战略上、全局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重大政治问题,开创性地提出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和必须坚持贯彻的总体要求,擘画了新时代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宏伟蓝图。全会首次提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强调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固基石,坚定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出发坚持和完善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制度体系,由此开启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20,(4):6-6
此次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对中国这个人口突破14亿、城镇化率突破60%的超大型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新考验。面对疫情的跨地域快速扩散,中国如能动员整合全国力量、与国际社会有效协同,建立一套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代协同治理模式,不仅对控制疫情有重大意义,也将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之治”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内涵、模式和取向的形象表述,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完善和优化社会治理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近来,我国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袭击。在抗击疫情的大战中,“中国之治”经历了烈火淬炼;在应对风险的大考中,“中国之治”交出了合格答卷。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之治”的优势和伟力。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20,(1):32-35
解锁"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坚定制度自信,彰显"中国之智"的制度密码。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命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深化了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为下一步发展开辟新境界、注入新动力,贡献了中国特色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