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讯     
《南风窗》2013,(16):21-21
部分小微企业暂免征"两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从8月日起,将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并抓紧研究相关长效机制。这将使符合条件的  相似文献   

2.
赵义 《南风窗》2013,(18):44-47
减税问题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涉经济增长和就业,更关涉社会的公平正义。当下,减税问题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涉经济增长和就业,更关涉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我们需要把减税问题放到对整个社会,包括政府自身的影响的背景下,深入细致地进行一番梳理,让减税的逻辑更加明确和清晰。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长期从事财税理论、财税史研究的天津财经大学李炜光教授。  相似文献   

3.
《减税与就业法》是特朗普和共和党取得的首次重大立法胜利,也是自1986年以来美国最重要的税改立法。这项税改普遍降低了企业、个人和家庭的税负。它是一项典型的保守派减税政策,充分体现了共和党的小政府理念和涓滴经济学理论。税改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同时也将带来经济不平等和债务增长,并产生显著政治影响。税改将提升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给他国带来资本外流和减税压力。特朗普政府税改既是一场重大经济实验,也是一项重要政治选择。其效果有待检验,其争议也难以平息。  相似文献   

4.
营业税改增值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税制改革目标,是实现结构性减税与结构性增税优化平衡的有效举措。在此通过对营业税、增值税优缺点的深入分析,并在试点地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继续推进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邢少文 《南风窗》2012,(15):66-68
结构性减税在实践中变成了多升少降或者干脆是只升不降,使得税负加重。在现实中,结构性减税变异为结构性增税,违背了它的初衷。如何在概念上转移民众注意力是一种"管理的智慧",在税政中,亦如是。比如,减少直接税的征收,加大间接税的征收,可以使纳税人的"税负痛感"处于"植物人状态"。在过去的4年中,为应对经济环境变化以及民间强烈的减税呼声,"结构性减税"的税改方案被推出,在概念上,它是以"减税"为导向的,但与此相悖的是,4年来,政府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民  相似文献   

6.
姚轩鸽 《南风窗》2012,(26):69-70
经济不景气,财政收入下滑,"过头税"重现,2012年中国财税体制出现的"误差"绝非偶然。减税应重在减轻纳税人的"间接税"税负,而不是直接税税负。2012年,就政府的财运而言,官员们并没有心想事成,已经持续了近20年的财政收入超高速增长趋势,从第一季度开始了下滑,从1~11月的全国财政收入数据来看,与2011年同期相比,总  相似文献   

7.
王小广 《南风窗》2010,(8):96-96
<正>2010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为调结构创造了很大的空间。首先,2010年的全球经济复苏及过去一年来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在2010年将继续显现,"保八"不在话下,就是说政府在刺激短期经济增长上不用再多使力,从而可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财力抓结构调整、促方式转变。其次,后危机时代的国际形势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李北方 《南风窗》2013,(18):2-2
上世纪90年代,当中国的经济增长进入快速通道时,经济学家们是欢欣鼓舞的。他们那时经常使用一个比喻来说明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好处:经济发展就像骑自行车,速度太慢容易摔倒,骑得快了才稳。与此同时,增长被描述为国家合法性的最重要来源。高增长逐渐成为无需质疑的道理,"保八"多年来是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无论附带的代价是什么。"自行车论"许久没有听到有人提起了,也许是因为高增长的合理性没有进一步论证的必要了。但是,这是一个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2,(1):25-25
2011年12月12日~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历年来召开得最晚的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主要方向为"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和"惠民生"。总体调子为"稳中求进"。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  相似文献   

10.
毛凌云 《南风窗》2011,(10):42-44,46
今年一季度政府财政收入增幅达到37%,中小企业对税收的贡献高达50%。在高成本时代,企业利润增长有限,为让中小企业能够生存下去,维持现有的就业岗位,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财政政策,减税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燎原 《南风窗》2013,(18):40-42
现实一再显示:绝非国家层面的一纸政策就可让"小微"减负。因为,各方利益的激烈博弈,时刻都在消解着政策落地时的实际效力。"有点像承诺给百岁老人提供免费医疗一样。"8月20日,东莞市大朗镇。当记者和康晓伟提及国家给小微企业免税的消息后,正在埋头泡茶的他,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在康看来,一个小微企业只有2万元营业额的话,甚至连员工工资都支付不起。谈话始于这项新政:2013年8月1日起,国家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康晓伟是东莞市大朗伟达制衣厂的老板,工厂位于大朗镇保安墟路的一栋民房里。作为毛织业发展重镇,大朗聚集着不少大型毛织、服装企业  相似文献   

12.
张墨宁 《南风窗》2013,(16):28-30
调整专项转移支付被认为是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也是中央政府不久前提出的盘活"财政存量"的重要手段。2013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将缩减专项转移支付作为今年推进的经济体制改革9项任务之一,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作《关于201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时,明确将逐步取消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相似文献   

13.
减税     
赵义 《南风窗》2013,(18):31-31
在当下中国,说起税,"痛"就马上成为一种整体性感受,甚至是"集体无意识"。这就是税对社会"教育"的结果。否认,或者假装不知道这一点,已经没有意义了。经济降速一来,减税的潘多拉魔盒就打开了。是的,这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无论语言如何包装,税总会让我们暴露出真实的面目,"算计"开始了。毋宁说,历史就是在"算计"中前行的吧。当年英国的国王不算计贵族,贵族不算计国王,恐怕就不会有大宪章,甚至不会有代议制。谈到税,人们总是最坦率的;谈到减税,更是如此。转型的压力谁扛?  相似文献   

14.
正6月1日,一场大型招聘会在江汉大学校园举办,这是疫情发生后武汉举办的首场高校毕业生专场线下招聘会。武汉市人社部门从报名企业中遴选了80多家企业参加,专门招聘高校毕业生。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强调"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成为热词,多次出现。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的好消息陆续传出,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缴所得税等助企纾困的政策相继  相似文献   

15.
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表现不佳,与此同时,主要经济体就业市场稳中向好、物价水平总体稳中有降,国际货币体系日益多元。特朗普政府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经济体货币与财政政策效果减弱,全球总需求不足,发达经济体陷入持续低迷等因素制约全球经济增长。展望未来,负利率的出现与扩散、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与投资信心缺失、部分国家深陷社会动荡等因素将对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将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中继续扮演主引擎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姚轩鸽 《南风窗》2011,(10):49-51
把税改等同于"减税",税改将永远只能沉陷满足于技术性、枝节性的微调,,从而自觉不自觉地逃避或悬置税改的终极目的,背离税改增进全社会和每个纳税人利益总量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7.
姚轩鸽 《南风窗》2013,(19):10-10
"减税"一词正陶醉于它的语言帝国,享受被其摆弄的无数智者的尴尬。"减税"的底气,显然来自于纳税人税负太重、过重、畸重的逻辑预设,并与"税痛"结为连襟,进而理直气壮,义正词严,鄙视一切苦口良言。岂不知,作为判定税负轻重、"税痛"大小的主体,首先应该是纳税人,其次还受主体特定的主观需要、欲望、兴趣等心理要素的左右,也受"费负"轻重、大小的影响。其实,如果我们忘记了"有钱  相似文献   

18.
工资与内需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了。会议仍然强调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明确地提出将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而增加这部分人群收入的直接手段,就是保就业,涨工  相似文献   

19.
赵义 《南风窗》2013,(7):48-49
在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经济开始告别高速增长的时候,政府要担当的首要职责即持续发展经济如何实现?经济问题,要从政治着手;经济转型,需要政府进行新一轮的"简政放权"。政府新一轮"简政放权"开始了。我们可以先简要回顾此轮改革出发的轨迹。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  相似文献   

20.
国税部门近日发布公告,明确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缴税凭证上的应纳税额和滞纳金为1元以下的,应纳税额和滞纳金为零,自8月1日起施行.国税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税务机关反映征收1元以下应纳税额时,征收成本常常会明显增高.公告的出台,不仅有利于减轻纳税人负担,也有利于降低税务机关征收成本,提高征收效率. 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一种减税举措,对纳税人而言,也是一个利好消息.可别小看了1元以下的税额和滞纳金,如果把所有的1元以下税额都加起来,相信也不是个小数目.因而,仅从纳税人"减负"角度来说,免征税所释放的减税信息无疑值得肯定.尤其是当民众听多了"加班费要征税"、 "高温补助要征税"、"发月饼要征税"等各种征税举措时,突然听说有减税消息传来,实在是有点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