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继承与颠覆     
韩寒的博文既有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又有对传统文学的颠覆,一方面他继承了五四以来文人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利用博客针砭时弊;另一方面,他颠覆了传统的文学观念、传统文学的创作模式与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2.
詹姆斯的内向化创作对英美现代文学影响深远,它转变了传统的审美取向和题材取向;他的"意识中心"理论是对传统叙事模式的创新;他为二十世纪的英美文学开辟了新的视野,使我们获得了一种传统文学所无法给予我们的全新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福柯与马克思的关系是颠覆与"承接"关系.他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颠覆,是通过知识考古学对历史规律和历史主体的否定达到的.知识考古学以历史先天取代了历史规律,以作为空的功能的陈述主体虚化了历史主体.同时,他对马克思的承接是一种批判性的承接,主要表现在批判哲学方面.知识/权利模式扩大了意识形态批判的范围,而系谱学分析对阶级斗争的替代则在某种程度上把斗争泛化和细化了.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的美的方程式是非常复杂的,但其早期创作是以日本传统和东方传统的美为根基,运用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美和表现这种美的传统技法,从精神和技法两方面来体现日本文学传统特质的。他的早期作品继承了美的物哀色彩,其笔下的女主人公集外表的古典美与心灵的纯真美于一身。川端康成崇尚"雪月花"的自然美,更注重自然美的心灵美。  相似文献   

5.
哥特式复兴是当代西方文化的景观。哥特式文化出现有其审美和文学根源。早期英国哥特式文学的发展是哥特式文化的土壤,并由此确立哥特式传统。其后,哥特式文学传统又影响了电影,从而产生了哥特式电影。而哥特式电影又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继承和发展了哥特式文学传统的要素,从而为哥特式在当代的复兴或哥特式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推助作用,并成为当代哥特式文化重要的景观之一。  相似文献   

6.
《紫颜色》中莎格人物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格·艾弗里是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中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她的性格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黑人女性的形象,继承了黑人妇女的传统的文化和信仰,她独立、自我、个性十足,并帮助其他黑人女性反抗父权制度。莎格是黑人女性反抗男性霸权和争取独立自由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文学与非文学界限日益模糊 ,文学理论对象逐渐泛化 ,文学理论研究遇到问题。这种对象泛化是由于将文学现象“视听化”造成的 ,文学理论的“文化转向”又加剧它的发展。这可以说是对文学存在的根本性颠覆。文学理论的对象仍应是语言艺术的文学 ,文学的“文化研究”应是对文学作为特殊文化现象的探讨。如果“文化研究”只是研究文学以外的东西 ,那文学理论就被排斥和吞没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消灭哲学”在本质上体现为两个递升的逻辑:首先将传统的形而上学置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基础上,从而瓦解了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自足性的幻相;第二步是深刻批判现存的社会生活本身,这是颠覆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途径。而“实践的唯物主义”就是彻底颠覆形而上学的哲学。在传统哲学终结的地方,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真正开始。在这过程中,马克思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三重变革:(1)从哲学的功能和表现形式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完成了哲学功能的转换,实现从传统理性万能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的转变;(2)从思维方式来看,马克思哲学打破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性思维模式”,把自己哲学的立足点放到了“关系性的模式上来”;(3)在历史观上,马克思哲学实现了从“平面的现成性历史观”到“历史发生学意义上”的历史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1845年,赫斯为了应对施蒂纳的挑战,写作了《最后的哲学家》,赫斯在这篇文章中通过理论与实践这对范畴构造了一种明确的历史学说,这是青年黑格尔派试图终结形而上学的最后一次努力,其中矛盾地包含着黑格尔式的历史终结论,许多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家不同程度地重复类似的努力.同样是批判地继承黑格尔,只有马克思获得了彻底颠覆古代传统的理论和实效.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先锋派以“形式主义”为旗帜颠覆了现实主义的审美霸权地位,扫除了文学共同体面临的困境,增强了文学领域的审美张力,开启了汉语写作的新的可能性。其深层动力在于审美现代性的促动。  相似文献   

11.
扬善惩恶是公安文学的传统主题.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公安文学创作,首先是在"惩恶"这一范畴作了尽情发挥,对"假丑恶"进行鞭挞和惩治.更重要的是,它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主题有所拓展和创新,特别表现在将警察还原为人,对警察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挖掘与褒扬.  相似文献   

12.
香港,世界东方这颗璀粲的明珠,在特珠的社会大环境下,不仅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而且创造了绚丽多采的文化。香港文学丰富多采,“市民文化”妙趣横生。香港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市民文化”处处无不昭示着中国旧文化的深深烙印与痕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在香港回归大喜大  相似文献   

13.
各国继承领域的不同风俗文化,传统习惯、伦理道德导致了该领域涉外冲突规范立法模式、准据法的差异性,从而为法律规避提供了可能性,本文通过对继承领域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禁止法律规避制度的独立价值分析,指出法律规避涉及的强制性和禁止性规范是禁止法律规避制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公司制度是一种容许和要求公司管理者倾其所能为股东谋取经济利益的制度。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则要求公司管理者在为股东谋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公众利益。表面看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似乎是对原有公司制度的一种违背和颠覆,其实质是对传统公司理念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它为公司制度的存在提供了新的合理性基础。我们主张公司的社会责任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公司的营利性,而是认为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当顾及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使这种营利性能够更好地为整个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和系统化的标志之一,是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不仅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辩证法的批判改造和继承发扬。本文以中国传统辩证法思想与《矛盾论》中唯物辨证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观点,试说明毛泽东辩证法是对中国传统辩证法的扬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郑振铎的俗文学史和文学创作分析,剖析他最早具有世界文学的意识、提出中外比较文学的研究,并在五四时期否定传统的声浪中,更看重向传统的借鉴,更注意新文学与旧文学的联系,形成独特的实主义文学思想和强烈的民族情结。他的新文学思想至今对我们改革开放有独特的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17.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在于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精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主张要"挈其瑰宝,绝其溜磷"地批判与继承.探讨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作家从觉醒的那一刻起,就旗帜鲜明地反叛男权意识阴影笼罩下的女性形象传统,锐意于建立女性自己的话语,颠覆男性话语霸权。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在承袭与反叛的双重变奏中却形成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局面,即它一方面呐喊出了女权主义的声音,一方面又陷入崇尚女性霸权、躯体写作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中国党建实际相结合的结晶 ,来自西方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使他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合理成分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 ,已经成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毛泽东正是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琼浆玉液才丰富和完善了他的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源于时代的发展,但又非孤立存在。它以传统教育为基础———继承传统教育几千年来的教育理论、实践的精华,又和传统教育相对立———扬弃传统教育中陈旧、单一、定式的观念,并在对传统教育的继承、扬弃中,发展、创立新的教育模式,以使教育更加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