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法制化,是中国民族法学体系的理论基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自治立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法律与民族政策的集中体现,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政权力配置大于一般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配置。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这一政策既体现了国家统一领导,又保证了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发展与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构成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完整准确地领会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族经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当家…  相似文献   

3.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特点探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重要国情和行政管理的重要特色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族自治地方与非民族自治地方在行政管理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探索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的特点,对于加强和改进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从而更好地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促进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于发展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科学体系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环境的特点行政环境是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4.
姜平 《理论研究》2005,(3):F003-F00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明智的制度选择和伟大创举。50多年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的,是一项符合中国国情、行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制度。如何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在新的历史时期使这一制度在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得到创新和发展是各级政府尤其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也是民族自治地方各级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忠实履行好人民政府职能的保障和需要,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民族区域自…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这一制度的确立,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及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出发,把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融洽地结合起来,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自治问题,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从抗战到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我国建立单一制的人民共和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将其载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并从195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民族区域自治。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左”倾错误,对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产生了冲击。至“文革时期”民族区域自治遭到严重破坏。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也遭到践踏和否定。党的  相似文献   

6.
黄木 《学习月刊》2010,(4):35-36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权,是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种民族立法自治权。它是由法律法规确认、保障和制约的权利,是民族本身固有的权利,也是宪法和法律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化。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是实现各少数民族权利的基本保障.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价值获得正当性的重要途径。现实中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虽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民族区域自治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实施十几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取得了很大成就。  首先,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任务基本完成,充分显示了我国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良好局面。自 1978年以来,中国新设立民族自治地方 63个,目前全国共有 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 (旗 )和 1200多…  相似文献   

8.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合起来的一个创造,其基本点就是在单一制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既行使自治权也履行相应一级地方国家政权的职能,既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又管理本地区的国家事务。它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一项重要的国家政治制度,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项基本制度时指出:“又如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  相似文献   

9.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组织,由于其民族特性,即组织成员构成上的多民族性、组织目标和任务的民族属性、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赋予的组织属性,呈现出明显区别于其它地方行政组织的组织精神、伦理和心理等行政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0.
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是属于国家性质的法律,但由于其解决的是聚居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的问题,所以各民族自治地方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依据当地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实施区域自治民族发展的特殊要求,优先提出立法创意,拟制出高质量的自治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