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房地产业及其调控:微观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房地产市场波动有两个本质原因:一是房地产具有消费品和资本品的双重属性,二是房地产生产周期和消费周期的巨大差异带来的蛛网效应.但是波动实现的直接动因却是预期效应.蛛网理论和预期效应注定房地产业是暴利行业,导致大部分人无力购房.政府在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虽然多次出台各种调控政策,但是效果不一.由于房价波动的本质原因没有改变,预期效应持续存在,从而预期效应的单向放大不断超过调控的效果,结果表现为房价继续上涨.因此,建议制定"城市住房保障"计划,增加土地和房产的闲置成本,调控消费和投资,降低蛛网效应影响,保障房价稳定的预期,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于房价的上涨预期强烈、信贷扩张、通胀的预期、房地产行业的自由市场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我国房地产投资性需求膨胀,房价上涨。要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房地产投资性需求上涨、稳定房价,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4,(12):26-27
<正>改革房地产税制,将房地产税培育成地方税的主体税种,遏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短期行为;对普通商品住房实行"限购、限价"政策;房地产宏观调控"去行政化",坚持市场化手段调控非普通商品住房,发挥市场配置房地产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有效抑制房价、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解决我国房价居高不下的深层次的体制与机制问题,界定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转变政府职能,制定科学的房地产产业发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1)
房价收入比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考量居民购房能力的指标,也是政府制定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基于房价收入比视角,对吉林省房价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得出近年来吉林省房价基本处于合理区间的结论,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4,(7):63-63
<正>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形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度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产业。近年来,由于房价像"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地飞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国家频频出台调控措施,虽有一定效果,但却并不显著,房价依然涨幅明显。同时也不可否认,从2004年房价开始飞涨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四轮调控政策,已显现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未来将会继续出台有力的调控政策。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文章通过对传统宏观调控理论的梳理,结合相关政策在典型城市的研究,寻找出不同宏观调控政策与房价涨幅的关系,思考当前形势下调控房价的方向,为国家制定调控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房价"双轨制"是指目前我国住房市场并存的两种价格制度体系,房价"双轨制"具有利弊双重效应:适应"渐进式"改革和不完备市场体系的需要,符合现阶段多元化社会结构解决和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有利于调动房地产商的积极性,明确政府的责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房价"双轨制"与商品的本质和市场经济原则相矛盾,在运行操作上有很大的难度,容易造成社会福利的流失和形成新的社会不公平。房价"双轨制"的政策取向是:在供需矛盾突出的体制过渡时期不能取消而且要继续强化房价"双轨制",促进住房公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增加住房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8.
正房产经纪人在美国是一个较为体面的职位。有数据表明,90%的房产经纪人都有大学学历,20%的更有私人助理。在美国房产市场较为景气的年份,房产经纪人的收入也较为可观。随着工作年限、经验的积累,美国的房产经纪人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从业多年的经纪人的年薪比医生、大学教师等还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住房问题已不仅仅是民生问题,它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社会要稳定,有必要抑制房价,特别要抑制投机和投资型需求;国民经济要健康发展,也需要抑制房价,房价下跌,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构建,特别是对于调整结构大有好处.结合哈尔滨市房价与收入关系现状进行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房价收入比系指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年平均上市房价与居民年平均收入之比。世界银行认为,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比较适当。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2000年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年均每户3.4万元,购买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需36~38万元,房价收入比为11:1,大大高于3~6倍的国际惯例。 有关讨论多集中于两个问题:房价收入比是不是衡量住房消费水  相似文献   

11.
公众预期对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发展历程经历了五阶段,各阶段公众预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并对调控政策效果产生了影响。因此,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出台必须从调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媒体与舆论的引导和管理以及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等加强公众预期管理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17,(10)
<正>近期"逃离北上广"再引热议,源于多地落户政策的密集出台。其中,武汉、长沙、成都、济南等多个省会城市或重点城市,向高校毕业生等人才伸出橄榄枝。"租房就可落户"、"先就业再落户"、"发放购房补贴"等政策频出,被形容为"抢人大战"。大学生"逃离北上广",无疑与这些一线城市的户籍政策收紧、房价高企和房产限购政策有关。一些二线城市放宽落户政策,固然能够吸引一  相似文献   

13.
住房限购政策作为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目标是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截至2016年1月22日,我国住房限购政策经历了政策提出、政策强化、政策分化三个阶段。从多源流理论修正的视角来看,无论哪个阶段的政策变迁,都是由问题源流、政治源流和政策源流三者之间的耦合所引发的,而且这三个源流在不同阶段并非孤立,而是具有一定的渐进性。但是,从近两年的实践来看,这一政策实施的效果并非特别好,在某些城市甚至进入了房价越调越涨的怪圈。为此,下一阶段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应调整政策目标使之更加科学化,构建科学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将房地产市场调控融于经济体制改革之中,从而跳出房价越调越涨的怪圈。  相似文献   

14.
最新数据表明,一季度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未见缓解,要避免经济再度推高,宏观调控必须加强针对性和精准度四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高位稳定态势,经济总量和结构关系比较协调。但与此同时,货币总量偏大,增长偏快;房价涨幅较高,特别是少数大城市房价涨幅很高;以及股市升温速度较快等问题也较突出,因而必须对货  相似文献   

15.
地价房价谁抬升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价、房价谁左右谁这一"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已经成为平抑不断高涨的房价的关节点。地价推升房价,还是房价拉抬了地价的问题一直争论无休。尤其是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之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004年第三季度下降到27.70%,相比第二季度有所放缓,但房价依然在高位上保持高幅度上涨,这一问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房价与地价的关系究竟如何?二者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呢?  相似文献   

16.
从和谐社会视角论中等收入阶层比重扩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现状特征来看,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差异与和谐的关系,制定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收入分配制度.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李新 《侨园》2013,(9):23-23
<正>在外国买房与在国内买房大有不同。笔者根据许多在海外生活者的经验,简要介绍一下如何在国外购房。首先考虑几个关键问题在海外购房,一定要考虑租售比、收入与房价比、失业率、空置率、租金回报率等几个关键问题。要对城市的购房区域进行划分,其中最关键的是该区域的人口构成、租赁和自住比、二手房的价格水平和银行对该区域房产的价值评估。这些数据代表了这套房子的真实价值,而房子本身的大小、位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3月16日《新京报》发表评论指出,一面是一二线城市房价高企、房产仍然销售火爆供不应求,一面是三四线城市库存高企、许多楼盘建设多年却一直无人问津,而且一二线城市楼市杠杆上的火热似乎正在变成了"去库存"道路上的拦路虎,为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难题更添一重难度。其实,各项楼市利好政策的出台,比如降低首付比例,提供贷款优惠等等,本意是普惠性的去库存,然而在市场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房地产价格波动很大,已经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研究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有利于各地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和经济持续有序发展。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房价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地区生产总值、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等因素对房价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房屋建筑竣工率、土地购置面积等因素对房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应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制定政策引导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立群 《求知》2012,(3):14-16
2012年是中国构筑新一轮经济增长基础的关键之年。2011年宏观调控成效预计将继续显现,房价、食品价格和物价总水平同比涨幅预计将明显降低;出口、投资增幅预计也会下降,经济增长率预计将继续平稳降低,但受世界经济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稳定经济增长水平、稳定物价涨幅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这也将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有利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新基础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