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玮 《理论导刊》2000,(7):22-23
目前,陕西经济从总体上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与东部经济存在较大差距。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不同,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增长源泉构成及主要的增长支撑点也不同。同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同,因而总合要素生产率的高低不同。在经济发展程度比较低的阶段,劳动力、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比较廉价,经济增长主要有赖于廉价的生产资源的投入;同时,经济的总量较低,经济体系内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低,企业间、部门间的内在关联度低,总合的要素生产率较低,难以使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结构调整等总合要…  相似文献   

2.
地区差距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 ,一定程度的地区差异或许会因其正面的激励效应而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得以提高 ,但差距过大则无疑会对社会稳定 ,从而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冲击。本文从地区差距的成因、地区差距的调控原则、地区差距的调控方式三个方面来论述地区差距与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于潇 《学理论》2008,(12):48-50
改革开放后国家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经济格局,但是也使区域间差距扩大,区域利益得失不均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追求正当的区域经济利益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引导各区域提高谋利认识,以利益为纽带加强区际间的分工与合作,无疑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首先对区域经济利益内涵进行认定,以此为基点,形成分析问题的理论前提,然后在理清中国区域划分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实现区域利益所面临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实际发生的经济现象,提出了区域经济利益分配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东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差距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是其根本保障。但是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状况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提高。究其原因 ,主要受到体制、收入、地理、基础设施和观念等诸因素的影响。尽快缩短东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差距 ,必须树立正确观念、借助多方力量、采用新机制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劳动力转移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表明:首先,我国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以及城乡居民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其次,产业结构变动是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收入差距会随着现代产业部门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增加而扩大;再次,收入差距也会随着劳动力在两大产业部门间的转移先扩大后缩小,即呈现出倒U形变动趋势;最后,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劳动力转移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以避免收入差距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6.
山西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西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制约因素包括:(1)产业间相对地位不协调,结构偏离度呈上升趋势,结构效益不高;(2)产业间素质不协调,三次产业间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悬殊;(3)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国际标准差距较大;(4)产业间关联关系不协调;(5)产业间投资结构不协调;(6)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内部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村经济,走产业化道路,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二是农业层次产业化,即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对整个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做到最经济、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尽力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村生态两个循环的良性化,农村各产业发展比例合理化,农村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协调化,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和农村市场经济,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农业内部层次产业化,是指广义的农业内部(即种植业)农、林、牧、副、渔等业…  相似文献   

8.
德国中小企业就业创造及其对缩小地区差距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强 《理论视野》2007,(11):54-56
地区差距成为自1990年东西德国合并成立联邦德国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颇受关注的问题,该地区差距从分布上主要是东西差距,从内容上看集中表现区域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差距。本文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在德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对缩小德国地区差距具有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这些促进了德国社会经济的比较和谐的发展,并且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朱哲 《理论探讨》2008,2(1):159-161
在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中体现着由差异走向和谐的深刻内涵.在经济发展动力方面,邓小平提出了从"收入差距论"到"共同富裕论"的收入分配理论;在经济发展框架方面,邓小平提出了从"补课式"重点发展个别产业到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理论;在经济发展布局方面,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区域经济渐次协调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都是产业不断转化和升级的过程。没有产业的支撑和产业结构的不断高级化,就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繁荣昌盛。本文通过美国政府对产业干预特点的分析,比较我国产业结构和调整政策方面存在的差异和差距,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突破之地,中西部地区面临着产业转型、竞争加大等影响,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的中小企业也承担着更多的社会和发展责任。在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小企业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经济巨大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势在必行,转型突围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不二选择,必须坚持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东 《理论导刊》2001,(6):29-30
一、产业模式选择将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矿藏,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和赫克希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似乎应围绕着这个方面做文章。此次西部大开发,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也是这一模式。实际上,建国以来,我国就形成了不利于西部发展的西部资源提供型经济和东部资源加工型经济的区位分工。西部始终被视为国内资源生产地区、粗加工地区,东部则是深加工地区。实践证明,在这一模式下的东西部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逐渐拉大,出现了所谓的“比较利益陷阱”。这是由于资源和原材料等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发展历史地形成了具有一定区域差别的区域经济格局,而这种差距的存在仍有进一步扩大化的趋势。尽管我们在经济建设中把缩小区域差距作为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但实践的发展并不象我们所期望的那样。由于黑龙江地处边远,加之在改革开放的十几年中国有企业改革的困难,使得我省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近两年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价格连续走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龙江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仍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产业布局调整的活跃初期,但就国家计委投资所的分析表明:未来我国经济东重西轻的格局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优先增长的行业优势区位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结构变动的结果仍将是强化东部地区的份额。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尚未发展到威廉姆森所述的倒“U”型的顶点,区域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不可避免。随着1998年中国经济加大了刺激内需的力度,大规模的基础产业投资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如何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关系到龙江经济发展大局的事情。我们认为在调整和制定龙江经济发展战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加薪与公平都重要赵裕凤(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近几年伴随着各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职工收入层面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持续扩大,将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上述矛盾实际上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收入分配不公,二是收入差距过大,这两个问题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收入分配不公,更多的是强调收入分配机会和过程的不平等;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更多的是反映分配结果的不平等。收入分配不公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并使这个差距不断加大。我认为收入分配不公是影响职工收入分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需要采用特殊方式和措施不平衡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通现象,即使在整个经济颇为发达的深圳市宝安区,贫富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从人均年收入看,最高的沙井镇高达6000多元,最低的石岩镇只有600元,其差额达5000多元。1994年,五岩镇农民年收入358元,自然村集体人均分配只有253元。六个行政村中,农民年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只有1个,23个自然村中,集体人均分配最高的仅有550元。其中无集体分配的有10个,无集体厂房的有5个。贫困村仍是经济发展的沉重的课题。缩小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走上共…  相似文献   

16.
对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思考高绪林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九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内的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对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和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改革开放后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日趋显著 ,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一直是国家领导、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近期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东部地区的支持 ,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将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其中产业转移作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 :梯度转移论梯度作为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别的方式 ,在区域经济学中被广泛的采用。…  相似文献   

18.
王峥 《学理论》2009,(32):34-36
发展中国家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在多边贸易体制内结成了不同的谈判联盟。通过分析多边贸易体制成立以来的谈判联盟,本文认为从宏观层面看,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程度与经济规模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结盟的主要因素;而从产业层面来看,产业的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是决定发展中国家结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经济发展路径上,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培育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问题。在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的相关统计数据,从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和要素效率的溢出效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简要分析,认为,中国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第二产业方面要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短期内缩小差距是相当困难的,中国能够缩小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的最优路径就是使自身经济更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第二产业为基础和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体制。  相似文献   

20.
张玉庆 《求知》2004,(5):15-17
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升级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三次产业构成作为宏观经济分析的重中之重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以往的研究大多注重各产业产出成果及比例关系的分析,而较少有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