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戈夫 《实践》2008,(6):41-41
通辽市地处内蒙古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是著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承地。近年来,通辽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整体要求,不断加大对文化的领导和投入力度,制定出台并深入实施了《通辽市2007-2010年科尔沁文化大市建设发展纲要》,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打造艺术精品,积极传承和弘扬科尔沁历史文化。通辽市素有"歌的海  相似文献   

2.
刘辉 《实践》2009,(11):52-53
早在2002年,通辽市委市政府就把“打造科尔沁文化品牌。创建文化大市”确定为促进通辽市全面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目前.科尔沁文化大市建设在诸多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不仅拥有了一支从事科尔沁文化建设的职工队伍,而且还拥有一支关心、支持、热爱、钟情于科尔沁文化建设并潜心研究的专家、学者队伍,成立了科尔沁文化专家委员会和科尔沁文化研究院;推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精心打造了一批科尔沁文化精品项目:科尔沁品牌意识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3.
那日苏  白巧云 《实践》2011,(10):26-27
近年来,通辽市科尔沁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科学谋划,精心安排,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科尔沁大地掀起了新一轮大发展波澜。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一户户优秀企业落户栖枝,一条条新兴产业不断崛起,一个个民生工程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4.
通辽市地处内蒙古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是著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承地。近年来,通辽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整体要求,不断加大对文化的领导和投入力度,制定出台并深入实施了《通辽市2007-2010年科尔沁文化大市建设发展纲要》,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打造艺术精品,积极传承和弘扬科尔沁历史文化。通辽市素有歌的海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科右中旗以"建设科尔沁文化旅游强旗、富裕文明科右中旗"为目标,以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全旗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日益凸显了文化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崇尚文明健康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形成。民族文化阵地强文明创建基础牢  相似文献   

6.
王舒 《实践》2014,(4):15-15
<正>近年来,通辽市科尔沁区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惠及百姓的工作理念,通过推行以"干部访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承诺办事、及时督事、阳光评事"为主要内容的"六事工作法",有效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优化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建设和谐科尔沁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干部访事,群众说事——干群关系"零距离"。规定每月第四周为31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和1001名下基层干部"访事日",并统一印发了《民情日记》,针对社区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使居民上访变为干部下访,干部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做到"三访",即重点户每月访,特殊群体随时访,节假日必  相似文献   

7.
董欣扬 《实践》2014,(3):17-17
<正>通辽市科尔沁区紧紧围绕"8337"发展战略的新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加快转型发展,积极引导、支持非公经济延伸领域,为促进科尔沁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园区建设你追我赶,民营资本纷纷注入,民企项目建设更是奋勇当先。非公经济已经成为科尔沁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推动科尔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崔文军 《实践》2006,(3):42-43
一、民族文化建设现状及重要意义早在1996年,兴安盟就提出了建设“淳朴、自然、厚重、祥和”的兴安民族文化格局,随着以阿尔山为龙头的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文化建设也随之发展。蒙元文化、科尔沁文化、绿色文化、冰雪文化、温泉文化、火山文化等具有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保障人民的文化民生入手,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力度,催生出更加系统完善的产业新业态,给兵团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十三五"期间,发展和繁荣兵团文化,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兵团精神作为兵团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提高兵团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兵团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对兵团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多出精品力作;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创新发展兵团文化。  相似文献   

10.
董新国 《实践》2007,(8):44-45
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科尔沁右翼中旗,为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出“依托资源优势.建设科尔沁文化大旗”的目标,以多种载体展示文化特色,培育文化品牌,努力使全旗文化建设走在全盟乃至全区的前列。  相似文献   

11.
杨宝珅 《实践》2009,(5):41-41
通辽市是著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承地,是著名的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曲艺之乡、中国版画之乡和中国马王之乡,也是蒙古四胡艺术之乡、马头琴艺术之乡和科尔沁叙事民歌之乡,素有"歌的海洋、舞的摇篮"的美誉。近年来,通辽市各项文化事业呈现出繁荣稳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董新国  王锐 《实践》2008,(8):52-54
一、科尔沁历史文化区 从近代科尔沁文化艺术的区域分布特征上看,有四个交叉并彼此共享的范畴: 以科尔沁"嫩秃黑"(意为牧地)为中心的地缘共享范畴  相似文献   

13.
童名谦 《学习导报》2012,(21):28-29
文化是民生事业的重要内容,民生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部署,积极培育民生文化,努力建设文化民生,推动文化与民生的融合、兼济与互促,实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
文化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软实力",它不仅是幸福民生、健康民生,更是政治民生,是文化之本、民生之魂、和谐之基。云南文化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是公共文化建设。只有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才能有效改善文化民生,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5.
朱琳 《实践》2014,(9):42-42
<正>多伦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县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方式,积极促进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惠民如花绽放多伦县委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文化大县"建设的战略目标。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创新文化投入机制,从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入手,实施"民生文化"工程。自2005年开始,陆续修建了文化公园、水上公园、湿地公园、沙地公园、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16.
陈行龙 《学习月刊》2012,(20):65-65
近年来,巴东县财政局围绕"发展型、民生型、创新型、阳光型、文化型"五型财政目标,以财政文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行方思远、财兴人和"为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文化体系,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干部职工争做"有廉正品质、有开拓精神、有务实能力、有包容胸襟"的"四有"财政队伍,夯实了发展气场。如今,巴东财政形成了机关和谐稳定、财政收入持速增长、财政支出保障有力、财政  相似文献   

17.
杨宝珅 《实践》2006,(7):40-41
通辽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打造科尔沁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大市为总的要求,紧紧围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资源优势、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中心,依托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打品牌、抓精品、促管理,全市的文化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和重大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本质上是文化民生建设之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实施,是文化民生的实现与发展。文化民生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逻辑起点与基础。  相似文献   

19.
那日苏  白巧云 《实践》2013,(10):40-40
近年来,通辽市科尔沁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贴近百姓、创新发展,努力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百姓生活,发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营造了有利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氛围。以讲堂为阵地。深入开展理论武装工作 在科尔沁区木里图镇木里图村的设施农业小区,一场关于大棚蔬菜种植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管理技术的讲座精彩开讲,台上讲得激情洋溢,台下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有“学生”向老师“发难”,相互切磋技术、探讨经验,笑声连连、掌声阵阵……近年来,科尔沁区理论武装工作积极探索理论宣讲新模式,把务虚的工作做实,聘请各类专家、学者、行业杰出代表组建了讲师库,开设了理论宣讲“市民讲坛”和“农家讲堂”,采取多种讲座方式,用实实在在的讲堂讲座,把似乎“遥远”的“理论”送到了百姓身边,把党的思想理论融入到百姓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政府依靠行政权力聘请全区近百名律师为法律顾问,并规定,受聘于政府的律师不能再为"民告官"提供法律援助。科尔沁区司法局领导曾向记者自豪地称之为"独特做法",认为律师是为政府分忧,可以直接降低上访率。由于律师资源被政府垄断,老百姓在当地要求法律援助比登天还难。(7月24日《半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