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编者按:如果我们自己不拿起笔来倾诉,社会公众又怎么可能了解律师所面的临的种种生存境地,从而理解中国律师所面临的挑战和所肩负的重任?如果《中国律师》作为我们自己的喉舌不为律师代言,谁会来颂听我们为自己所作的辩护?当然我们不会奢望一次关注、一次呼吁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们仍然真诚期待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公民与我们一道─—本刊记者曾经惊动中南海的我国首例律师“玩忽职守”案的当事人彭杰律师,平冤昭雪后已经两个年头了,许多关心他的人都向我打听这位老律师的近况。彭杰律师,别来无恙?在衡阳这座几十万人口的中…  相似文献   

2.
《法人》2008,(11):66-66
做律师到底在做什么?究竟要做什么?这是一个司空见惯却又可能常常被律师朋友们熟视无睹的问题。从本文中,我们看到浙江泽大所的主任王小军律师作出了一个很有参考价值、颇具借鉴意义的回答:做律师不仅仅是在做一种专业,而是在做一项事业;做律所不仅仅是在做一个平台,而是在做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3.
1998年参加全国律师资格考试的人数达到142500人;这是中国之最,也是世界之最。美国2.65亿人口,有80万名律师,平均每36-37个人中就有1名律师;中国12亿多人口,有律师资格的仅有10万人(其中专职律师不足5万人),平均1万个人中才有0.8名律师。律师事业的兴衰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面对这组数字之比;作为中国公民,有何感想?董必武先辈曾经一语道破律师使命的真谛:“律师应仗人间义!”可律师的风险正是在于仗义执言。14万多考律者,对律师的了解往往来自媒体,特别是香港和欧美电视片。人们往往只看到律师的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的大趋势下.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中国律师事业该怎样发展? 在中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律师事业应如何作为? 在中国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史时期,中国律师事业如何走在时代的前沿?  相似文献   

5.
央视有两档节目令不少人为之感染、为之潸然:“心连心”慰问团深入边远山区,送去欢歌笑语,让贫苦单调的生活多了一分色彩;“同一首歌”演出组远赴海外,送去温暖情谊,让离乡多年的游子多了一分温暖。以宣传我国律师为己任的《中国律师》月刊,我们曾将自己喻为为十万律师而努力的打工者,于是在看过这些节目之后,也在不断地思考着:如何让全国律师心连心?如何让心连心的律师共唱一首歌?唱什么歌?我们深深体会到:律师们为中国法律体系不健全而忧虑,律师们为业务繁忙无暇学习而焦灼。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将课堂设置在全国各地,让事务…  相似文献   

6.
重新认识法律职业:律师与社会公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卉 《中国司法》2008,(3):43-46
经过20多年的恢复与重建,我国的律师事业获得了重大发展,各项制度得以确立并逐步走向完善,律师从业人数也初具规模,律师行业的整体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长久以来在中国,作为维护私权、旨在实现其所代理的客户利益的律师,似乎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并无关联且相去甚远。然而,这一现象究竟是法律职业的共性还是中国转型期的特性?律师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究竟有无联系?从国家与社会公益的视角看,究竟应当怎样看待法律职业?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金月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每到此时人们总会回想着耕耘的酸甜苦辣。正如今日的中国律师事业经过艰辛的努为,经过法制的逐步健全,终于从嗷嗷待哺的幼儿期步入了年轻力壮的青春期,正是朝气蓬发之时。但是面对改革的大潮,中国律师又该何去何从呢?记得有位哲人曾说过:人重要的不是处于什么位置,而是走向何方。我想中国律师也正走到了这样一个十字路口。随着律师数量的增多以及质量的提高,律师的发展空间再不仅是法庭的方寸之间,律师业务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诉讼代理拓展到非诉讼的公司上市、企业兼并。投融资服务、产权重组等经济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8.
中国律师制度恢复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风风雨雨走过了20年。20年是个什么数字呢?论日算,则为7300个日日夜夜。我常羡慕一些人,他们搓麻将、甩扑克可以通宵达旦,他们可以携妻带女周游国内外,他们可以清晨傍晚在公园健身取乐……而我和我们律师工作起来则不是用日,而是用分用秒去工作,去奋斗,去献身。分不清节假日,分不清白天与黑夜。中国十万律师把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智慧全方位的献给了律师事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久的行为被颂为中华民族敬业的象征,而我们的律师岂止是十次、几十次过家门而不入呢!中国律师又走过了20年…  相似文献   

9.
1998年10日,在中国律师制度恢复20周年之际,经北京市律师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决定,对杨锡珠等2位在50年代参加律师工作且从律师岗位离、退休的老律师,对周入玺等19位1979年恢复律师制度时参加律师工作且从律师岗位离、退休的律师,授予“终身荣誉律师”,以表彰他们多年来对北京律师事业的建立、恢复壮大、发展、改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表彰他们矢志不移、献身律师事业的精神。他们是杨锡珠、程莉、周玉玺、周纳新、沈荣桓、万敏、刘述芬、杭华、杨向东、张竹天、郑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位把律师事业看得重如生命的律师,为了这个事业他舍弃了仕途;这是一位拼命三郎式的律师,从军队到地方,十几年来他在律师业打了数不清的硬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这是一位永不满足的律师,他用绵薄之力把自己所从事的律师事业一次次推向新的高峰,至今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就是“天津市优秀律师”、君汇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一马弘律师。  相似文献   

11.
荒诞的律师     
“踏平坎坷荆棘,走过冷雨寒风,我们走向辉煌和光明”嘹亮的中国律师之歌,动人心魄,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律师,我曾深深为歌声所鼓舞。中国律师,这是多么辉煌的职业;中国律师,必定会有灿烂的未来。我是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加入律师队伍的。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会,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论坛。此时此刻,我们不能忘记初创时期的蒙难与迷茫;不能忘记成长中的探索与改革;更不能忘记是新中国的三代律师共同推动了律师事业在20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崛起和腾飞。这二十年,我们与国家改革开放,社会发展风雨同行;与人民大众权利意识和觉醒和增强须臾不离;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脉搏息息相通。我们在探索、挫折的磨砺中,不断提高对责任、使命的理解;我们自律、自强的成长历程中获得了国家、社会的认同。本月焦点:风云际会“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  相似文献   

13.
蒋敏 《中国律师》2011,(9):21-21
律师往哪个方向走?如何伴随祖国的强盛迎来律师事业的大发展?这是一个我们要为自己寻找答案的问题,需要我们达成共识。在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为我们达成共识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作为一名律师。一个法律人,通过学习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我的体会是:有共识才有律师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各位律师:站在时空的轨道上,岁月从我们脚下匆匆流逝。又是一年一度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新一届全国律协常务理事会通过《中国律师》杂志向全国广大律师同仁表示亲切的慰问,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发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过去的一年,对于全国广大律师来说,是奋斗拼搏的一年,更是耕耘收获的一年。一年的甘苦,或许带给大家的是不同的感受和经验,但感受之中相同的是,我们共同播种了希望,收获了果实,拥有了成功的喜悦,我们正微笑着充满撞憬地走向新的一年。翻开我国律师事业发展的灿烂画卷,我们不会忘记,我国律师事业的改革近…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个年逾古稀的老师律,在中国律师的发展道路上,已前后走过了将近二十五年,经历了中国律师制度从建立、夭折到恢复、发展,乃至日臻成熟的全部历程。回首往事,酸、甜、苦、辣,百味俱全;喜、忧。哀、乐,应有尽有,真叫人终生难忘。也许是参加律师工作早,参加律师工作长的缘故,还遇上了不少个律师工作中的“第一”,虽说事隔多年,仍然记忆犹新。走进新中国第一批律师队伍自1953年开始,新中国在胜利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之后,已进入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新时期,经济建设需要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颁布,标志着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我国恢复律师制度十七年来律师工作的成绩。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神州九万律师欢欣鼓舞,准备在法制的春天里大展宏图。然而,沧海横流,也有暗流汹涌。时刻关注中国律师改革和发展的全国律协及《中国律师》,绝不允许任何人以“律师”之名,玷污神圣的律师事业。我们也绝不护短。认清自身的不足,有利于中国律师更快更好地发展。本刊从下期开始隆量推出“中国律师形象大讨论”。欢迎八方来鸿,期待各路高见。公元前一世纪后半期,古罗马共和国商贸发达、繁华异常,日…  相似文献   

17.
律师的效益工资是按律师个人业务创收额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工资的一种方式。目前在国资、合伙、合作律师所内部广泛使用这种工资方式c效益工资是律师体制改革的产物。正因为有了效益工资,广大律师放下了铁饭碗,捧上了金饭碗。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凭个人的奋千,努力走进了律师队伍,使法律服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效益工资的生命力能有多长?是否有其不足之处?为了自我完善章师所内部的管理机制,我们从十多年的律师所主任实践中作了深刻的反思,得出的结论是效益工资的“利”是有阶段性的,随着律师事业的向前发展,其“…  相似文献   

18.
加强律师文化建设。是当前律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都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并为其服务。因此,政治经济背景不同,则文化背景不同;社会职业不同,职业文化也不相同;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的文化传统将形成不同的律师文化。中国律师作为一个社会职业群体,在经历了恢复律师制度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建设什么样的律师文化?或者说中国律师文化应具有哪些特点?这是律师文化建设研究中面临的一项课题。笔者认为,律师文化建设要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1998年l0月,在中国律师制度恢复20周年之际,经北京市律师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决定,对杨锡珠等2位在50年代参加律师工作且从律师岗位离、退休的老律师;对周玉玺等19位1979年恢复律师制度时参加律师工作且从律师岗位离、退休的律师,授予“终身荣誉律师”,以表彰他们多年来对北京律师事业的建立、恢复、壮大、发展、改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表彰他们矢志不移、献身律师事业的精神。他们是杨锡珠、程莉、周玉玺、周纳新、沈荣桓、万敏、刘述芬、杭华、杨向东、张竹天、郑林、苟正华、侯国庆、马德昌、雷琼、李江、潘世照、蒋维正、李知新、高生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律师》2013,(1):13-15
2012年;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转承和迈进的一年,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部署。岁末年初,《法制日报》、法制网、《中国律师》杂志社、中国律师网结合年度律师行业新闻关注度和网络点击率。评选出2012年度中国律师行业新闻事件和2012年度中国律师行业新闻人物。他们是律师行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缩影,是律师事业不断前进的见证。我们力求通过这样的盘点与记录,更大地激发广大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情与活力。更好地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的职责,进一步推动国家法治化建设的进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行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