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勒斯坦民族意识是在犹太复国主义的挑战下萌发的。在与以色列的斗争过程中,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先后兴起了三次大的思潮:泛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巴勒斯坦民族主义思潮和伊斯兰化民族主义思潮,这三大思潮的发展变化揭示出巴勒斯坦人在不断受挫的反对以色列、实现巴勒斯坦人建国理想的斗争中,民族主义情绪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激进化。同时,以强巴弱的严峻现实使巴勒斯坦人的建国目标至今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思潮 ,也是一场运动 ,冷战结束后 ,此起彼伏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球 ,成为影响当今国际形势安全与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围绕着有关民族主义的几个焦点问题 ,从新的视角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包括民族主义的定义 ,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兴起的原因 ,特别是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对国际政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近代以来的哲学文化思潮流派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形成了自由主义的西化派、内部仍可分为不同派别的保守主义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派。这三个流派的形成,一是受西方哲学的影响,二是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背景。这三大派别之间的互动,制约着中国现代哲学史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一时期哲学发展的主线。这一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潮中始终如一的主体,左右着中国人民的思考和行动,最终形成了中国现代史上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兴起根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思潮,也是一场运动。冷战结束后,此起彼伏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球,成为影响当今国际形势安全与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兴起的原因,从国际体系层次来看,是冷战格局的解体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的负面影响;从国家层次来看,是有关国家民族政策的失误、历史遗留问题的后遗症和外部势力介入造成的不良后果;个人层次的原因是以个人认同为基础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发生了不利于国家稳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王凤青 《工会论坛》2009,15(1):148-149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在对基督教进行批判的同时,也肯定了基督教精神的伟大。受当时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其基督教观经历了两次转变。陈独秀基督教观之所以有如此转变,主要是因为受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科学主义思潮、文化运动中反孔思潮、民族主义思潮以及唯物史观的影响。但是由于受唯物史观的影响比较彻底,陈独秀最终确立了无神论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6.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无法避绕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民族主义的动机——挽救民族危亡,拯救百姓于水火——成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传播,并且推动马克思主义超越其他社会思潮而发展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从坚定爱国主义、批判大亚细亚主义的立场出发,到提出以民族自决、民族解放为基础的新亚细亚主义,李大钊逐步实现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从民族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上半叶,民族主义思潮已发展成当时中国诸多社会思潮中最有号召力且影响最广泛的一种思潮。它是中国人民的政治立场和文化选择,与近代中国法制变革互为表里,并制约着传统法制的现代化变革。守旧救国思潮并不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主流,代表其主流的是变革救国思潮。就发展大势而言,守旧救国思潮不断低落,日趋穷途末路,变革救国思潮日益高涨,不断加速推动着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潮之一,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前言     
根据中国与埃及两国外交学院签定的合作协议,中国外交学院于1999年11月5—6日在北京举办了《中埃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埃及方面派遣由外交部两位部长助理率领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我国外交部对这次中埃关系研讨会给予充分的重视。唐家璇部长和吉佩定副部长分别会见了埃及代表团,唐部长还接受了埃及《金字塔报》副主编穆拉德的书面采访。在5日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吉佩定、埃及外交部部长助理纳吉·埃塔里菲、中国外交学院院长杨福昌先后致辞,埃及外交学院院长(部长助理)马哈茂德·法格里也作了即席发言。他们对1956年两国建交…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在高校学生中有较大影响。其在高校中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畅销书及平面媒体的偏激诱导、软文化及商业广告的价值植入、新媒体及网络平台的的扩散作用、点对点及意见领袖的无形影响等。学生自身特点、历史原因与民族心理、高校思政工作的欠缺、国内外现实问题的困扰等是导致民族主义思潮在大学生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原因。面对大学生中的民族主义思潮,高校应采取多种有效方法.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