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发达国家也为食品安全烦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 《小康》2011,(1):49-51
所谓的"发达国家"从来就不乏食品安全事故。日本1955年发生了"毒奶粉"事件,奶粉里含有砒霜,130个婴儿中毒身亡,幸存的13400余名受害者不得不终生与后遗症为伴。美国也曾经历过香肠里有死老鼠肉以及DDT农药大面积污染的时代,而发生在2006年的"毒菠菜"事件又证明了食品安全事故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2.
近日,各媒体纷纷报道了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一些农村婴儿得了一种怪病,头部肿大、四肢短小,出生几个月后生长缓慢甚至体重减轻,经诊断为严重的营养不良综合征,有的因此死亡,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元凶竟是价格低廉的假奶粉,其中的蛋白质含量严重不足,最低的只有0.37%,用老百姓的话讲,连米汤都不如!在温家宝总理的指示下,经有关部门调查,阜阳已有171名因食用假奶粉而入院的婴儿,13名婴儿因此死亡;在当地销售的141个厂家的205个品种的奶粉中,有46个厂家的55个品种不合格,生产厂家涉及全国八个省市自治区,后全国各地又陆续发现了假奶粉。由此引起了…  相似文献   

3.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爆发,让很多媒体再次“旧事重提”:4年前,劣质奶粉事件在安徽阜阳爆发。一批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的婴儿,让国人对食品安全空前关注。  相似文献   

4.
3月1日起,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实施奶粉限购令,规定每名16岁以上的离港人士可携带总净重不超过1.8公斤(约两罐)的奶粉,违例者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继"双非"孕妇后,婴儿奶粉成了香港与内地关系的又一敏感话题。三聚氰胺事件导致的内地乳业信任危机,让越来越多的内地居民或亲自赴港,或通过水客,购买香港市面上的进口婴儿奶粉。为保障本地居民利益,香港特区政府3月1日起正式实施奶粉限购令,规定每名16岁以上的离港人士可携带总净重不超过1.8公斤(约两罐)的奶粉,违例者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据媒体报道,奶粉限购效果立竿见影,深圳皇岗、罗湖口岸过关人数大幅下降,水客的中介行为遭到致命打击,香港市面奶粉充裕。  相似文献   

5.
加一 《中国减灾》2013,(3X):26-28
<正>今年3月1日,香港实施奶粉"限带令",并有多人因违反这一规定遭拘捕,此次事件再度引发人们对国产乳制品行业质量的关注和讨论。放着遍布大陆超市和商铺的国产奶粉不买,反而蜂拥而至到香港抢购洋奶粉,以至于造成当地市场供应紧张,国人对国产奶粉质量和国内市场监管的信心缺失一览无余。婴儿奶粉是涉及子孙后代健康成长的基本食品,如果不能让举国上下的父母放心,人们只好被迫劳师动众地满世界为"祖国的花朵"找奶吃。香港"限带令"后许多人琢磨着到澳门、台湾抢购,这究竟是奶荒还是心慌?年轻父母想给孩子吃点"安全奶  相似文献   

6.
简光洲 《创造》2008,(9):38-42
三鹿倒了,因为我的一篇《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的点名报道所引来的质量问责风暴。  相似文献   

7.
Luc 《创造》2008,(9):87-87
世界上的事情总有巧合,或者说,食品安全永远是全球化问题。法国这两天也出现了一宗污染召回案,同样是奶粉,同样是婴儿奶粉,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处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速读     
《人民公安》2008,(18):7-7
“我的孩子现在不敢喝国产奶粉了,只好转喝‘洋奶粉’,可洋奶粉偏偏在这个时候涨价,这简直是趁火打劫!” ——中国大陆“三鹿”毒奶粉曝光后,北京几大超市的进口品牌奶粉调整了婴幼儿各阶段配方奶粉价格,这是继今年4月份各洋婴儿配方奶粉集体涨价后。部分品牌的产品再度涨价。对于“洋奶粉”的涨价,市民纷纷指责进口奶粉趁火打劫。  相似文献   

9.
一种奶粉焦虑正在中国的城市家庭蔓延。在现象层面,婴儿喂养焦虑在哺育伦理中展现为,观念上的婴儿成长标准与现实中的家长喂养责任之间的张力。变革的私人生活情境要求家长们审视并更新喂养责任,这与现代医疗话语与传统养育知识所定义的婴儿成长标准发生冲突。究其机制层面,城市家庭卷入市场当中,制度环境的转变乃是奶粉焦虑发生的动因。"品位塑造"与"观念生成"描绘了具有本土意涵的哺育伦理形态。而在城市家庭遭遇奶粉焦虑的过程中,消费意识形态主导的道德合法性正树立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间以来,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制,客观、及时、准确公开公布信息,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厉处分,积极采取各种有效补救措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康的决心。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深刻的道德反思和关于行政问责的思考。人们都希望通过总结和反思“三鹿奶粉”事件以杜绝,让悲剧不再重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契机”。  相似文献   

11.
诚信:科学发展的道德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鹿奶粉”事件的飓风,引发了人们对科学发展的深刻思考。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看望“奶粉事件”患病儿童时说:“在这起事件中,暴露出政府监管不力,也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现在,回看“三鹿奶粉”事件中一些企业的表现,不是见利忘义,就是明知故犯,丧失了起码的道德良知。明明知道三聚氰胺是工业原料,  相似文献   

12.
张立波九月婴儿被判入狱说来真令人费解而又令人可笑:一名全世界最年幼的囚犯是哭出来的,这个年仅9个月的婴儿只因在法庭听审时忽然啼哭,竟被法官判处入狱一个月。这件事发生在澳洲悉尼的一个地方法院。这名婴儿出世才9个月。不久前他的母亲雅苏逊抱他到一个法院听审...  相似文献   

13.
建达 《创造》2008,(9):20-20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综合各方面的报道客观来说一些地方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有了提高,这是一种进步。然而,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高度来说,肯定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不如督促政府进一步提高危机的预防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奶粉”事件,以两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被问责,给了受害者和公众一个交代。  相似文献   

15.
何颖 《公民导刊》2008,(10):24-25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再次提醒我们,加强食品的监管不是一劳永逸的,政府的责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为了广大公民的身体健康,为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人大代表正切实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从2007年的问题奶粉事件开始.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瘦肉精、地沟油、膨大剂、染色馒头、避孕药黄鳝、辣椒精、三聚氰胺、塑化剂……无奇不有.无孔不入,一次次触动民众脆弱的心弦。我们在痛批食品产业道德底线的下滑、财富观的扭曲和诚信度的缺失的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虽然食品安全法也规定了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10,(5):88-92
从沸沸扬扬的“苏丹红”事件,到令人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一段时间以来,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让人触目惊心。作为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直接关系者,我们在怀着忐忑心情的间隙,却迎来了“地沟油”。  相似文献   

18.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至今,从层层剥开的事实来看,令人震惊的是一些企业职业道德的沦丧。  相似文献   

19.
郑永年 《同舟共进》2008,(11):11-11
山西襄汾的山泥倾泻事件与河北的三鹿奶粉事件,把人们从奥运的欢乐中叫醒过来。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个能成功举办像奥运会那样重大国际赛事的大国,却不能整治这样荒唐的恶性事件并有效控制其发生呢?  相似文献   

20.
2004年的阜阳“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余悸未消,2008年,同是奶粉行业的石家庄三鹿集团又爆出一桩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与4年前炮制出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地下作坊不同,三鹿集团乃是一家有60多年历史的国家知名企业,是国产奶粉的“龙头”。三鹿奶粉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等殊荣,三鹿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奶粉产销量已连续11年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