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革命中走上文学创作路黎汝清,1928年2月10日出生在山东省博兴县八甲村的一个农民家里。他7岁入小学读书,仅上了4年学,即因日军大举南侵、家乡沦陷而辍学。此后,他白天或务农,或参加儿童团和青年抗日先锋队的活动,晚上则到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授课。稍有闲暇,他便沉迷于我国古典文学作品,先后阅读了《西游记》《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今古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历史资料的进一步发掘和亲历者回忆材料的日益增多,皖南事变成为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显著成果。1987年10月,解放军和上海两家文艺出版社同时出版了黎汝清的长篇小说《皖南事变》。这部近60万言的宏篇巨著,以其较为丰富的历史资料、典  相似文献   

3.
1939年3月,何士德到新四军军部工作,负责组建新四军教导总队文化队并担任队长。何士德到军部时,正赶上参加欢迎周恩来副主席的晚会,他唱了一支《歌八百壮士》,陈毅也即兴唱了《马赛曲》。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陈毅感慨地对周副主席说:"我们新四军应当有支军歌!"周恩来说:"好呀!你是诗人,你就写个歌词吧!"陈毅慨然应允,并商定由何士德谱曲。1939年7月1日,军部文化队请军部首长听唱、审定军歌。大约中午时分,项英副军  相似文献   

4.
黎汝清的长篇历史小说《皖南事变》发表后,在文学界、史学界中都引起了较大反响,许多报刊作了评介。大家都认为小说用文学形式反映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不乏精彩之篇,并有独到的见解,取得了较好的文学效果,说明作者对此付出了大量劳动并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就小说及其《代后记》中涉及的一些历史研究等方面的问题,文学界和史学界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一、革命历史文学创作和史学研究的关系问题黎汝清在其小说《代后记》中,就史学研究和文  相似文献   

5.
我刊2004年第2期发表了晓农同志的《捐躯朝鲜的两名志愿军军长》一文,其中提到蔡正国的事迹。原志愿军第五十军战士申春在军部遭敌机空袭之时正参加该军一四九师的干部集训,距军部约3公里。近日,申春同志寄来此文,记述了他所知道的蔡正国的牺牲经过。  相似文献   

6.
每月要事     
1925.3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1927.3 上海工人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参加的中央特别委员会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经激战占领上海。 1937.3 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 1939.3 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到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央关于向敌后发展的指示。 1940.3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三三制”。  相似文献   

7.
部队作家黎汝清继创作历史小说《皖南事变》之后,又于1989年推出《湘江之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大悲剧》(以下简称《湘江之战》)。作品以文学的形式描写历史悲剧,自然引起不少读者的兴趣。人是历史舞台的主角,历史体裁的小说自然少不了写人。在《湘江之战》中,作者用自  相似文献   

8.
最近,秦锋同志(他亲历了“皖南事变”和“赤石暴动”)寄给我一本黎汝清同志写的长篇军事历史小说《皖南事变》。读完后很受启发教育。这本书,对皖南事变这个尚存争议的重大历史题材,作了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用文学艺术的彩笔,再现了那时惊心动魄、悲壮沉痛的历史场面,构思新颖,发人深思,在史学和文学上都取得了有  相似文献   

9.
1939年6月,我奉命调到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任《抗敌报》编辑。军部驻皖南泾县云岭,政治部驻云岭附近的汤家村。宣传部有10多人,部长是朱镜我,大家都相处得很和睦。当时,我除了编《抗敌报》之外,还要帮助军部直属政治协理  相似文献   

10.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年第 1期刊登了写于1994年8月8日的拙文《新四军新军部何时成立》,现根据近来所见材料,对拙文作几点补充。 新四军新军部成立于1941年1月25日的根据,除拙文已提到《陈毅代军长就职演讲》、陈毅《论皖南事变及新四军的态度》、赖传珠《抗战四年来的新四军》三个外,还有三个:  相似文献   

11.
一 赖少其,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大师、新兴版画运动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赖少其参与“新版画运动”,在广州成立“现代版画研究会”和出版《现代版画》刊物,被鲁迅誉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1939年10月,赖少其风尘仆仆来到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他的到来受到很高的礼遇——新四军军部专门组织了官兵列队隆重欢迎。  相似文献   

12.
皖南事变令周恩来痛心疾首,他在《新华日报》上写下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声讨。不久,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整编全军,继续坚持抗战。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四军新军部成立的日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第573页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173页都认为是1941年1月28日,其主要根据是陈毅为纪念中共成立20周年而发表的《论建军工作》一文(刊登于1941年7月10日华中局出版的《真理》创刊号上),该文说;“自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当机立断,于一月十八日任命新四军军政首长后,新的军部于一月二十八日宣告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7册第89页)笔者认为,该文是不足为据的。陈  相似文献   

14.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随后,新四军和活动于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部队被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共9万余人。新四军军部机关在后勤方面设供给部、卫生部和军工部。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的反贪污浪费,正应了陈毅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引用的孟子的一句话:"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现在的弱点就是浪费公粮和乱用钱"重建军部后的新四军,既要抵御十几万日伪军的  相似文献   

15.
黎汝清在《关于‘皖南事变,创作经过答编者问》中说;“我在1964年9月,开始写提纲,便自认为已经把握了皖南事变的来龙去脉。”“我自认为弄得一清二楚才动笔却是实情。”还说:“……我有充分的信心,我觉得皖南事变不存在难以解答的问题。”并说他创作历史小说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标准是“实事求是。说真话,露真情,求真理,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不是作家、也不是历史研究人员,只是皖南事变中突围幸存的一员。《皖南事变》小说看过两遍,有几个问题不敢与作者苟同,特提出来向作者请教:  相似文献   

16.
谢廷斋(肖岗)同志的回忆录《从江南到延安》一文,翔实地反映了南方九省区(包括广东、福建、闽粤边、浙江、江苏、湖南、广西、上海和苏南)党的代表团,在古大存同志率领下,从皖南新四军军部出发,历经敌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赴延安的情况。各省区的经历有所不同,但各代表组的经历是共同的,故推荐此文供福建党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物简介:陆诒(1911-1997),生于江苏省上海县鲁汇镇(今属上海市闵行区),曾就读于上海私立民治新闻学院,1931年8月进上海《新闻报》画刊编辑室实习。历任上海《新闻报》、《大公报》记者,汉口、重庆《新华日报》编委、记者,上海《联合晚报》、《联合日报》编委、记者,香港国际新闻社主任,香港达德学院新闻专修班主任,香港《光明报》主编。他曾访问过国共两党高层人物、高级将领及各界知名人士。  相似文献   

18.
李子芳烈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过去我和他不熟悉,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团开往皖南,一九三八年一月,军部派李子芳同志带领有一、二十人的服务团部队,和我们一起出发北上,在到达皖南后他就回军部了。所以,我谈的是一九三八年一月他在南昌和我们一起北上到达皖南的这段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初到古田的一天下午,军部传令兵送来一卷文稿,外附朱军长亲笔书写的一张便条:"宣生同志:请你替我刻《新游击战术》的蜡板,五天内付印,是盼。朱德1929.12.15"我当他送错了人,传令兵说:"不错,朱军长叫我送给军政治部宣传科长。科长,你就收下来吧。"  相似文献   

20.
甘志刚 《党史文苑》2006,2(1):45-46
今年103岁的夏征农是目前健在为数不多的新四军领导干部之一。1919年,他作为小学生代表参加了“五四”运动,1925年,他作为高中生代表参加了江西省学联发动的支援上海“五卅”惨案的活动,当年就考入南京金陵大学。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回家乡丰城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参加南昌“八一”起义。大革命失败后,受党的指派到上海,一边在复旦大学读书,一边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左”翼后期领导成员之一。抗战爆发后,他受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指派带领一个演剧队来到江西。新四军成立之后又到皖南军部,担任民运部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