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学长期关注他者和他异性;其他本体论以不同方式进入当代艺术,因而许多艺术家得以直接接触到不同于西方的各种他异性和知识。翻译为各种本体论他异性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可能,但这二者都是不完整的,这为进一步翻译提供了空间。全球范围内各种当代艺术与人类学的交流,需要超越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非均衡解释学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代艺术与人类学之间交流对话中的细微差异、重复和误解。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实践的伦理追问是指导社会治理的前提。社会治理他者所指为社会和社会多元主体,社会治理的他者伦理问题据此有两个面向:一是需要考虑他者的需求,从伦理角度考虑治理行为的正当性,省思复杂社会治理关系背后的伦理意蕴;二是确证社会治理中多元社会主体的他者地位,承认他者的存在,与他者合作共治,并能够在社会治理过程为他者负责。社会治理他者伦理的基础在于社会诚信,实现目标是社会公正,具体涉及社会治理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商谈伦理、责任伦理、制度伦理与发展伦理。社会治理的他者伦理问题在理论层面提供一种学科交叉的视角,实践层面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3.
仲夏 《中国减灾》2011,(4X):14-15
<正>从大草原到央视直播间,不变的是他对信仰的追寻;从十年前的《痛并快乐着》到新书《幸福了吗》,他犀利依旧;从绿茵场上的青涩小伙到四十不惑身为人父,他扪心自问幸福的真谛。白岩松,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思考者、共同成长者。在新书签售会上,他说:"时  相似文献   

4.
“谈心亭”开设一年多来,得到了广大残疾朋友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支持。特别去年第7期“编者按”刊发后,“谈心亭”跳出了以铅字坐而论道的框界,谈心活动已在全国的读者和求助者之间迅速活跃地开展起来。在杂志上刊登复信的张买政短短3个月里就收到全国各地的交友信83封;求助者潘国芳得到17位朋友的相助;“谈心亭”为未留通信地址的复信者收转近50封来信,也收到很多感谢信。从这些信中,我们欣然地看到通过谈心,不少求助者的痛苦在减轻、在化解;相助者的真情赢得了友谊和理解;其他读者朋友也受到启发、得到了教益。为了进一步交流谈心的体会,也为了满足一部分来信者的请求,我们选登了一些,相信它对朋友们也会有所启示、有所帮助。 这里也刊出了去年第4期求助者潘国芳的第二次求助信。收到他的第一封来信后,我们曾与当地残联组织沟通,并以多种方式一心想帮小潘脱离痛苦;小潘也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7封相助信,可是,目前他仍然处在痛苦中呼救。希望读者朋友和我们一起为他出主意,帮助他寻找化解痛苦、解救自己的办法。人间需要爱、需要理解、需要相助!  相似文献   

5.
正在西方艺术史上,有两个人的嗓门很大,一个是贡布里希,一位认真严谨的修史者,五十多年前他正襟危坐地给我们写了一部端庄的《艺术的故事》,这本书至今仍是指导我们这些门外汉进入艺术殿堂无可替代的西方艺术指南;另一个是大卫·霍克尼,英国画家,热衷于同性恋绘画、拼贴摄影和歌剧舞台设计,罔顾我们藉由《艺术的故事》积累起来的长达五十多年的敬意,用他的《隐秘的知识》朝贡布里希  相似文献   

6.
<正>守正创新者进,知常明变者赢。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给我们指出了媒体融合的方法论,他说,要"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为我们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只有把握这"三个下功夫",才能顺应时代的大潮,把媒体融合推向更加深入。近年来,苏州广电在  相似文献   

7.
擎红盾者──东兴经济开发区工商局长徐瑞雪访问记师小玲,杨建云他紧紧巴巴地安排了时间,多数是我们坐在他的车里跟着他跑,而他则在那些零零碎碎的时间里,滔滔地话说工商,我们就不由自主地听了“进去”。他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政府宏观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政府...  相似文献   

8.
李大章同志是中央统战部的老部长,他虽然在统战部部长的岗位上工作不到一年时间,但他谦诚练达、虚怀若谷的领导风范,踏实细致、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平易亲和、朴实厚道的为人品格,给我们统一战线工作者留下了永远的记忆和怀念。  相似文献   

9.
年近八旬的老教授、語言學者、比較文學家梁容若,在離别他的故乡三十三年之後,由於思乡情切,寻親心急,終於歸來了。梁教授是於去年六月二十一日由美國飛囘北京的;不久,他就毅然作出了在祖國定居的决定。記者蒙梁老接見長談,現將談話稍加整理,以饗讀者。  相似文献   

10.
近日广东教育出版社专人送来《改革开放中的任仲夷》一书,并邀我参加5月26日为此书发行的座谈会。由于身体不适,我只能写几句话,作为一个发言吧。任仲夷同志在大学读书时投身革命,是一二&#183;九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我们有过十分相似的经历,然而我们之间过去并不熟悉。八十年代初期我在中央组织部工作时,虽同他有过接触,但对他的认识多来自他人之口。大家最早称道他的一件事,是关于张志新的平反。1977年3月,任仲夷调辽宁省委主持工作,其时,“两个凡是“的影响还相当大,他顶住压力,在揭批“四人帮“的过程中,积极平反冤假错案,反对“两个凡是“。他佩服胡耀邦为平  相似文献   

11.
生态暴力的实质是自我将作为他者的自然绝对化,以极端的行为方式导致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失衡。要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要求我们对西方传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观点加以再反思与批判,实现从传统的“我-它”本体论模式向“我-你”本体论模式的转向,而且需要从政治实践层面综合各种力量开展对话与合作,彻底实现他者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他为海南开发建设所作出的伟大贡献。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主要倡导者和决策者。他生前虽然仅于1960年来到海南岛视察过一次,但他的名字却与海南紧紧联系在一起。从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到今天,时光已过去26年。这  相似文献   

13.
王静 《理论月刊》2012,(5):153-155
20世纪初,随着现代化交通方式的转变,城市移民打破空间的限制加入到与本地人的资源竞争中,并成为土著眼中的"他者"。一方面土著通过强化外来移民的异质性和他者性,用异质界限或者边缘来区分彼此;另一方面,城市移民遇到困难和遭到排斥的时候,其潜在的外乡"他者"意识不断强化,土著与移民从而表现出了一种区隔和竞争的关系。作为土著眼中的"他者",城市移民的异质性只能在公共空间中创造新的族群空间,即共同精神才能消解"他者"形象。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老祖宗流传下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名叫“大禹治水”:有一年洪水泛滥成灾,鲧采取堵的方法治水,水没治好,自己落个身败名裂,他的儿子禹改用导的方法,结果水治成功了,受到人们的爱戴。堵者,逆客观规律而行必败;导者,顺客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哲学中有无本体论问题,我国学者是有不同意见的。举其有者,我们以张岱年先生为例。他在1981年再版的《中国哲学大纲》一书中,肯定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本根论”相当于西方的本体论。近年来,他又发表一系列文章对他的观点作进一步的论证发挥。举其无者,我们以张东荪先生为例。他在三十年代提出过“中国无本体哲学。”他还从言语构造方面对中西哲学的不同形态作过比较研究,其中也提到西文  相似文献   

16.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以身殉道的哲学家。他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他乐于与人交谈、劝人从善,并以此为己任;他忠于自己、不畏强权、捍卫正义并为此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追求真知,是真理的绝对忠实者。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不光是一种理论探讨,更是一种人生实践,他的人生与他的道德哲学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7.
"自者"和"他者"构成关涉生活中的艺术的两个群体,也代表着研究艺术问题的两种视角。"自者"视野中的民间艺术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反映着其理想、愿望、情感。而"他者"往往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呈现在其眼前的是"自者"审美态度、审美情趣的反映。结合中、日、韩等国的相关个案,围绕"自者"和"他者"对生活中的艺术的理解加以阐述和分析可知: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他者"的艺术表述可为此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如"他者"过多介入,让生活中的艺术活动远离生活语境而进入到以艺术审美评价或艺术商品为中心的现代知识语境,其本质意义又会发生改变,成为"再造的生活艺术"。  相似文献   

18.
自1990年陈世光调入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任职以来,我们常有工作上的联系与协作。他文质彬彬,话语不多,但办事实在,考虑周密。不久,得知他的水彩画连连入选全国美展,于是我认定他是一位出色的西画家;又过几年,频频见到他中西结合的水墨动物画,尤其画马颇有艺术个性,这在当下画马者林立的状况下更为不易。其作品流泻出耐品味的书法意趣和笔墨气韵,而且与造型传神相融合,实令我刮目相看。在当代中国,兼长中西绘画者大有人在,然而像他那样深入把握中国画审美物质,乃至达到痴迷程度的,却并不很多。在与他长谈并览读了大量作品和相关资料后,我才明白此中自有渊源。  相似文献   

19.
赵辉 《台声》2014,(7):92-94
<正>骆以军,外省二代、吃素的胖子、大故事匮乏者、偷故事的人、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中的梦游者,这些元素皆构成了他身份的N分之一。梦里寻梦是骆以军的书写美学,那些犹如都市梦游者呓语般的文字,也使他成为台湾五年级(指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书写者中最有趣、最好玩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20.
<正> 七十多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杨昌济,针对旧中国“以贫为患”的国情,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呼号:“人民富足,则国力充实;人民穷蹙,则国力虚耗”。为此,他极力主张“一家之人,咸勤厥职”,造成“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的社会环境,最终培育中华民族“人人有独立之精神”,“铸成独立之国势”。杨昌济这些远见卓识,概而言之,叫做打破家庭“小锅饭”。在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认真研究杨先生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打破“大锅饭”,无疑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