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化脓棒状杆菌病的诊断阎兴民达能太哈斯巴图杨淑英李玉霞(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兽医站750300)胡久明樊贵忠刘洪直王新杰(阿拉善左旗综合养殖场)棒状杆菌病是一种以某些器官组织发生化脓性或干酪性病理变化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国内有关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报道居多,...  相似文献   

2.
1998年12月,甘肃省肃北县马鬃山镇238峰骆驼相继在颈部、肩部、腿部等处肌肉或淋巴结发生脓肿,经病原检验和动物试验,并结合流行特点,综合诊断为假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骆驼脓肿病。1 流行病学调查1998年12月,马鬃山镇明水村某养驼户饲养骆驼60峰,其中15峰骆驼体表多处发生脓肿,同村相邻养驼户的223峰骆驼也相继发病,死亡28峰,发病率为9.20%,致死率为11.76%。据资料记载,该地区在60~70年代曾发生该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后通过自制假结核棒状杆菌菌苗免疫,控制了病情,近20年没有…  相似文献   

3.
化脓棒状杆菌常存于动物粘膜表面,可引起多种动物的化脓过程,特别是侵害牛、绵羊、山羊及猪,主要引起化脓性肺炎、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乳房炎以及其他各种化脓病灶。在许多情况下,本菌可为继发性侵入者。在我国一些地区所发生的骆驼“脓疱病”病例中,有的分得假结核棒状杆菌,有的则分得化脓棒状杆菌。至于由化脓棒状杆菌所致绵羊的脓毒症,则较少见。兹将所遇一例的细菌学检查情况报道如次,供参考。 某实验动物场,饲养有绵羊、山羊各数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保山地区的山羊普遍流行以体表淋巴结肿胀、化脓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对该地区4县1市的33群山羊调查,感染率为7%~40%,且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从采集的病料中共分得13株伪结核棒状杆菌,并对病原菌的形态、培养、生化特性进行了鉴定;用纯培养的菌株进行了药敏及致病力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伪结核棒状杆菌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根据伪结核棒状杆菌16S rRNA基因的特异性保守核苷酸序列设计2对引物,通过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伪结核棒状杆菌可视化LAMP现场检测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本实验所建立LAMP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62℃1 h。利用该方法检测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山羊和绵羊常见的15种细菌的DNA样品,结果显示仅伪结核棒状杆菌检测为阳性,其他细菌检测为阴性。该方法对阳性质粒标准品pMD19-Cory的最低检出浓度为4.7 copies/μL。应用建立的LAMP方法和普通PCR方法对128份山羊皮下脓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LAMP方法和普通PCR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21.1%(27/128)和20.3%(26/128),2种检测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9.2%(127/128)。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的优点,为山羊和绵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的可视化现场快速诊断提供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同时检测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3种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菌,选择针对这3种病原的特异性引物,经条件优化后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以上3种病原菌的三重PCR方法,评价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检测了临床样品。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三重PCR方法仅对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隐秘杆菌这3种目的病原菌DNA产生阳性扩增,对大肠杆菌等其他9种微生物的DNA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该方法同时显示较高的敏感性,对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基因组DNA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0×103、1.1×103和6.7×102copies;对3种病原菌菌液的检测下限分别为8.7×102、1.1×102和5.1×102CFU/mL。该方法能从临床样品中检测到相应病原,其结果与单一PCR方法一致。本研究中建立了同时检测山羊皮下脓肿主要病原菌的特异和灵敏的三重PCR方法,为该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有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调查达州、广安、攀枝花、巴中、资阳等四川省主要山羊产业区内的山羊皮下脓肿病的流行病学和致病病原,并对临床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评价,以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厌氧和常规培养条件下从临床病例中分离细菌,结合细菌的菌落形态和细菌生化特性分析,通过16Sr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细菌鉴定;测定分离菌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判定其毒力强弱;使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病以1周岁左右的母山羊在春秋季发病为主,发病率为8.36%~11.27%,平均发病率为9.44%;分离的主要致病菌是伪结核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伪结核棒状杆菌xw2株的LD50为107.5CFU/m L,金黄色葡萄球菌xj5株的LD50为109.7CFU/m L;药敏试验发现这两种分离菌的耐药现象比较普遍,对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但20株伪结核棒状杆菌菌株对环丙沙星、利福平、头孢噻污的敏感率均≥85.00%,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的敏感率均≥85.71%。  相似文献   

8.
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aseous Lymphadenitis)为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多侵害淋巴结,形成脓肿,脓为干酪样。病原为假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Nocard氏于1888年首先从牛皮疽病例分离到本菌。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特别是澳大利亚、阿根廷、新西兰、南非和美国东部较为严重,欧洲、北美亦有报道。我国广东等地也有此病发生。主发于绵羊,小羔羊很少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双峰驼喉蝇蛆病是由狂蝇科喉蝇属的骆驼喉蝇(Cephalipinatitilator)的幼虫寄生于骆驼的鼻腔、咽喉等部所致,给养驼业带来较大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治该病,1995~1997年在研究双峰驼喉蝇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快速检测牛布氏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根据GenBank中的布氏杆菌OMP31基因序列(JF918757)及副结核分枝杆菌ISMav2基因序列(AF286339)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鉴别检测牛布氏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双重PCR方法。经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别扩增出602、246bp的特异性牛布氏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DNA目的条带,作为对照的双芽巴贝斯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弓形虫、链球菌、牛放线菌的DNA及其混合物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牛布氏杆菌与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92和2.51pg;牛肉样品中人工污染的牛布氏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6×104和7×104 CFU/mL。该双病原检测体系的成功建立为牛布氏杆菌病及副结核病的检测、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副猪嗜血杆菌(HPS)的血清学诊断方法,通过探索HPS荚膜多糖产生的最适体外培养条件,提取了HPS血清5型菌株的荚膜多糖(CPS),并以之为抗原分别建立了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间接ELISA两种抗体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符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良好,但ELISA的敏感性是IHA的5~10倍,二者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分别为79.7%、55.2%和65.3%。用这两种方法检测了320份临床送检猪血清,IHA和ELISA的阳性率分别为40%和59%。结果证实,这两种方法适用于不同实验室条件下HPS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幼驹棒状杆菌病又称传染性支气管肺炎。临床特征是喘鸣、高温稽留、双目失明。多危害2月龄以下幼驹,治疗效果不佳。其病理变化以肺脏化脓为典型病变。病原是马棒状杆菌(Corynbacterium equi)。 我场于1972年首次发现本病,间隔四年后于1977年再次发生,延续到1982年。六年来,共产驹156匹,发病47匹,死亡29匹,康复18匹。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兔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 cuniculum)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或兔传染性鼻炎,其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通常存在于健康兔的上呼吸道及消化道内。当家兔抵抗力强,外界环境良好时,不易致病。当外界环境恶劣,饲养管理不良,家兔体质差,抵抗力减弱时,此菌乘机活动,引起发病。统计资料表明,该病是引起9周龄至6月龄的兔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为了预防和治疗目的,必需做出生前或病前诊断。煌绿滴鼻试验是多种:日刊介绍的诊断兔巴氏杆菌病的一种方法。《中国兽医科技》(原《兽医科技杂志》)1982年第11期刊登宋兆敏的《煌绿激发试验引起死亡初报》(以下简称《初报》)的文章,对煌绿滴鼻进行了否定,使兽医临床莫衷一是,不知其可。工作的需要,要求我们做兔巴氏杆菌病生前诊断、病前诊断、所以对《初报》进行了研究、推敲,认为其所谓“假阳性”理由不能成立,致死滴鼻兔不能排除药物以外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与动物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蔓延。据初步统计人畜共患病为439种,其中传染病277种,寄生虫病162种。每年仅狂犬病就死亡15000人。我国人与动物共患病也流行严重,军兽大(1984)对全国28个省、市、区进行了调查,发现196种人畜共患病,其中传染病105种,寄生虫病91种。1981年全国就有7000人死于狂犬病,1979年全国有活动性结核患者达700万人。动物结核病更为严重,如哈尔滨市奶牛结核病感染率竟高达70%;乙型脑炎、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弓形体病等也严重地危胁着人畜的健康。造成人畜共患病流行的原因颇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基层、边远地区缺乏诊断设施和检验手段,病料保存、送检困难,致使病性难以确诊,易造成疾病流行。急生产所急,为基层检疫创造条件,我们于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红河州于1988年首次发现猪群弓形虫病爆发流行,并分离到弓形虫。近年来,本病危害日趋严重。为查清其流行情况,我们于1990~1991年,用间接血凝法(IHA)对全州13个县(市)区进行了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伪结核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pseudotu bercu losis)多侵害羊局部淋巴结 ,在体表和内脏形成脓肿 ,因脓汁呈干酪样 ,故将其引起的疾病称为干酪性淋巴结炎。陕西杨凌A公司和B公司羊场的部分山羊患有一种在颈部形成较大的脓疱、触摸有坚硬感的疾病。为了探明病因 ,对其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病料 :采自陕西杨凌A公司和B公司羊场患病羊脓疱的脓汁 ;ATCC1 94 1 0标准菌株 :山东农业大学赵宏坤教授馈赠 ;小白鼠 :购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健康山羊 :购自杨凌农贸市场 ;试验所用各种培养基按…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奉节县自1992年以来,连年发生畜禽猝死症,经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病料进行细菌学、毒物学等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李氏杆菌病。1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症状1992年2月至1998年4月,重庆市奉节县寂静乡的东岳村一、二和六社连续发生畜禽猝死症,七...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长春市某鹿场从 2 0 0 1年 3月开始 ,发生一种以体表淋巴结化脓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 ,此病发病率高但病情发展迟缓。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细菌学检查 ,确诊为伪结核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感染。1 流行情况2 0 0 1年 3— 5月 ,当地空气干燥、多风多沙 ,后因下雨天气突然转凉。在这期间鹿群陆续发病 ,先是少数鹿精神沉郁、离群卧地不起 ,体表淋巴结逐渐化脓肿胀 ;继而全鹿群散发 ,多数发病鹿仅见淋巴结肿胀 ,少数伴有腹泻和干咳。成年鹿死亡率不高 ,但许多仔鹿出…  相似文献   

19.
鼠棒状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孙以方张文慧(兰州医学院730000鼠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kutscheri)是仅寄生于实验大、小鼠的常见致病菌,多以隐性感染形式存在。虽然鼠棒状杆菌不是普通级小鼠必须排除的细菌,但当机体受到其它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20.
西藏八一镇雏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调查佘永新(西藏农牧学院林芝860000)近年来,随着西藏地区养禽业的迅速发展,禽病的流行亦日趋严重,其中以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霍乱为危害当地养育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特点是具有高度传染性和死亡率,常呈毁灭性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