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职工持股制度在西方经过长期历史沿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制度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福利创造较高价值.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完善的法律规制,在持股形式、资金来源、职工股流转等方面均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在介绍职工持股基本制度的同时探讨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完善我国职工持股制度。  相似文献   

2.
职工内部持股制度,是指公司职工作为劳动者身份之外还以各种形式成为公司的投资主体,直接参与公司管理、经营决策、利益分享以及责任承担的公司股份制改造的一种途径和实现民主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这一制度在我国最早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为与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相适应,职工持股已成为我国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发展时间不长,还很不成熟,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需要进行各方面的实践探索,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规范的职工持股制度.  相似文献   

4.
陈静 《行政法制》2001,(1):46-47
职工持股不失为搞活我国国有企业的一条思路,它有利于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造成的“代理人”问题,能为企业职工的主人地位提供权利基础。但是,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此类问题的规范尚不够完善。公司法对职工持股制度未作明确规定,各地的做法不一。存在诸多矛盾。自92年起国务院开始规范职工持股,以文件形式作出过多次规定。但由于效力低,修改频繁,导致实践中强制职工入股,无偿送股。甚至以股利分红形式的非法集资等不规范行为出现。冲击了金融市场,使得决策层从1993年起严格控制内部职工股的发行规模与范围。  相似文献   

5.
公司职工持股可以激励职工,提高职工工作效率,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发达国家职工持股制度发展日趋完善,起到了调节社会分配和社会福利的功能,而我国由于立法和相关政策不完善,导致公司职工持股进展缓慢,劳资纠纷频起.我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职工持股经验,加强立法,培育专业的持股管理机构,大力发展职工信托持...  相似文献   

6.
职工持股会法律性质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立专门的机构对职工持有的股票进行统一管理是各国通行的做法。我国目前实行的职工持股制也多设立了职工持股会,但其性质不一,难以界定。本文认为,引入信托制度,将职工持股会定位为信托机构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职工持股制度是在西方经济理论和美国员工持股实践的启示下以及认识到本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端开始的,由于还处于探索阶段,我国实行的职工持股制度在法律法规和外部环境上都缺乏相应的支持。本文针对我国职工持股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完善该制度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内部职工持股在我国已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目前在企业改革中通过多种形式实现职工持股的企业越来越多,在现实中已经逐步成为一种突出的产权制度改革的大趋势。内部职工持股,顾名思义,是职工持有本企业的股份,是一种新型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在这里,职工所持有的不是从股票市场上购买的股票,而是在企业建立或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制时,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通过有偿认购和无偿配送等方式所拥有的本企业的股份。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我国实行内部职工持股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9.
职工持股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已经有相当多的企业实行了职工持股,但由于理论上认识不一,又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职工持股的发展在实践中受到了阻碍。本文试图在对职工持股制度的定义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对所涉及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梁开银 《法律科学》2010,28(2):140-148
股权共有存在于商事活动之中,但没有引起民事共有理论的关注,反映出商事权利与民法理论之间的脱离。股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事权利,相对于市场是财产权,相对于公司是社员权,权利行使均以财产利益为目的,可以适用财产权民事共有或准共有之规则。民法和公司法应该衔接规定股权共有权,消除民商事法律制度的隔离与冲突。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进一步设计股权共有权的行使、分割和转让程序,才能确认和保护公司股权共有权。  相似文献   

12.
论所有权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新明  廖斌 《河北法学》2003,21(5):110-114
所有权是一种最为完备、最为充分的物权,所有权制度是物权制度的核心。但任何一项权利都不 是绝对的,所有权也应受到一定的限制。从所有权限制的背景考察和法理基础出发,阐释所有权 应受限制之理由,并对我国所有权限制之状况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对所有权的限制与法律规定所 有权制度的目的是一致的,设定所有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引 起的人与人之间对物关系的紧张性,那么对所有权进行限制同样离不开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3.
职代会的定位与功能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增毅 《法学研究》2013,(3):110-121
职代会制度是我国颇具特色的一项职工参与制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企业治理制度的变革,职代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审视职代会的正当性。目前,有关职工参与的各种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职代会的正当性,职代会对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公司监督、维护公司利益也具有积极作用。我国应通过完善职代会设立规则、职权设置,使传统的职代会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相契合,让职代会成为职工与企业协商沟通的主要平台,在新的体制环境下发挥协商和监督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数个主体共享股份权益的,是广义的股份共有;共有人在股东名册上记载并受公司法规范的,是狭义的股份共有。股份共有具有准共有的属性,可以适用民法有关共有的规范,但公司法的相关规范应优先适用。股份共有人应当确定行使共有股份权利的代表人;未确定代表人的,除公司或其他当事人认可外,不得行使该股份权利。共有人之间承担连带缴纳股款责任。公司对共有人的通知和送达以代表人为受领人,代表人不明确的,任一共有人均可为受领人。  相似文献   

15.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矛盾体,我们在享受国际化带来利益的同时应该加强防范风险意识。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了资本市场的脆弱性,这需要我们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证券市场做为资本市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当然是监管的核心。本文以证券信息监管为视角,分析金融危机的爆发在信息监管方面的缺位,比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主要国家采取的信息法律监管措施,结合我国证券信息监管的现状,分析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必须加强证券信息的监管,提出完善我国证券信息法律监管的对策,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所有权本质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鄢一美 《现代法学》2002,24(5):111-118
对所有权本质的理论研究中 ,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坚持所有制决定论 ,即把人类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归结为所有制 ,并把所有制看作是决定所有权本质的经济基础 ,结果将所有权的本质简单地归结为由占有的经济状态决定 ,从而忽视了所有权就其本质而言是精神性的东西 ,而非物质性的东西。实际上 ,对物的需求与占有恰恰是人的自我的实现 ,所有权之所以能够在法的范畴中占有中心的位置 ,其本质就是在所有权上体现了人性、人格自身。故本文从人的角度 ,从占有中体现的“所有”的权利思想论证所有权的本质 ,以说明法律保护所有权的正当性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持分权     
张玉平 《政法论丛》2005,42(6):41-43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多层建筑物发展的产物,其内容经历了一个从一元论到二元论再到三元论的演变过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持分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物法性”要素之一,与普通所有权以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专有权、成员权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建筑物持分权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其客体即共用部分。建筑物持分权的权能种类虽然与普通所有权、专有权无异,但其行使则应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8.
李庆海 《行政与法》2004,(10):111-114
所有权是私法上的概念,而国家所有权兼有公法及私法上的特性,这使得研究国家所有权变得复杂。文章以国家所有权概念为切入点,分析国家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内容、行使及国家所有权保护等相关内容,旨在丰富我国国家所有权理论,以期有益于我国今后的物权立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之实践。  相似文献   

19.
刘晓霞 《法学杂志》2012,33(5):61-65
"小产权房"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社会现象,然而其在建设及交易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法律上的难题。这些难题表明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被虚置,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亦不健全。要破解这些法律难题,应当赋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完全用益物权效力,构建城乡平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创新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主体制度,确保所有权权能的实现;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禁止为"商业利益"而征收;构建科学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同时政府应当让利于民。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盘的暴跌,基金资产的大幅缩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违反忠实义务,侵害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情形日显突出,这背后凸显的是深刻的信任危机。究其根源,是由于我国规制基金忠实行为的法律过于概括、原则,尚存在许多缺陷。因此,我国基金法规应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忠实义务给予更详细、科学的规定,以实现切实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