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门特大走私案牵出了一位高官——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这一点也不足为怪。没有相当级别的高官做后台,那些走私犯罪集团恐怕连一步也走不起来。细读新华社2月27日的电讯,人们对公安部这位原副部长李纪周收受走私犯罪分子巨额贿赂、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的罪  相似文献   

2.
时政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据新华社消息,李纪周在担任公安部部长助理和副部长期间,多次收受赖昌星等人的巨额贿赂,并利用职权,非法干预执法部门对有关重大走私犯罪活动的查处。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纪委、监察部门决定开除李纪周党籍、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一个叫杨改清的商人被捕后,香港某报纸捕风捉影,以醒目标题报道杨改清一口气吐出50多个高官…… 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与王乐毅同为全国打击走私领导小组成员,二人不但工作关系密切,在大肆捞钱时更是配合默契。他们两人都是被这个“红皮黑心”的港商打倒的。  相似文献   

4.
汪洋  丁图 《检察风云》2001,(12):28-29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对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法庭经审理查明,自1994年下半年至1997年8月间,李纪周利用其担任公安部部长助理,副部长的职务便利,多次收受贿赂,干预下级公安机关查处不法分子的走私犯罪活动。其中:收受厦门远华公司董事长赖昌星(在逃)通过各种手段贿赂的人民币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2月 2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袁纯清通报了对公安部原副部长、全国打击走私领导小组原副组长李纪周和厦门特大走私案其他涉案党员、国家工作人员的党纪、政纪处理。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央查处厦门特大走私案领导小组组长何勇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据通报, 1994年 12月至 1997年上半年,李纪周多次收受赖昌星的巨额贿赂,应赖昌星要求,干预公安边防机关对涉嫌走私油轮的查处;利用职权为赖昌星的公司提供便利。 1994年 11月底至 1995年 8月,李纪周伙同情妇收受走私犯罪分子梁耀华…  相似文献   

6.
近期<嘹望新闻周刊>撰文指出,从级别最高的成克杰、陈良宇到李嘉廷、王宝森、胡长清、孙善武、杜世成、庞家钰、陈绍基、王华元、许宗衡,还有李真、慕绥新、马向东以及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海军原副司令员王守业、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贾永祥和副院长梁福全、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重庆市委宣传部原部长张宗海、天津市原政协主席宋平顺等一大串腐败省部级、厅级高官,到一般的农村副科级干部,95%背后有"情妇",罪名总和"生活腐化"难脱干系.  相似文献   

7.
木子 《检察风云》2002,(8):10-13
备受海内外关注3年之久的原国家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案已尘埃落定。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李纪周做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01年11月12日,根据法律规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了复核,作出裁定,核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李纪周受贿案的一审判决。所作裁定送达后,一审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至此,李纪周成为建国50年来中国被定罪的最高级别的执法部门官员。本文在解读这个省部级高官的犯罪历程时,没有停留在一些简单的故事层面上。  相似文献   

8.
2001年11月2日,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李案中,李的情妇收受的一笔300万元贿赂问题的处理颇具有典型意义。 1992年,时任公安部部长助理的李纪周到广州市公安局挂职任副局长,和这里的女民警李莎娜结识。李纪周在一份“悔罪书”中写道:“我在下放广州公安局带职锻炼期间,与广州市公安局女干警李莎娜接触很多,时间长了,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由于我思想不坚定堕入情网,这段关系保持了一段时间。我是有妇之夫,这本身就不道德。后来又因为她  相似文献   

9.
世间万象     
“武警高官”神通广大招摇撞骗山城现形2000年8月间,南平市突然来了一对“夫妻”,男的一身戎装,自称是福建省武警总队后勤部副部长,可以帮助安排工作、考警校:甚至声称自己负责中央查办的厦门走私案走私赃物没收处理,可以低价买到赃物。有的人想为子女安排工作,有的人想买便宜走私货,纷纷找到“张副部长”。只要奉上一点“意思”,这位“副部长”和他的妻子都有求必应。化是,当人们将钱汇入他们的户头后,这对夫妻就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10.
8月27日,查处厦门特大走私案展览在厦门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的原厦门远华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开幕。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何勇在开幕式上讲话指出:这次展览,把查处厦门特大走私案的成果公之于众,就是要进一步展现党中央、国务院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反腐败的信心,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福建省委书记宋德福也先后在开幕式上讲话。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公安部副部长赵永吉,监察部副部长干以胜,福建省委副书…  相似文献   

11.
20岁当上红军师长. 42岁当上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 毛泽东说,他是一个常胜将军. 邓小平说,他是二野战功最大的.  相似文献   

12.
高官自杀现象频出 近几年来,高官自杀的现象频频出现:重庆市高院执行局原局长乌小青自杀,湖南武冈副市长杨宽生自杀,兰州市国税局副处长马兰芳自杀,宁夏组织部副部长赵宪春在北京一酒店内割腕自杀,江苏省海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启明从家中阳台坠楼身亡,广东韶关市武江区政府原武江区委书记邬学新从办公楼七楼坠下身亡……  相似文献   

13.
张珊 《检察风云》2005,(1):11-13
这些年,就在一些高层贪官及其子女的问题被逐一暴露和查处、在党内外的各种会议上成为“反腐教材之际,一些当时还在位的高官却并没有因此而住手。相反,他们放纵子女经商并谋利或洗钱的胆子越来越大,犯罪数额也越来越惊人。这当中的典型例子有: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原江西省检察院检察长丁鑫发、原国电公司总经理高严、原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林孔兴,等等。这些官员的家族人员经商,是以高官的顶戴(权力作支撑的,因而又被一些人称为“顶戴经济学”。“政商家庭”所奉行的“顶戴经济学”,的确比官员直接受贿手法更…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 根据《国务院关于缉私警察队伍设置方案的批复》(国函[1998]5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组建缉私警察队伍实施方案的复函》(国办函[1998]52号),海关总署、公安部组建成立走私犯罪侦查局,纳入公安部编制机构序列,设在海关总署。缉私警察是对走私犯罪案件依法进行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的专职刑警队伍,走私犯罪侦查局既是海关总署的一个内设局,又是公安部的一个序列局,实行海关与公安双重垂直领导、以海关领导为主的体制,按照海关对缉私工作的统一部署和指挥,部署警力,执行任务。走私犯罪侦查局在广东分署和全国各直属海关设立走私犯罪侦查分局;走私犯罪侦查分局原则上在隶属海关设立走私犯罪侦查支局。各级走私犯罪侦查机关负责其所在海关业务管辖区域内的走  相似文献   

15.
关清 《检察风云》2004,(11):12-16
不久前,合肥市中极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公安部挂牌督办,安徽省公安厅自侦自办的“3·25”特大盗掘古墓葬、倒卖、走私文物案。检察机关在厚厚一沓起诉书中,指控杜敏、张丽、黄恩生、何永林等4人倒卖、走私国家珍贵文物。经过8个小时的法庭较量,在如山铁证面前,4名犯罪嫌疑人不得不低头认罪。负责此案的主诉检察官告诉记者:“‘3·25’案件是安徽省建国以来查获的最大一起倒卖、走私文物案。涉案文物之多、级别之高,涉案人员之广,作案时间之长,在全国也极为罕见。公安机关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不畏艰辛,和案犯斗智斗勇,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16.
高官一:山西省委原副书记侯伍杰侯伍杰,1945年9月生,山西盂县人,1966年入党,1967年参加工作,先后任吕梁地委组织部副部长、长治市委副书记、阳泉市委书记、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山西省委常委兼太原市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等职。  相似文献   

17.
2014年9月24日,十八大后落马高官案中备受瞩目的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受贿案由河北省廊坊市中院公开审理。和2013年济南市中院审理薄熙来案一样,廊坊市中院也以全程微博延时直播的方式公开审理社会公众关注度极高的刘铁男案。据统计,截至发稿前,十八大后落马的副省(部)级以上高官已达51人,其中,27人已进入司法程序。如无意外,上述落马高官将相继受审。落马高官在哪里受审?如何审判?判决结果将是什么?这些自然是公众关注的热点;但与此同时,人们或许还会注意到审判过程中的一些  相似文献   

18.
2009年2月27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重庆原规划局局长蒋勇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蒋勇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至此,蒋勇成为"重庆地产窝案"中又一名被判刑的厅级高官.  相似文献   

19.
曾经接触过安徽省巢湖市原市委书记周光全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周书记特别平易近人,像他这样的高官一点架子都没有,真是难得."  相似文献   

20.
余丁 《检察风云》2006,(18):20-21
原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徐放鸣身为监管层高官,与被监管者进行权钱交易已令人震惊,然而,此案又因跳过“双规”直接进入司法程序快车道的“非常规查处”,更引起了社会种种猜测和关注。近日,在徐案移送司法机关起诉之际,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撰写了这篇高官徐放鸣沦落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