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国、民两党围绕"五都"选举、马英九当局施政及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审等议题展开激烈较量,岛内政局在某种程度呈现"国守民攻"、"蓝消绿长"态势,但"国强民弱"、"蓝大绿小"格局并未改变。马英九当局施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自爆发以来,已对岛内经济及两岸经贸交流产生较大冲击。此外,蔡英文当局借疫情趁火打劫,挑起两岸对立,进一步破坏两岸关系,谋求两岸经济脱钩,相关影响仍将持续发酵。一、冲击岛内经济及两岸经贸,但部分行业短期受益疫情发生后,蔡英文当局非但没有对祖国大陆施以援手,反而以疫情防控为名,变本加厉破坏两岸关系,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势必受挫,岛内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520”后,国民党重新执政。岛内外舆论认为,以马英九为首的国民党当局将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更为积极开放的大陆经贸政策,与大陆进行经济合作。那么,今后两岸经贸往来的种种机遇,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相似文献   

4.
冷波 《两岸关系》2009,(5):25-26
4月11日,民进党联合台联党举办第二次“民间国是会议”,围绕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大肆攻击马英九的大陆政策,显示其未来将继续坚持“台独”立场,阻挠、破坏两岸关系的发展。在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主题的情况下,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与民意的落差日益加大,其路线困境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5.
黄涛 《两岸关系》2014,(12):17-19
<正>11月10日,中韩共同宣布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已实质性结束,将在今年底前完成余留技术问题的谈判,引发台湾各界关注。马英九当局、国民党称中韩FTA将对台湾经济产生巨大冲击,表示要加快两岸经贸合作,呼吁民进党勿再阻扰两岸协商进程。民进党指责马英九当局夸大威胁,强调马英九当局缺乏规划、黑箱操作才是台湾经济自由化之障碍。台产业界大多表示  相似文献   

6.
2012年9月19日,马英九当局对两岸、"外交"、"国防"等所谓"国安"团队进行人事改组,马团队新闻发言人王郁琦执掌两岸事务部门,接替赖幸媛出任台"陆委会"主委。1969年出生的王郁琦辩才一流,性格沉稳,是台当局迄今最年轻的两岸事务部门负责人,被岛内媒体称为"马家军"重要成员,他也毫不含糊地表示,"将精准执行马英九的两岸政策"。王郁琦被称为马英九的"分身",不仅自身条件与"马家军"契合,且从政经历深获马信任。岛内媒体认为,马用人偏好背景与自己相似的人,"马家军"成员大都具有"留美博士、当过大学教师、形象清新"等特点,王毕业于台湾大学,获法律学士学位后赴美深造,获得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相似文献   

7.
两岸经贸关系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大陆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后,在两岸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条件下,始终坚持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和干扰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方针,努力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但由于李登辉、陈水扁当局长期对两岸经贸采取限制性政策,两岸经贸呈现出单向、民间、极不平衡的发展格局。2008年,国民党在岛内重新获得执政权,开放和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成为民意主流和执政者的政策导向。在新形势下,两岸经贸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试论近年来两岸金融合作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岸经贸近年来稳定、快速发展 ,特别是 2 0 0 2年大陆一举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但是 ,与两岸经贸快速成长极不协调的是两岸金融合作十分滞后 ,直到 2 0 0 2年才取得突破性进展。表面上看 ,两岸金融当局放宽政策限制是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 ,但是两岸入世 ,岛内金融机构自身发展以及两岸经贸快速成长等因素却是深层次的动因  相似文献   

9.
面对最近一个时期台湾岛内再次掀起"大陆热",陈水扁当局于4月5日召开高层会议,得出所谓"七点结论",对两岸交流作出种种新的限制。其中强调:"两岸经贸政策不能一味开放"。这种逆潮流而动的开倒车行为不仅不得民心,最终也难以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0.
张逊 《两岸关系》2015,(1):49-50
<正>2014两岸企业家台北峰会于12月15-16日在台北举办。这是台湾"九合一"选举后两岸第一次大型经贸交流活动。由于积极推动两岸交流的中国国民党在此次选举中失利,这次峰会成为两岸经贸合作未来发展的风向标。两岸经济合作模式要升级2014两岸企业家台北峰会以"深化企业合作,推动转型升级"为主题。开幕式上,两岸企业家峰会理事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4,(4):47-47
<正>最近民进党在"中国事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中公布最新民调,数据显示岛内民众对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7项数据中有6项输给国民党,其中超过40%的民众最不能接受民进党的"逢中必反",超过20%的民众不能接受民进党的"对中国经济政策保守"。这份民进党发布的民调结果,正反映出目前岛内民众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政治观感。民调数据的确印证了民进党重返执政的最大政治罩门就是两岸问题,岛内多数民众纵使不满意台当局当前的整体表现,但也无法相信民进党的两岸事务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娄杰 《两岸关系》2009,(9):31-33
马英九就职时提出“打造台湾为全球创新中心、亚太经贸枢纽、台商营运总部”的经济目标,但他上任不久便遭遇国际金融海啸,台湾股市下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出口衰退,经济下滑。面对经济困境,马英九当局控制物价涨,抑制通货膨胀,改革税制和稳定金融,解决失业和关怀弱势,以稳定岛内经济。  相似文献   

13.
自去年4月以来,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先后举办了3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论坛最引人关注的成果,就是大陆方面多次宣布涉台经贸方面的优惠政策,向台湾业者发出了非常明确的信号:两岸经贸、两岸"三通"的"蛋糕"将会越做越大。在今年4月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交通部和民航总局宣布了推动两岸"三通"、深化两岸经贸往来的10大举措:首次明确鼓励台湾相关企业直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在两岸交流方面理性务实,经贸文化交流迅速扩大,赢得了各方好评.但他所主张的"不统、不独、不武"又使两岸的政治谈判之路处于困境之中,一直未能找到突破点.三年来,虽然两岸在经贸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政治方面两岸关系并没有多少实质性进展.为此,从民共交流的加强、两岸"领域合作"的扩大、军事互...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1)
<正>2016年是两岸经贸关系发生剧烈变革之年。由于民进党在2016年初的岛内"大选"中大获全胜、国民党则遭遇惨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直接冲击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蔡英文在"5·20讲话"中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造成两岸两会等制度性经济合作机制停摆。同时,在国际经济形势低迷、蔡英文当局力推降低对大陆经贸依赖等政经因素叠加共振下,两岸贸易、人员往来等市  相似文献   

16.
曾润梅 《两岸关系》2009,(10):24-25
在本届联大会议上,马英九当局并未依循往例委托“邦交国”提出所谓“参与联合国案”,这是台自1993年推动该案以来的重大策略转变,有利于避免两岸在国际多边领域的正面碰撞,营造两岸和解气氛。但台涉外事务主管部门亦宣称,今后将集中资源与精力务实争取参与对台湾具有重大意义、与岛内民生密切相关的联合国专门机构与重要国际公约,并将国际民航组织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列为优先推动目标。  相似文献   

17.
金栋 《两岸关系》2012,(10):6-7
最近,台湾当局涉及两岸事务的一些部门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人事调整,在岛内引发各界对两岸关系走向的热议。有人认为,所用人士缺乏对两岸事务的历练,且两岸关系发展已进入“深水区”,马英九当局未来在两岸关系上不会有大的作为。也有人认为,所用人士具有丰富的行政经验,  相似文献   

18.
伍源 《台声》2004,(4):10-10
台湾“3·20 选举”的争议风波,引起政局激烈动荡,更令岛内各界对未来两岸关系深感忧虑。岛内舆论普遍认为,两岸关系是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大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将令台湾经济获得巨大的利益,因此,如何打破两岸关系僵局,成了选后台湾必须正视和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 现在,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及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因此,学者认为两岸经贸已成为台湾经济的生命线。台湾经济已逐步融入大陆经济,台湾经济发展已离不开大陆,两岸经贸交流已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台湾南部地区作为岛内最早得以开发的地区,—度是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也是与大陆渊源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两岸经贸交流解禁,台湾南部中小企业纷纷赴大陆投资,为推进了两岸经贸交流做出了贡献。但近年来,受制于岛内“北蓝南绿”的政治格局,台湾南部地区受民进党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对台湾经济重振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20日,台湾实现了“第二次政党轮替”,对于以“拚经济”为竞选主轴、主张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马英九团队,各界期待多年来备受非经济因素困扰的台湾经济能得以重振。与此同时,台湾新当局面临的内外挑战十分严峻,台湾经济能否顺利重振,仍存在不确定性。当前各方关注较多的是,由于美国次级房贷问题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持续扩展,国际原油与原物料价格持续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