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玉 《政府法制》2013,(20):36-37
李建成的一班文臣当中,只有魏征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李世民就喜欢听魏征讲实话,常常“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魏征私下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好君主,便“思竭其用,知无不言”。李世民曾经感喟万分:“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一次,有人状告魏征结党营私。李世民就让御史大夫温彦博核查。温彦博经调查,证明此事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他回奏李世民说:“魏征身为大臣,行为举止理应回避嫌疑,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些,因此才有了这样的诽谤。虽然他并未犯罪,但是也要承担部分责任。”  相似文献   

2.
刘力量 《中国监察》2010,(20):62-62
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我随手拿起办公桌上的一张报纸,一个小故事映入了我的眼帘。有一次,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问他的一个学生:“你今天上午准备做什么?”“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晚上做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依然是“做实验”。对这个勤奋的学生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知耻诚可贵     
高深 《政府法制》2012,(26):31-31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季文子是宣公与成公的国相。但他的婢女不穿绸缎,他也不给驭马喂粮食。别人劝告文子:“您身为鲁国上卿,给两位君主当过国相,而婢女没有绸缎,驭马不吃粮食,别人不仅会认为你为人小气,也会使国家脸上无光。”文子不以为然:“我何尝不想让婢女穿得好、让马吃得好,但是我看见国:郝的人民有不少父兄吃得粗糙穿得破旧,怎么敢随心所欲?做国相要知荣辱懂羞耻,我只听说道德高尚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华贵、驭马吃得精细能给国家带来光彩。”  相似文献   

4.
有一则故事:一个男人死后来到天上,他遇到一位天使,天使说可以帮他实现愿望。他说:“我这一辈子太辛苦,每天都在干活,也没有好好享受过。我希望过一种每天不用干活.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日子。”于是.天使把他带到了一个地方。开始的时候,他很快乐,不过,这样的日子只过了不到三个月,他就觉得越来越空虚。接下来的日子,他觉得越来越难熬,于是,他又找到那位天使,恳求说:“请给我一份工作吧,请让我做点什么吧.这样每天无所事事的生活,我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天使说:“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给你做。”这个男人说:“如果再不让我做事,让我这样天天干呆着.我宁愿下地狱!”天使严肃地说:“你以为这里是什么方?这里就是地狱!”  相似文献   

5.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0,(13):33-34
背景:2009年5月,一个名为“小三论坛”的网站悄然创建。创建者“新生活”是一名大学刚毕业的男孩,当初他为写一篇关于婚姻法律的论文,上网搜索资料时,发现很多家庭被第三者破坏,当时他很鄙视“小三”。在浏览了大量“小三”的故事和情感博客后,他深感第三者现象已成一个社会问题,于是做电子商务的他突发奇想,创建了“小三论坛”。  相似文献   

6.
东窗事发之后,法院判决之前,贪官们会是什么表现?从以往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有几种情况:要么“不见棺材不落泪”,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要么“悔不当初”,写忏悔书。交思想汇报,指望得到宽恕:要么万念俱灰,听天由命,什么也不想也不说也不做,只等坐穿牢底.或者去见阎王……去年。有一个大贪官被抓后,要求允许他去当一个农民,给他一个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机会——如果真让他当农民,当然意味着不掉脑袋、不用坐牢,相当于“曲线”请求宽恕。  相似文献   

7.
田野 《政府法制》2013,(29):27-27
公元1363年,张士诚自立为“吴王”,定都平江,分封百官。张士诚当了小皇帝,私欲便膨胀起来了。他把朝廷的事全部交给丞相张士信,自己日日笙歌艳舞,夜夜通宵狂欢。  相似文献   

8.
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春秋时代齐国的名相。他当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国王的大臣,一生以廉洁的品性闻名于世。他当了宰相以后,仍食不重肉,妻不衣锦,因而他廉洁的故事流传很广。不换豪华新居齐景公是一个昏庸而残暴的君主,《史记》里记载他:“好治宫室,沉迷声色犬马,奢侈,厚赋,重刑”。晏子因此经常规劝他。有一次,齐景公想要为晏子更换新的住宅,于是对晏子道:“先生,你住的房子实在太破旧了,既潮湿狭小,又地处闹市,喧闹而不得安宁,四周尘土飞扬,很不卫生,这与你的宰相身份不大相称啊,还是给你换一处既明亮又…  相似文献   

9.
据史记载,有一次魏文候邀请国师田子方一起听韵,当别人皆沉醉于优美的旋律时,魏文候大有举座皆醉他独醒之感,发现伴奏的钟声音律不齐,当即说到:“钟声不比乎,右高。”田子方听后,窃然一笑,未置一词,魏文候十分惊诧,问道:“奚笑?”田子方答曰:“臣闻之,君明则乐宫,不明则乐音。今君恐之聋于官也。”此话大意是: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乐于全身心地投入治政理国之大事,不贤明的君主则沉醉迷恋于音韵之中而乐此不披,而今,您精于声韵,辨于音律,长此以往,我真担心您主次颠倒,不拿国家大事当事,迟早会变成治理国事的聋子啊!时…  相似文献   

10.
慈煦 《法律与生活》2011,(22):31-31
“就像我不会告诉毒贩怎样维持生计,他也不会告诉我他是怎么谋生的。”在这一点上,威顿想要其他人明白:他做的事只是提供“嫌犯”,仅此而已,“我不关心你过去做过什么”。  相似文献   

11.
詹伟明 《政府法制》2009,(11):23-23
唐朝的郭子仪担任中书令时,一直深得皇上的器重:他权倾天下而不被朝廷所猜忌,功劳盖世而不被君主怀疑,享尽了荣华富贵而不被君主所责怪,这在唐朝历史上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12.
祝字轩 《政府法制》2013,(20):41-41
山东滨州李某发帖称,他在黄河滩上用电网电死一个“外星人”,并在网上贴出多张栩栩如生的“外星人”的照片。李某向警方承认:“外星人”是橡胶、铁丝做的。李某因为虚构事实、扰乱正常社会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5天。  相似文献   

13.
牛局长发言     
张晓新 《政府法制》2013,(35):45-45
新来的县委书记要召开会议,听取各部门的汇报。财政局牛局长叫来秘书,拍着他的肩膀说:“用点心做!这是咱在新书记面前第一次露脸,要给他留一个好印象。”  相似文献   

14.
采访高汉青很不容易。他总是笑呵呵地说:“我没啥好写的.我只是帮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工作。”由于他拒绝“合作”,我们只好采取迂回战术,从副政委高世仲、监区长杜有成、他的妻子李玉芹的口中了解到了一些“事实”。从这些人的娓娓诉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心灵……他心系事业,用真情拘救一个个迷途的灵魂高汉青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出生在吉林省双阳县一个农民家四。1968聋10目25日,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得放军。虽色军营,*担的生活,@价了他全译的性格。他表现突出,安次增田力“五好战士”.n功受灾。1969曰…  相似文献   

15.
李振华 《法制与社会》2011,(24):137-138
马基雅维利,这个具有非常大争议的人物,像个迷摆在我们面前。他的政治理论对近现代政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他的传世之作《君主论》却让其遭人非议,他被人称为“罪恶的导师”,“非道德主义者”。但本人认为其政治思想并非是像他人所说的“不道德的思想”,而是出于祖国统一的需要,他的政治思想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晓青 《政府法制》2013,(21):27-27
他是当时西安唯一的中学生党员;他是“文革”后北大经直选产生的第一位学生会主席;他35岁时就出任北京市副市长;他是目前内地最年轻的省长;他就是屡屡刷新“最年轻官员”纪录的陆吴。不做改革的旁观者.1967年,陆昊出生于西安。到了高三,陆吴就显示出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书写出人生中的第一个“第一”:18岁入党,成为“文革”后西安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中学生共产党员。1985年,陆昊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85年11月,在中南海怀仁堂,他作为学生代表出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召开的“一二·九”运动50周年座谈会,他发言指出“改革是艰难的创举,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步不前。我们大学生不能做改革的旁观者,或满足于评头品足,而应该为党和国家分忧解难。”  相似文献   

17.
张文珍在2004年12月6日在《学习时报》撰文认为,和谐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较早的记载见于《国语·郑语》。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与史伯相同的是晏子,他也是用举例来说理,而晏子的针对性更强,就是君主的治国理政如何才能更合理更科学。君臣之间在更高水平上达到和谐的状态。这一思想被孔子归纳提升为衡量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庐欲检验孙武的治军良策是否实用,遂集合后宫百来名美女,叫孙武当场操练。孙武把她们编成两队,命吴王最宠爱的两个爱姬分任队长,宣布纪律后开始操练,美女们却笑成一片,孙武只得停下来重申纪律,明确告诫如果再不严肃对待就得严惩,可口令一下仍是老样子,于是孙武命斩责任人:两个队长。吴王见此急坏了,大喊“杀了爱姬,吾亦不能活也”,强令住手。然孙武一声令下,手起刀落,毫不含糊,接下来再练,效果奇好,个个整齐利索,人人合规蹈矩。  相似文献   

19.
禅君 《江淮法治》2012,(18):44-45
他是一名13岁的学生。课余时酷爱搞一些小发明。他曾捣鼓出了“报鸣器”,试制出了信号灯,调制出了“苹果醋”,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学迷”,他想做“当代诺贝尔”。然而,2012年4月,他在自制小火箭推进器时被炸残。  相似文献   

20.
他曾有两个承诺:一个是给村民的,他说,穷村不翻身,我就不回城;一个是给妻子的,他说,只做一任村支书,我就回城里陪家人。给村民的承诺,他做到了——昔日的穷村,变成了海岛上的“明星村”。但给妻子的承诺,却再也不能实现——2013年2月22日,他的生命因患肝癌走到了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