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健康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公共领域的健康发育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政治文明建设、公民文化的形成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公共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公共领域的现代生长,促成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化。与西方不同,我国公共领域的生长是以现代化、全球化和网络化为背景的。公私域界限明晰化、公共权力运作规范化和社会舆情力量增强是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生长特征。公共领域的茁壮生长固然可喜,但是,目前出现的私人领域公共化和公共领域私密化的倾向不得不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公共领域已经在促进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社会和谐发展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培育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深厚人文情怀、有政治参与能力的主体介入其中的中国当代公共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进一步普及和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开展当代启蒙,使公众能够以现代民主法治的精神和信念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要求,从而推进公共舆论的理性化,保证公共领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共伦理是指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基本伦理维度、社会公共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及通过社会公共活动与社会公共事务所集中体现出来的社会公共伦理精神。公共伦理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公共领域的道德现象,即一切社会公共领域中的道德原则、道德意识、道德关系以及道德活动的总和。公共伦理的基本理念至少应当包括公共利益、公平正义和公共责任。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至少应当包括公共利益原则、公共正义原则、公共责任原则和公共服务原则。  相似文献   

5.
论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公共领域的基本属性。公共领域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公共性在不同层次的公共领域呈现出不同的意蕴和意象。公共性的特质是公共精神,它凝聚了现代政治哲学的神髓。它发端于自由开放的公共论坛,聚焦于会合私利的公共利益,彰显于大众喉舌的公共传媒,期许于责任自觉的公共权威。作为一种政治价值理性,公共性在市民社会、公民社会及公共知识分子等不同人格层面上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和公共品格。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被突显出来,和谐社会构建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作为社会矛盾缓冲地带的公共领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共领域的发展演变及其对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剖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性建设。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公共领域是指不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或属于合理使用范围的知识成果的整体或其某些方面,体现为知识、思想和信息。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则是产生公共意见的社会领域或社会空间。两者虽然分属法律和政治系统,却在两个系统的结合部——立法过程发生联结。知识产权公共领域中的知识、思想和信息有助于提升公众素养、培育市民社会、提供哈氏公共领域的思想源泉。哈氏公共领域有助于促进知识产权立法的公众参与、民主协商条件的达成、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共领域保留的平衡,从而对知识产权公共领域的保留提供运作机制。两者的互动关系由于“知识产权政治学”的实践还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共领域的建构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其主要包括媒介、主体与商谈这三大结构性要素,以及公共性与批判性两大价值性要素。网络作为一个开放与平等的话语表达平台,推动了公共领域在虚拟空间的延伸,催生了传统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网络公共领域在技术逻辑、权利逻辑与权力逻辑等多重逻辑作用下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9.
"公共领域"是一个独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所有参与的公民基于对公共事件的理性批判形成一定的公共舆论。开放性与批判性是公共领域最重要的特征。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网络公共领域是对传统公共领域的延伸。网络公共空间边界被微博拓展的同时,也正在被现实社会主导话语的各种精英和利益群体再建构。网络公共空间里个体的"沉默追随"或"情绪发泄"阻碍了具有理性批判的声音表达。公共领域的核心特质批判性与开放性在微博的现实语境中面临着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认识近代和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观察视角。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不同的思想家在运用这个概念的过程中差异很大,其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黑格尔最早对市民社会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马克思批驳了黑格尔的家庭和社会是从属于国家的论点,揭示了国家的基础。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地位的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将马克思“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的定义基本被排除,转而强调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而哈贝马斯最大的贡献在于引入了“公共领域”的概念。他所担心的是国家权力的膨胀和追求利益的冲动会摧毁社会文化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1.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公民责任等的理性认识,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确立和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公共领域密切相关,公共领域是介于公共权威和私人领域之间的公共活动领域,公共领域在于生活领域的公共性,是公开的社会领域,它是公民培养公民能力,表达公民诉求的场所,成熟而完善的公共领域是公民意识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产权未被清楚界定会使得部分产权处于公共领域。我国农地产权的公共领域问题是通过法律歧视及对产权主体施加行为限制所造成的,具体的体现是农地产权的模糊化。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针对我国农地产权公共领域问题的修正方向采取相应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一个公众自由言论的平台---网络公共领域随之萌芽、发展和逐渐成熟。为了能更好的认识和利用网络公共领域,我们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进行研究得出了网络公共领域的内涵,并提出了政府治理网络公共领域的对策:海量信息的政府引导、网络立法的尽快颁布、网络公共领域强化管理、网络秩序的政府监控、网络传播的伦理管制。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的本质是私人自主的领域,其构成应当包括内心领域、家庭、市场领域和公共领域四部分。思想自由是一切自由的根源,作为市民社会的组成部分,内心领域的规定性以思想自由为根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元素,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私人活动空间,是把个人的私生活从社会“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剥离出来的一堵屏风;市场经济体系在不断改造市民社会的同时,自身也有了新的发展;公共领域是指私人聚集而形成的一种公共空间,是供市民阶层自由集会、讨论、沟通以形成意见的地方,它以自由、民主、正义为基石。  相似文献   

15.
完善我国公共健康安全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公共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健全公共健康安全法律保障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索环境与公共健康安全的法律保障机制,认为我国在公共健康安全立法中存在公共健康有效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公共健康安全的范围模糊、公共健康安全标准的衡量体系不健全、公民在保护健康安全的义务与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并从公共健康安全立法目的、公共健康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公共健康安全保障的法律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的中国的公共健康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源于人们对人类暴力的崇拜。由于暴力的行使会招致暴力的反抗,出于对暴力的恐惧,原初人们经协议将公共暴力交给公共机构行使,但同时保留了家庭暴力,导致法律公共/私人两分法,最终形成了家庭暴力不受法律约束的事实。由于现代社会延续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并在私人领域神圣不可侵犯的要求下客观上置家庭暴力于法律之外,从而导致家庭暴力救济的司法困境。  相似文献   

17.
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在公共领域主体、关系和研究视角的三维分析框架中,最大区别是"行政关系"这一项。"行政关系"使得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等学科形成了曲折、交叠的发展历史轨迹和逻辑路径,也使公共行政学作为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的通论性课程显得必要而合理。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应该综合集成各方面的专家,将通论和技术连接起来,解决关乎公共又细致入微的公共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行政公共性”是“公共性”这一哲学范畴被引入到行政领域收获的理论成果,也是人类共同体演进和社会公共领域分化的结果.从共同体的视角来看,公共性反映的是人类共同体实现内部平等交往的基本属性和未来发展的目标趋向,它集中体现在人类公共活动领域之中.在人类步入工业文明以后,人类公共活动领域分化为“公共权力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两大部分,相应地,公共性也呈现出“强制性共同体的公共性”和“非强制性共同体的公共性”两种情况.这样,“行政公共性”就从人类普遍主义视野下的“公共性”中被剥离和引申了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用于描述政府这种强制性共同体在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关系状态和对其进行价值确认的学术概念,并且在公共行政活动中以“他利性”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政府公共决策回应机制是现代政府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最重要表现 ,也是当前政府行政改革、政治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政府公共决策回应机制建设实践分析其问题 ,对当前中国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回应建设问题进行剖析 ,并提出加强回应制度建设和提高政府决策回应能力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公共领域中的能力本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公共领域是权力至上的领域,是从属于权力本位文化类型的。近代社会,随着交换关系上升为主导性的社会关系,形成了能力本位的文化。而社会中能力本位的文化主流与公共领域中的权力本位文化是矛盾的,以致于在公共领域中出现了权力的畸形化和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公共行政与社会的对立。重建公共领域的根本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使公共领域归流于社会的能力本位文化体系,而服务行政模式的建立又是公共领域中扬弃权力本位文化而代之以能力本位文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