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南部地区作为岛内最早得以开发的地区,—度是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也是与大陆渊源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两岸经贸交流解禁,台湾南部中小企业纷纷赴大陆投资,为推进了两岸经贸交流做出了贡献。但近年来,受制于岛内“北蓝南绿”的政治格局,台湾南部地区受民进党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2.
国家认同是构建现代国家合法性的前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的重要挑战之一是台湾民众中国认同的弱化。从文化和政治属性两个面向来对既有的民调数据进行梳理与诠释,发现两岸长期分隔的历史导致多数台湾民众虽然认同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但又以所谓的“台湾人”自居。两岸制度差异影响了台湾民众统“独”立场。台湾社会有关国家认同的民意充满内部分歧和变数。鉴于中华文化对岛内的持续影响力,台湾经济发展对大陆的依赖性以及岛内多数民众偏好维持现状,大陆方面在台湾地区重构国家认同上存在积极作为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正有个台湾的文教基金会委托岛内某高校,进行了一项名为"台湾人品格现况"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过去18年来台湾人的品格正在衰退。有82.8%的受访者认为,台湾人的诚信变得较差,其它如仁慈、廉洁、羞耻心和守法等方面,也不进反退。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认为,台湾人品格衰退,与岛内政治人物的行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8,(6)
正央视的春晚小品《回家》由三位台湾人主演,台湾有些舆论批评这个小品有"统战"的意味。另外,在台词和人物形象上,有一位作家写了一篇文章说这是有点歧视台湾人,也引起一些讨论。对此,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安峰山表示,今年央视春晚《回家》这个小品应该说打动了两岸不少人的心,这个小品是根据参演的两位台湾演员的亲身经历来创作的。用台湾演员自己的话说,做这个节目的目的就是要让两岸都知道,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岛内有些人  相似文献   

5.
正有个台湾的文教基金会委托岛内某高校,进行了一项名为"台湾人品格现况"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过去18年来台湾人的品格正在衰退。有82.8%的受访者认为,台湾人的诚信变得较差,其他如仁慈、廉洁、羞耻心和守法等方面,也不进反退。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认为,台湾人品格衰退,与岛内政治人物的行为大有关系。诚然,民调结果远不能反映事实的全部,只能供参考。但是,当岛内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5,(10)
<正>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率团参加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本次会谈作为2005年"胡连会"以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一次重要会面,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新一代领导人的首次会谈,对于增强国共两党互信基础,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去年以来,台湾社会历经"太阳花学运"及"九合一"地方选举等重大事件,客观上对岛内政治生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国民党内中生代政治人物朱立伦接任党主席后,其大陆政策何去何从,无疑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王建民 《两岸关系》2014,(11):25-27
<正>近年来,台湾岛内从蓝到绿,从上到下,出现一股质疑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的声音,鼓吹台湾要分散市场,减轻对大陆的依赖,降低风险,以维护所谓的台湾经济、政治安全。这是用政治思维对待台湾经济发展和两岸经济关系,会压缩台湾经济发展空间,会让台湾经济迷失发展方向。防范对大陆经济依赖成蓝绿共识台湾蓝绿很难在两岸议题上达成共识,有时甚至立场与主张截然相反。然而,在台湾与大陆经济关系问题上,蓝绿都认为要防范台湾经济过  相似文献   

8.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台湾知名演员张震出任第7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主竞赛单元评审,成为本届评审团中唯一一位华人评审,两岸民众多为之高兴。但是,台湾当局和亲绿媒体不开心了,因为他们发现,戛纳电影节官网上将张震的国籍列为"中国"。于是,台湾的"外交部"向主办单位抗议,要求尽快"更正改善"云云。台湾当局的虚妄唐突,自然遭致两岸舆论的猛烈抨击,认为他们根本是没事找事,台湾人就是中国人,这是历史也是现实。在如今岛内的政治气氛下,出现张震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张燕娟 《两岸关系》2010,(10):63-65
随着两岸交流的深入发展,从民间到官方,从文化到经济,两岸交流愈发常态化,甚至政治相关方面的交流也逐步浮上台面。借助这股东风,台湾“名嘴”尤其政论“名嘴”“登陆”.早已不是个案。和过去在台湾岛内评议时政为主不同,台湾政论“名嘴”们在大陆媒体上。  相似文献   

11.
对目前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势的几点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民 《台声》2009,(5):23-25
面对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与金融风暴的持续蔓延,台湾岛内呼吁海峡两岸尽快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的声音不断高涨,希望以此减缓对台湾经济尤其是相关产业的冲击。然而,CECA这一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议题,却在岛内掀起一阵政治风暴,引起很大争议。尽管如此,不论最后名称为何,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目前仍以CECA称之)将很快提上两会(海协会与海基会)议程,成为继两岸“大三通”之后两岸经济合作的另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新年伊始,岛内舆论界发生了两场令人瞩目的大辩论,一是由台湾实力雄厚、影响力较大的报业集团——《联合报》与两岸统合学会就“一中各表”展开激烈“笔战”;二是台联电集团荣誉董事长曹兴诚发起的两岸“和平共处法”电视辩论会。两场论战主题无不牵涉到岛内对两岸、统“独”等话题的敏感神经,其中透露出的讯息值得每一位关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者省思。  相似文献   

13.
彭铭刚  李鹏 《前沿》2010,(4):15-17,31
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内地政策一直是台湾岛内政治焦点之一。在三个时间段(1986-1991,1992-1997,1997-2000)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内地政策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生态的变化下,对国民党威权统治的抗争、岛内两岸交往主导权的争夺和选举竞争策略等三大因素主导着国、民两党内地政策变化以及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2月以来,在台湾岛内接连举办了多场由两岸学者参加的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其中两岸统合学会主办的"台北会谈"、章亚若教育基金会主办的"九二共识"20周年论坛、台湾劳动党和中国统一联盟举办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引起两岸媒体广泛关注。这一系列研讨会聚焦两岸政治议题,出席研讨会的两岸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可谓精锐尽出。大陆从事两岸问题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几乎悉数与会。台湾岛内各阵营高度重视,踊跃参与,一些民进党人士及亲绿学者也都应邀参会。两岸专家学者围绕两岸关系中的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各抒己见,交锋固然激烈,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23)
正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第三大航空公司复兴航空董事会11月22日通过决议,解散公司,即日起全面停航。下一步将召开股东会,股东会通过后,就会向证交所申请下市,宣告成立65年的复兴航空走入历史。复兴航空是台湾第三大航空公司,主要经营台湾岛内航线、两岸航线等。这家台湾首家民营民航企业,被逼宣布结业解散,退出台湾航空界,给台湾社会投下震撼弹,使原本经济萎缩的台湾更加伤感。不解散意味着就会破产  相似文献   

16.
台湾"立委"选举是在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下进行的.由于民进党误判形势高额提名、台湾民众对政治失望投票率低、激进"台独"路线不得人心,选举结果仍维持朝小野大格局,即民进党执政国亲两党制衡.这一结果打击了激进"台独"势力,让中国大陆、美国和亚太地区有关国家松了口气,解除了两岸立即摊牌的近忧,有利于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稳定.但岛内与两岸之间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未来发展仍存在着变数.  相似文献   

17.
台湾新浪篮球队要去大陆注册打球,主管官署“陆委会”,“体委会”都不准,球团负责人姜丰年扬言硬干到底,不惜和衙门对簿公堂。这事情,后来虽获解决,却也再度凸显了台湾企业在两岸“政治对峙,经贸往来”诡局当中,所面临的困境。大体而言,台湾岛内投向大陆怀抱的推力,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经济条件,而反制大陆的岛内拉力则主要来自于自主性政治认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高瞻远瞩抓住机遇,促成中美1979年元旦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日,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历时21年的金门炮击正式画上了句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倡导加强两岸同胞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祖国统一。这一方针政策在台湾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  相似文献   

19.
徐松涛 《台声》2004,(7):20-22
台湾“大选”虽己结束,但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造成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阿扁“一人独裁”、蓝绿高度对峙、政党面临重组、两岸高度紧张,既是选后“强震荡、大重整、高危险”的台湾局势的真实写照,也是未来四年台湾局势的可能轨迹。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5,(2)
<正>"2014两岸企业家台北峰会"中最受瞩目的话题,不是两岸企业如何深化合作、推动产业转型,而是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主题演讲。他不仅畅谈创业历程、企业创新及世代交替议题,最后还对台湾年轻人喊话"若想到大陆创业,请和我们联系"。短短30分钟的演讲值得台湾企业界和岛内年轻人深思。诚如马云在主题演讲中所言,过去15年的中国大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型企业和经营模式。而反观台湾岛内的经济发展,却因意识形态之争、企业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